奇书网

奇书网>老人与海的感情基调 > 第五章 捕获(第3页)

第五章 捕获(第3页)

“赶快干活儿吧,老头儿。”他说着喝了一小口水。“现在战斗结束了,要干重活儿了。”

他抬头看看天,又望望水里的鱼,再认真看看太阳。这会儿才刚刚中午,他想。刮信风了。这些绳子现在不用管了,回家后,孩子会跟我一起接起来的。

“过来吧,鱼。”他说着,可是鱼不过来。

鱼现在正躺在那里,随着海浪翻滚,老人朝它划过去。

他靠到鱼跟前,让船头贴着鱼头,它竟然有这么大,他简直难以置信。但他还是从缆柱上解下渔叉绳,从鱼鳃里穿过去,再从下颌拉出来,在鱼的长剑嘴上绕了一圈儿,然后再穿过另一边鳃,再在长剑嘴上绕个圈儿,把两股绳子打个结,拴在船头的缆柱上。接着,他割了一段绳子,到船艄去捆鱼尾巴。鱼已经从原来的银紫相间变成了银白色,身上的条纹跟尾巴一样,呈现出淡淡的紫色。这些条纹比一个人张开五指的手还要宽,鱼的眼睛似乎超然物外,像潜望镜上的镜片,又像迎神队列里的圣徒。[15]

“只有这样才能杀死它。”老人说,喝点儿水让他感觉好些了,知道自己不会晕过去了,头脑也清醒了。看样子,它足足有一千五百多磅,他想。有可能更重呢。要是开膛后净重三分之二,卖三十美分一磅,能卖多少钱?

“要用铅笔算算才行。”他说,“我头脑还没那么清醒。不过,我觉得大球星迪马乔今天肯定会为我骄傲的。我没生骨刺,不过这两只手和背可痛坏了。”不知道骨刺是什么,他想。或许长了骨刺,我自己还不知道呢。[16]

他把鱼捆在船头、船尾和中间的横梁上。这条鱼太大了,就像在小船旁边又绑了一条船,不过这条船比小船本身要大得多。他割下一段绳子,把鱼的下颌跟它的长剑嘴扎紧,这样鱼嘴就不会张开,他们就可以利利索索地往前走了。接着,他撑起桅杆,用根棍子做斜桁,装上吊杆,扬起补满补丁的破帆,小船起航了。他半躺着卧在船艄,往西南方向去了。[17]

不用罗盘他也知道哪儿是西南。他只需感觉到信风吹着,看见船帆鼓着就行了。我最好丢根钓线下去,上面拴上勺子,看看能不能捞点儿东西吃,吸收点儿水分。可他找不到勺子,他那些沙丁鱼已经坏了。于是,路过黄色马尾藻的时候,他用渔叉捞了一片,抖动一下,竟然掉下很多小虾。足足有十几只,它们又蹦又跳,像一把沙蚤。老人用拇指和食指掐掉它们的脑袋,一把送进嘴里,连皮带尾全都吞进肚子里。这些虾很小,可他知道,它们很有营养,而且味道也不错。

老人瓶子里还有两口水,他吃虾的时候喝掉了小半口。小船受到拖累还能走得这么稳,算是很顺利了,他用腋窝夹着舵柄掌着方向。扭头就能看到鱼,而且,只要看看自己的双手,感觉脊背靠着船艄,他就知道这一切不是一场梦,而是真的发生过。刚才事情接近尾声时,有那么一阵子,他感觉很难受,还觉得可能是在做梦呢。当时他看到鱼跳出水面,在坠入水中之前一动不动地悬在空中,觉得这一切太离奇了,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这会儿,尽管他看东西跟往常一样清楚,不过当时可看不清楚。现在,他知道鱼就在他身边,他的双手和背疼得这么厉害,这都不是梦。手很快就会恢复的,他想。血流得把伤口都洗干净了,咸水会把它们治好的。[18]

真正的海湾,暗蓝色的海水,这是天底下最灵验的妙药了。我现在只要让头脑保持清醒就行了。双手已经尽职尽责了,我们走得也挺顺利的。它的嘴巴紧紧闭着,尾巴笔直地竖着,我们像两兄弟似的一路前行。这时,他又有点儿犯糊涂了,他想,到底是鱼在带着我走,还是我在带着鱼走?要是我把它拖在后面,那就不用问了;要是鱼被窝囊地丢在船里面,那也不用问了。可是他们俩是肩并肩拴在一块儿走的。老人心想,要是它喜欢带着我走就带着我走吧。我是耍了手段才比它强的,它也没成心害我。

