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蔡文姬。
她看着门外的赢策和郭嘉,作者“青简听雨”推荐阅读《纵横三国之祖龙再临》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微微一福,声音清冷中带着一丝戒备:“民女蔡琰,见过赢将军。不知将军大驾光临,有何见教?”
赢策还礼,目光真诚:“赢某冒昧来访,惊扰小姐了。
闻小姐暂居于此,赢某心系忠良之后,特来探望。
如今洛阳残破,盗匪横行,此地非久居之所。
赢某不日将西归汉中,那里虽僻远,然境内安宁,文教渐兴。
若小姐不弃,赢某愿邀小姐同行,汉中虽陋,必以师礼相待,为小姐提供清静之所,整理先人遗著,传承文脉。”
蔡文姬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波动。
她自然听说过赢策近来的名声,尤其是其在洛阳的仁义之举。
父亲惨死,家族零落,自己孤身飘零,饱尝乱世之苦,对未来早己心灰意冷。
如今,这位声名鹊起的年轻诸侯,竟亲自前来,言辞恳切,邀她前往一个安定的地方……
但她仍有疑虑,轻声道:“将军厚意,琰心领了。然琰一介女流,颠沛流离,恐徒增将军累赘。”
郭嘉适时开口,声音温和:“蔡小姐过谦了。令尊伯喈公,学究天人,乃天下文宗。小姐尽得真传,才学冠绝当代。
如今典籍散佚,礼乐崩坏,正需小姐这般大才,整理遗编,昌明文教。
主公在汉中设立官学,广纳士子,然苦无大儒主持。
若得小姐相助,乃汉中士子之福,亦是对伯喈公学问的最好继承啊。”
这番话,说到了蔡文姬的心坎上。传承父亲学问,是她最大的心愿,也是支撑她活下去的信念之一。
赢策趁热打铁,郑重道:“赢某虽不才,然深知文教乃立国之本。
请小姐至汉中,非为虚名,实欲借小姐大才,主持文教,整理典籍,使先贤智慧不致湮没。赢某必以国士之礼相待,绝无轻慢!”
看着赢策清澈而真诚的目光,听着他恳切的言语,蔡文姬心中的坚冰渐渐融化。
她漂泊己久,深知乱世中一份安稳的可贵,更难得的是对方对她才华的尊重和对传承文脉的重视。
她沉吟良久,终于缓缓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再次深深一福:“将军仁德,名不虚传。
琰,一飘零女子,蒙将军不弃,愿效微劳,随将军前往汉中。”
赢策大喜:“能得小姐相助,乃赢某之幸,汉中之幸也!”
当下,赢策命人帮助蔡文姬收拾简单的行装(其父藏书大多己散佚),将其接入军中,安排在最舒适的车驾中,并派专人护卫照料。
蔡文姬的到来,在赢策军中和随后闻讯的士人圈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这不仅是对一位才女的救助,更是赢策重视文化、尊重士人的一个强烈信号。
许多对赢策还持观望态度的文人名士,闻听此事,都对赢策增添了几分好感。
大军西归途中,赢策时常与蔡文姬交谈,请教经史文学,态度谦恭。
蔡文姬也逐渐放下了心防,被赢策的诚意和抱负所打动,开始思考如何帮助赢策振兴汉中文教。
收纳蔡文姬,是赢策在军事、政治行动之外,一次极为成功的文化布局。
这不仅为他未来争霸天下增添了文化底蕴和软实力,更在士林之中,赢得了“礼贤下士”、“尊文重道”的美名。
仁义之名,不仅播于黎庶,亦扬于士林。
赢策的势力根基,在无形中,变得更加深厚和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