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佛学研究十八篇pdf > 附录三(第3页)

附录三(第3页)

又东南行七百余里,至磔迦。

东行五百余里,至至那仆底。

东北行百四五十里,至阇烂达那。

又东北行七百余里,至屈露多。

又南行七百余里,至设多图庐。

又西南行八百余里,至波里夜咀罗。

东行五百余里,至秣菟罗。

又东北行五百余里,至萨他湿伐罗。

又东行四百余里,至禄勒那。渡河东岸,则为秣底补罗。

从秣底补罗北行三百余里,至婆罗吸摩捕罗。

又东南行四百余里,至醯掣怛罗。

又南行二百余里,渡殑伽河,至毗罗删拏。

又东行二百余里,至劫比他。

西北行二百里,至羯若鞠阇。

东南行六百余里,渡殑伽河,南至阿踰陀。

东行三百余里,渡殑伽河,北至阿耶穆佉。

西南五百余里,至情赏弥。

东行五百余里,至鞞索迦。

东北行五百余里,至室罗伐悉底(即舍卫)。

东南行八百余里,至劫比罗伐窣堵。

东行经荒林五百余里,至蓝摩。又五百余里,至婆罗痆斯。

从此顺殑伽河东下减千里,至吠合厘。

遂南渡殑伽河,至摩竭陀。

由迦湿弥罗,直造摩竭陀,路程本可减此之半,师因往磔迦、至那仆底、禄勒那等处就学。又劫比罗伐为佛生地,室罗伐悉底、憍赏弥、波罗痆斯、吠舍厘等皆佛教历史因缘最深之地,师欲先行遍历,乃定居向学,故皆迂道而往也。

贞观六年至九年(六三二——六三五)三十七至四十岁。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大师受《瑜伽师地论》,听讲三遍,每遍九月而讫。又听《顺正理论》一遍,《显扬论》、《对法论》各一遍,《因明》、《声明》、《集量》等论各二遍,《中论》、《百论》各三遍。其《俱舍》、《婆沙》、《六足》、《阿毗昙》等,已曾于迦湿弥罗诸国听讫,至此更寻绎决疑。凡留寺经五年。

案:奘师西游动机,原因对于本国摄论宗诸师所谈法相有所不慊,乃欲深探其本。换言之,即对于无著、世亲一派之大乘学欲为彻底的研究,《瑜伽师地论》即其最主要之目的品也。戒贤大师,全印耆宿,世亲嫡嗣,期颐之年(《续传》云年百有六岁),久谢讲席,至是特为师开讲至五年之久,师之宿愿可谓全达,而兹行真不虚矣。

又案:传文于那烂陀条下“凡经五岁”,只能作经五个年头解,不能作满五年解(理由详后),故烂陀留学,应截至贞观九年为止。

贞观十年(六三六)四十一岁。自本年后,南游巡礼,并访余师,本年在伊烂拏,从如来密、师子忍二师学萨婆多部(即说一切有部)之《毗婆沙》、《顺正理》诸论。

贞观十一、十二年(六三七——六三八)四十二岁至四十三岁。此两年间,遍历印度东部、南部、西部数十国,欲渡海往僧伽罗(即锡兰岛),因彼中丧乱而止。中间在南懦萨罗从一精通因明之婆罗门,读《集量论》。在驮那羯磔迦,从苏部底、苏利耶两僧,学大众部根本阿毗达磨。

此两年中所历国及其里程如下:

从伊烂拏顺殑伽河南岸东行三百余里,至瞻波。

东行四百余里,至羯朱嗢祇罗。

自此东度殑伽河,行六百余里,至奔那伐弹那。

又东南行九百余里,至羯罗拏苏伐剌那。

从此东南出,至三摩吒。

由三摩吒折而西行九百余里,至耽摩栗底。又西南向乌茶(里数未记),隔海望僧伽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