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年轻人最喜欢的茶 > 清明(第1页)

清明(第1页)

清明

梨花清明染春深

茶路漫漫在江南

红袖添香伴读书

·梨花清明染春深

清明是一年中草木润泽、清气最盛的时节。《岁时百问》有:“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如雪的梨花尚未落尽,灼灼其华的桃红,如镜头中的画面映入眼帘。一年之中,没有哪一个季节,能像清明的姹紫嫣红、明丽华彩。一片灵动的勃勃生机,在“红绿扶春上远林”里渲染开来。

“明前茶叶是个宝,芽叶细嫩多白毫。”明前的茶,春温低、发芽少,生长慢、芽叶细嫩,高氨低酚,香高味醇,弥显珍贵。

古代的贡茶以早为贵。在贡茶的时代,春茶分为“社前茶”、“火前茶”和“雨前茶”三种。社前是指春社前,大约在春分节气。像唐代的贡茶,阳羡茶、顾渚紫笋,就是春分前后采摘的社前茶。火前即清明前,古时的寒食节禁火三日,寒食节又在清明的前一天。雨前茶,是指谷雨节气前的茶。明代许次纾《茶疏》里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如果说明前茶是茶里的极品,那么雨前茶该是茶中的上品了。

明前的茶,清香袭人,鲜爽生津。它凝结着去岁的簪花剪雪,蕴含着早春的晨风暮雨,流转着清明转折的清新盎然。这样的茶,算得上是至真至纯,无妄无嗔。如果在世俗中,被炫耀塑造成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真的会玷污了茶的清净,辜负了茶的鲜醇。

明前茶,在我们的意识里,还是以芽为贵。在茶事活动中,仍会看到一些人,炫耀着单芽茶的嫩绿。对于明前茶,我认为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会更理性完美。其耐泡度、鲜醇度、营养成分,都会好过单芽茶许多。其次,惜采单芽,会减轻对茶树的伤害,如此方不辜负茶树一冬的苦寒坚守。平常心,真滋味,草木情,饮之道。茶树历尽酷暑严寒,“春物亦已少”,还是要多存惜物之心,这也是茶之大道。

恻恻轻寒,剪剪风中,晨歌兄来济吃茶。我和晨哥谈起滇中问茶的所见所闻,不禁有些慨叹。云南连年春旱,茶树严重过采,古树茶杀青不透,烘青料的以假乱真,初制的粗放简单,山头茶青的混乱不堪,此类种种因素,使普洱生茶的未来变得更加迷茫。我在一些知名的寨子里,喝到过烘青料的茶。如仔细辨别,干茶有高温干燥的火香味。茶汤青绿,叶底翠绿,香气高扬,入口清甜,缺乏在苦的底蕴中的回甘。这种烘青绿茶特有的色香清甜,有先声夺人之势,不知会让多少人上当。

同时和晨哥谈到,一个茶人,一个老店,应把别茶鉴茶的正确理念,清晰地传递给茶友。怎样的熟茶可以陈化久存,哪一类生茶可以如期地转化,哪个池塘的蝌蚪可以变成青蛙。如不严格把关,五年乃至十年后,浮光华彩随风而去,茶的真相毕露,又该如何去面对购茶的朋友与我曾推荐夸口的茶?古人“童叟无欺”的立店之本,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

在这个明媚的节气里,我喜欢读苏轼的《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有几个清明,又有几人能看得清明啊。

山高雾霭处,翠绿是茶清明时节的春衫,本真依然。岁月催事,光阴发酵了青春的心事。中年时,那一杯茶,渥堆氧化,变成了温润甘甜的红茶,茶里有你我浅笑深颦的盈盈秀色。此去经年,耐得住时光沉淀的,是“玉碗捧纤纤”里泛着的醉红酡颜。

·茶路漫漫在江南

累且快乐着的茶季来了,我急不可耐地去江南问茶。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的春,在乱花深处鸟鸣中,问茶的路,于阳崖阴林清涧里。

过去在江南问茶,我一般先到杭州。而后以杭州为中心,奔径山、长兴、安吉、德清、湖州等地。高铁开通后,我可以乘高铁先到湖州,然后以湖州为中心,真的方便快捷了许多。

四月的西湖,空气里弥漫着红胭绿脂的气息,让人沉醉。烟雨清波,如诗如画的西湖,是我问茶江南的驿站,是一个必到可以不游,但不能不驻足小坐的所在。

长亭边,断桥上,雷峰塔下,灵隐寺中,虎跑泉边,翁家山畔,寻紫觅红,踏遍青山,只为寻觅龙井的香醇味鲜。西湖龙井的色清味甘,与他山异。异就异在西湖的春山苍苍,钱塘的绿水漾漾。还有呢?苏轼、林逋、白居易、辩才、弘一的文脉诗魂,穿过千山晕碧、翠幕烟绡,在潋滟春光里低吟浅唱,熏染富足了西湖龙井的蕴藉芬芳。

在杭州问茶,我去的最多的是翁家山、满觉陇。这里的崖前涧边,古木参天。湿漉漉的台阶,苔痕青绿。如是深深地呼吸一下,畅快清凉,空气里有沾着露水的草木清香。如果仔细辨赏,桂花树下的龙井茶,花香在茶汤里会悠然许多。

在翁家山,一株老樟树笼罩的江南小院里,我协助翁老先生炒茶。老先生和我拉起了家常,他告诉我,他和老伴炒茶近五十年了,炒茶苦啊!但是,只有用手感知温度,凭经验炒出的龙井茶最香,机器是无法炒出这种香气的。看着他手上烫起的水泡,我有些黯然。或许如老先生所说,多少年后,传统的龙井茶炒制工艺,会成为历史的记忆,或仅停留在商业表演的层面展示了。茶很香,但炒茶的过程是苦的。现在的孩子,已经吃不了这个苦,逐渐远离手工的传统技艺了。

我问老先生:“龙井的香,是哪种香啊?”老人说:“是清香。”确实是清香,我无法再去问。我感觉这是一种醇厚的豆花香,用心品来似又不似,这或许就是香气的魅力和龙井的神韵。在山色俱佳的西湖之畔,秀美的狮峰山下,生长的片片茶园,溪涧径流遍布,茶树长年处于“不雨山长涧,无云水自阴”的雾露环境中,每天沐浴在山气、水气、花香、樟香、草香中的西湖龙井,怎会只有单一的香气呢?一叶凝聚千般香,这或许就是茶的思想。

下山的路上,我还在思索,当旅游的车流和人流,打破了西湖龙井千年的静寂;当宽阔的马路,替代了幽篁曲径;当竹篱茅舍,变成了没有温情的钢筋水泥;当机器代替了传统的手工……龙井茶的精神底蕴,是否也有了改变?还会如百年前的“茶烟一缕轻轻扬,搅动兰膏四座香”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