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我们医院又又穿了一件衣服 > 3海市蜃楼(第1页)

3海市蜃楼(第1页)

大鄣丰元二年刺桐城初春开海

刺桐城建有高大厚实的城墙,整体呈葫芦形状,沿着城墙遍植刺桐树而得名,现在正是开花时节。

城内外多山,百姓可耕种的田地不多,为了生计,不是出海捕渔就是经商。自从“海禁”后,捕渔又重新成为他们养家糊口的唯一出路。

眼看着春汛(初春有海鱼洄流经过刺桐城海域,也称为渔汛)到来,丰元二年的第一次开海也近在眼前。

多年来每次渔汛来临或结束,渔民都会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

三月初三这天,全城七门大开,天后宫、龙王庙、海神庙等大小庙宇前,排着整齐的队伍,敲锣打鼓,吹奏弹唱,渔民们或歌或舞,随乐而动。

大小庙宇外的广场上摆着各式各样的贡品,全猪、全鸡、全鱼、糕米果等等,点燃大支红烛和各种形状的香,烟火与食物香气随风四散。

拥有渔船的船主,族中德高望重的耆老严格按照顺序,轮流跪拜上香,祷告众神:春汛到了,为生计出海,祈求众神保佑渔获丰足。

伴随着鼓乐阵阵,年迈的老者和青壮年们,个个神情肃穆,发自内心地恭敬与虔诚,就连年幼的孩童都安静无声,守家妇人的眼神既期待又担忧。

每个人都穿着最体面的衣服,戴上最拿得出手的饰品,向神明祈求保佑。

大海物产丰饶,养育这一方水土的百姓,但海浪滔天也能瞬间吞噬渔船、夺人性命。

刺桐此前是大鄣第一大外贸港口,附近海域的海底不知有多少沉船和尸骨。

出海时,也是与家人离别时,也许能带着满船渔获回来,也许家人盼了又盼,却连船和人都再也见不到。

所以,停在港口的大小渔船也披红挂彩,同样祈求神明护佑。

春汛开渔是大事,上到知府、下到府衙里的主簿,都要去上香,祈祷渔获丰收、渔民平安归来,以示父母官对百姓的关爱。

所以,今天可把官员们忙坏了。

刺桐城知府申丞坐在官轿里,用干粮随便垫吧,先去妈祖庙,接着是龙王庙,然后是海神庙……不断上轿下轿。

去了可不只是上香这么简单,每到一处都要拿出自己准备的贡品,与大渔船的船主、各宗祠的耆老等人寒喧闲聊后才能离开。

想要寒喧,那就必须记得这些人,能聊得起来,还要带走一些贡品,不然就显得敷衍。

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此地民风彪悍,只能先拉拢这些人,他这个知府才能当得稳当。

临到傍晚,申丞坐在官轿里伸了个懒腰,今天浑身上下的汗就没停过。

掐指一算,他担任刺桐知府到今日刚好八个月,上任时除了带着姓易的师爷和包袱箱笼,也只有轿夫这些算得上亲信。

“师爷,”申丞接过师爷递来的拿出水囊一饮而尽,用帕子抹了嘴,问,“还有几个庙没去?”

“回大人问话,可以回府衙了。”易师爷跟着官轿走,听到附近马蹄声和杂乱的脚步声,立刻扭头张望。

原来府衙里的其他官员经过,过来禀报事宜。

申丞掀开帷裳问:“发生何事?”

刺桐城通判柳辉赶紧上前行礼,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

“申大人,镇国塔的海防军士来报,朝天门外海域,前年地震升起一座小岛,狂风暴雨后,双彩虹挂在天空,岛上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

“什么?”申丞听懵了,“通判,你可莫要戏弄本官。”

柳辉直接跪了:“申大人,再给属下十个胆子,也不敢信口开河说这样的事情。现在朝天门外渔民聚集,盼着大人能去看上一眼。”

热门小说推荐

人类枷锁
肚子没墨水了人类枷锁
...
重生80年代
初雨彩虹重生80年代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