阅读赏析

老人终于逮到了那条大鱼。作者运用心理描写、白描以及准确的动作描写等手法将老人与大鱼最后的较量写得细腻生动、一波三折。不过,作家的叙述依旧简练客观,并没有过多渲染和煽情,这就是他一贯坚持的“冰山原则”。

我们知道《老人与海》发表后的第二年,海明威获得了世界顶级的文学奖项——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的授奖词是:“奖励其大师级的叙事艺术,新进体现在《老人与海》中,以及其对当代问题的影响。”这段授奖词不单是授予《老人与海》,更像是授予海明威终身成就奖。《老人与海》全书仅有两万七千多个单词,平均每个句子不足十五个单词,它惊人的叙事技巧使其获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初版《老人与海》于1952年发表时,同期刊登在当天的《生活杂志》上,为了尽早看到这部作品,疯狂的读者在两天之内抢购了五百多万份杂志。

回过头来说作者的叙事技巧。本章里,大鱼的身影不再是一闪而过,它几次跳跃,最后被老人杀死后绑在船身。但是作者依然没有揭露这条马林鱼(对多种海洋大型掠食性鱼类的总称)的具体种类。但我们通过“它足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描述以及它的形态特征,可以推论老人捕获的很可能是大西洋蓝枪鱼。大西洋蓝枪鱼体长可达六米,体重超八百千克。除此之外,文中还有许多细节隐藏在海面之下的“八分之七”等待你去挖掘和体会。

阅读延伸

1。老人捕获大鱼用了几天几夜?

2。大鱼对于老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3。大鱼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4。请你概述一下老人与大鱼搏斗的场面。

[1]叙述沉默了两天两夜的大鱼一次又一次跃出水面,疲惫的老人一次又一次给钓绳加力,二者之间的战斗一触即发。作者的表述刀刀带肉,字字见血。

[2]内心独白老人和大鱼的争斗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他太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帮手了。

[3]伏笔大鱼为何突然跃起?注意在后文中寻找答案。

[4]语言描写这是一句经典独白,彰显了老人的不服输的精神。

[5]叙述老人独自与大鱼周旋了两天两夜。

[6]内心独白依旧是一句经典独白。老人从心底里瞧不上有些渔夫任钓绳顺水漂流、不愿驶向远方的钓鱼方式。他像年轻人一样野心勃勃,他要征服大鱼,享受胜利的喜悦。

[7]用词简练海明威曾受过严格、专业的新闻采访训练,这造就了他的写作原则:任何一个句子或是段落,都应该力求简洁。

[8]前后呼应大鱼之前几次跳出水面的原因在这里揭晓。

[9]语言描写何故?因为紧张。

[10]白描白描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老人准备鱼饵、钓金枪鱼、与大鱼周旋等段落的描写都属于白描手法。

[11]语言描写对于作家海明威来说,老人和大鱼都是他笔下的战士。对于战士来说,只要勇敢拼搏了,无论谁胜谁负都是值得尊敬的。

[12]场景描写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表现出大鱼在生命最后一刻也拼搏到底的壮美场景,虽死犹荣,让人心生敬佩和感动。

[13]语言描写大鱼终于被杀死了。这本书读到这里,我们不会对大鱼的死亡感到意外,因为作者一直在为老人遇到大鱼、杀死大鱼做铺垫。而死亡也一直是海明威作品里不变的主题。

[14]心理描写老人出海打鱼不仅仅是为了财富。桑提亚哥代表着海明威所要表达的人物的极致性格:不屈不挠、坚定顽强,身处逆境,甚至面对死亡也无所畏惧。

[15]语言描写这是老人发自内心对大鱼虔诚的赞颂。

[16]语言描写老人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前面说过,迪马乔象征着青春和力量。能够战胜这样一条绝无仅有的大鱼让老人不禁觉得自己像年轻时候一样勇敢、强大,战无不胜。

[17]叙述出现在小说开篇的代表着失败的帆布终于再次扬起了,这一次它代表着胜利。然而作者还是沿用他一贯的电报式写作手法,冷静客观地描述老人的行动。作者没有用任何煽情的字眼,读者却从中体会到老人满载而归的喜悦。

[18]意识流手法作者将回忆与想象、感觉与幻觉穿插重叠起来写作,表现了老人捕捉到大鱼的喜悦,以及他超强的忍耐力和顽强斗志。这种透视老人内心深处的写法即意识流手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