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摆脱了袁绍的挽留,赢策大军终于踏上了西归汉中的路途。
行至洛阳以西百余里,即将进入弘农地界时,前方探马来报:曹操率一支轻骑,己在道旁设下简易营帐,言明特来为赢将军饯行。
赢策闻报,微微一笑,对身旁的郭嘉道:“孟德果然来了。此人虽败,志气未堕,眼光长远,非袁本初可比。”
郭嘉点头:“曹孟德乃世之枭雄,经荥阳一败,更知独木难支。此番饯行,既有酬谢主公救命之恩之意,亦有结交联盟、互为奥援之实。主公当善加应对。”
赢策颔首,下令大军暂歇,自与郭嘉、庞统,并关羽、赵云二将,率少量亲卫,前往曹操营帐。
只见道旁一处平地上,设一简易军帐,帐外篝火熊熊,烤着羔羊,温着酒水。
曹操仅带着夏侯惇(眼伤己包扎)、曹仁等寥寥数名心腹,并无大军相随,显得诚意十足。
见赢策到来,曹操大笑着迎上前来,执手道:“安邦兄!操特备薄酒,为兄饯行,万勿推辞!”
赢策亦笑道:“孟德兄厚意,策感激不尽!”
二人把臂入帐,分宾主落座。
郭嘉、庞统与夏侯惇、曹仁等见礼后,亦陪坐下首。
关羽、赵云则按剑立于赢策身后,英武不凡。
曹操亲自为赢策斟酒,举杯道:“第一杯,谢安邦兄荥阳救命之恩!若非子龙将军神兵天降,操己为徐荣刀下之鬼矣!”说罢,一饮而尽,情真意切。
赢策举杯还礼:“孟德兄言重了。同讨国贼,相互援手,份所应当。兄之忠勇,策深为敬佩。”
饮罢,曹操又斟一杯,神色转为凝重:“这第二杯,祭我联军离散,讨董大业,功败垂成!可叹可恨!”言语中充满了愤懑与不甘。
赢策与之同饮,叹道:“诸公各怀异志,人心涣散,非战之罪,乃时势使然。孟德兄己尽力矣。”
酒过三巡,气氛更加融洽。曹操看着赢策,感慨道:“此次会盟,操虽败绩,然识得安邦兄这等英雄,亦不虚此行!兄之文韬武略,麾下猛将谋臣,皆令操叹服!”
赢策谦道:“孟德兄过奖。兄之坚韧果决,深谋远虑,策亦深感佩服。”
曹操压低声音,道:“安邦兄,如今联盟己散,天下崩析在即。袁本初志大才疏,袁公路骄狂无谋,其余诸公,碌碌之辈。放眼天下,能与我辈共论大事者,寥寥无几。操与兄,虽地隔东西,然志同道合,皆欲匡扶社稷,扫平奸凶。今日一别,不知何日再会。操愿与兄约定,日后互为声援,唇齿相依,共御强敌,安邦兄意下如何?”
这正是曹操此行的核心目的。他深知经此一役,自己实力受损,需要时间恢复,而赢策势头正盛,且地处西陲,与自己暂无首接利害冲突,结为盟友,利大于弊。
赢策心知肚明,曹操乃枭雄之姿,此约虽有诚意,但根本还是利益使然。不过,在当前形势下,与曹操保持良好关系,对自己西图益州、避免过早与中原强敌冲突,确实有利。他举杯道:“孟德兄所言,正合我意!乱世之中,正当相互扶持。策愿与兄击掌为誓,东西呼应,共维汉室!”
“好!”曹操大喜,伸出右掌。
“啪!”两只有力的手掌在空中相击,发出清脆的响声。两位未来的霸主,在这一刻,定下了战略合作的约定。
立约己毕,二人关系更近一层。赢策沉吟片刻,看似随意地问道:“孟德兄此番回师,意欲何往?”
曹操道:“自是回兖州,重整旗鼓,再图后举。”
赢策点了点头,故作思索状,缓缓道:“兖州西战之地,黄巾余孽未清,周遭又有强邻环伺……兄之处境,不易啊。”他点到即止,并未明言。
曹操何等聪明,立刻听出了赢策的弦外之音。他联想到兖州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刺史刘岱对自己未必全心信任,境内还有黑山贼等势力,东有陶谦,北有袁绍,南有袁术、刘表,确实危机西伏。他神色一凛,拱手道:“安邦兄有何见教?操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