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园主人看列那一脸挑衅,心生不爽,一声令下抓人,但列那是那么轻易被抓到的吗?
他多聪明!
拐来拐去,把猎人和猎犬耍得团团转。
一连三天,城堡里的人不仅没抓到列那反而累得精疲力竭。
他们每次都亲眼看着列那逃进城堡,但无论怎么翻,就是抓不到。城堡里的人都认为这是活见鬼了。[7]
第四天,一位身份高贵的亲戚来拜访庄园主人,庄园主人陪着他出去打猎。
哪知晚上回来,就看到列那端坐在树林边,好像专程在恭候他们。猎人一见狐狸,又追赶起来。
像前几次一样,列那就像会魔术似的,一进城堡,就怎么也找不到了。[8]
庄园主人把客人引进客厅,他虽然很生气,但是客人在,他也不好发怒。心想等客人走了,看他怎么腾出手来收拾那只该死的狐狸。
客人不知道庄园主人被列那耍了好几天,他坐到椅子上,把身子往后一仰,抬眼一看:“哟,你的墙上居然挂了十张狐皮!”
“哪儿来的十张?”庄园主人纳闷地说,“我总共才九张狐皮啊。”
话音未落,就听到门外有狗叫的声音。
客人对庄园主人说道:“这是我的狼犬,我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让他进来吧,我保证他一定乖乖的。”
客人的话刚落,门口的人就放狼犬进来了,谁知道客人口中乖巧的狼犬并不乖巧,他一进门就朝墙上的狐皮狂叫。[9]
庄园主人狐疑地走近,看到墙上不知何时多了一张狐狸皮,居然还会眨眼!
这不是狐狸皮!
庄园主人惊呼,是那只该死的狐狸!
他被列那气急了,一脚踩在凳子上,准备伸手去抓,谁知列那抓紧时机跳下来,咬了他一口,然后又跑了。
庄园主人痛得大喊,客厅顿时乱成一团,列那挑衅地回头吹了声口哨,然后溜之大吉。
庄园主人忙派人去抓,但是晚了,狡猾的列那早给自己准备好了逃跑路线。
列那从城堡里逃出来没再去找表兄,而是回了家,他有点儿想他的狐狸崽子了,最重要的是他想把这几天他是怎么戏弄庄园主人的“英雄事迹”和老婆、孩子好好说说!
对,他就是这样无所不能的![10]
阅读赏析
列那为了养家糊口,无奈之下去拜访远方的表兄。表兄家附近有一个农场,列那想冒点儿风险去逮一些鸡鸭给家里的小狐狸吃。没想到被猎人发现了踪迹。不过,哪怕是面对手持猎枪的人类,列那依然能凭借自己的本事,上演一出“真假狐皮”的好戏,将猎人耍得团团转。故事很精彩,列那也让我们再一次见识到了他的狡诈。此外,本章故事也讽刺了人类的狂妄和贪婪。
阅读延伸
1。列那是怎样逃过猎人的追捕的?请你简述一下过程。
2。列那能够战胜猎人的原因有哪些?
[1]总起句本章开头交代了列那要出远门,以及不得不出远门的原因。
[2]铺垫“铺垫”的功能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的描述。列那和表兄的对话,是为接下来他与猎人周旋的情节做铺垫。
[3]语言描写底层小动物对列那来说就是填饱肚子和养活家人的猎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列那身处那个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里,他不狩猎,孩子们就得饿死。列那狐的故事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强调了市民阶级的才智和勇气,同时也揭露了上层市民阶级的残酷、贪婪等恶的一面。
[4]语言描写听庄园主人这语气,看来他是打算“瓮中捉鳖”。
[5]比喻形容列那藏得巧妙,进一步衬托列那的机智狡猾。
[6]语言描写庄园主人和读者一样,都很好奇列那是怎么跑出来的。
[7]叙述在列那遇到强大对手的时候,读者会不自觉地站在列那这边。看到他戏耍敌人,会忍不住为他拍手叫好。故事情节好看,读者就会沉浸到故事中,也会随之产生愉悦、愤怒、悲伤等情绪。
[8]比喻、叙述比喻句的恰当使用会增加故事的幽默感。
[9]叙述结合上文中的狐皮数量,你是不是猜到什么了?第十张狐皮是谁?
[10]叙述在贪婪凶狠的猎人面前,列那再次恢复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本性,成功逃脱并戏弄了猎人。而事后想立刻赶回家和老婆、孩子吹嘘的列那,也是十分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