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佛学研究十八篇pdf > 佛典之翻译(第3页)

佛典之翻译(第3页)

法显——《方等泥洹》(即《涅槃》)《长阿含》《杂阿含》

《阿毗昙心经》《摩诃僧祇律》《萨婆多律》

《弥沙塞律》

昙无竭——《观世音授记经》

道泰——《阿毗昙毗婆沙》

智严——《普曜经》《广博岩净经》《四天王经》

宝云——《新无量寿经》《佛本行赞经》

智猛——《大般涅槃》《僧祇律》

上述诸人皆通梵文,法显、无竭、智严、宝云、智猛皆有自译本,译学渐独立矣。

以上为第二期之前期。此期中之事业:(一)《四阿含》全部译出。(二)《华严》全部译出。(三)《法华》第二译定本出。(四)《涅槃》初出,且有两译。(五)《大集》译出过半。(七)【底本原文无(六)——校者注】《宝积》续译不少。(八)《般若》之《小品》、《大品》,皆经再治。(九)其他重要单本大乘经十数部。(十)律藏初译。(十一)大乘论初译,“空宗”特盛。(十二)小乘论初译,“有部宗”特盛。统而观之,成绩可谓至丰。佛教之门户壁垒,于兹确立矣。

南北朝迄隋,为第二期之后期。在前期中,经典教义未备,故学者之精力,全费之于翻译输入,若人之营食事也。及人本期,则要籍既已略具,学者务研索而会通之,若食后消化以自营卫也。故此期之特色,在诸宗之酝酿草创而不在翻译。其翻译事业,不过继前期未竞之绪而已。其译家之显著者,及其所译要品,略举如下:

求那跋陀罗《楞伽》《杂阿含》《众事分阿毗昙》等

(此公实应归入前期,故从朝代列此)

菩提流支《楞伽》《解深密》《思益梵天》诸经之再译,

《十地论》之再译,其他释经诸论

勒那摩提《宝性论》,其他诸论

佛陀扇多《宝积》诸品,《摄大乘论》

真谛《大乘起信论》《摄大乘论》《决定藏论》《中边分别论》《大乘唯识论》《大宗地玄文论》《俱合释论》《金七十论》等

般若流支《正法念处论》《唯识论》《顺中论》等

那连提耶舍《大集》之日藏、月藏、须弥藏,《宝积》诸品

阇那崛多《大集贤护》,法炬、威德之两陀罗尼,添品《法华》,《佛本行集》等

达摩笈多《摄大乘论释论》《菩提资粮论》等

波罗颇伽罗《般若灯论》《大乘庄严论》等

据上所列,则知此期中之译业,远不逮前期。其趋势则由经部渐移于论部。大乘经最可纪者,则《大集》之完成与《宝积》之续出而已。小乘经则《佛本行集》与《正法念处》之新译而已。论部则殊有异彩。盖前期罗什辈专弘印土之“法性宗”,此期则渐输入其“法相宗”也。其最重要之人则为真谛。谛创译《起信》为大乘键。人所共知。其《决定藏论》,即《瑜伽决择分》中之一部;其《无相思尘论》,即《观所缘缘论》之毕译,其《大乘唯识论》,即《唯识二十论》之毕译,其《中边分别论》,即《辩中边论》之毕译,其《摄大乘论》与扇多同时译出者,(扇多第一译,真谛第二译,玄奘第三译)则《地论》之阶梯,而“相宗”之秘钥也。故真谛可谓一小玄奘也。同时佛陀扇多、般若流支、毗目智仙所译,亦皆倾于“法相宗”。

自唐贞观至贞元,为翻译事业之第三期。此期实全体佛教之全盛期,诸宗完全成立,卓然为“中国的佛教”之一大建设,而译事亦造峰极。(以全体佛教论,实应合隋唐为一期。专就翻译事业一部分论,则隋不过六朝之附庸,不能与唐齐观)其空前绝后之伟人,则玄奘也。奘师孤征求法,历十七年,遍参各大师,亲受业于戒贤、智光,既而在彼土大弘宗风,所至各国,皆待以国师之礼。凡此芳躅,具详本传(慧立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道宣撰《续高僧传》),不复具引。其所赍归经籍之富。亦前此所无。据《传》称:

大乘经三百二十四部

大乘论一百九十二部

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

师以贞观十九年正月归京师(长安)。其年二月六日,至龙朔三年十月,凡十九年间(六四五——六六三),继续从事翻译。所译共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其绝笔之时,距圆寂仅一月耳。其间犹随时为弟子讲演,无一日暇逸。呜呼!武士当死于战场,学者当死于讲座。自古及今,为学献身,弘法利物,未有如吾奘师者也!今备列其所译书目及年岁如下:

《大菩萨藏经》二十卷

《地藏经》一卷

《陀罗尼经》一卷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