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历久弥新的一句诗词 > 第二章(第6页)

第二章(第6页)

“娘娘还得怕老爷打呢?何况你一个长舌妇!”

可见男人打女人是天理应该,神鬼齐一。怪不得那娘娘庙里的娘娘特别温顺,原来是常常挨打的缘故。可见温顺也不是怎么优良的天性,而是被打的结果。甚或是招打的原由。

两个庙都拜过了的人,就出来了,拥挤在街上。街上卖什么玩具的都有,多半玩具都是适于几岁的小孩子玩的。泥做的泥公鸡,鸡尾巴上插着两根红鸡毛,一点也不像,可是使人看去,就比活的更好看。家里有小孩子的不能不买。何况拿在嘴上一吹又会呜呜的响。买了泥公鸡,又看见了小泥人,小泥人的背上也有一个洞,这洞里边插着一根芦苇,一吹就响。那声音好像是诉怨似的,不太好听,但是孩子们都喜欢,做母亲的也一定要买。其余的如卖哨子的,卖小笛子的,卖钱蝴蝶[21]的,卖不倒翁的,其中尤以不倒翁最著名,也最上讲究,家家都买,有钱的买大的,没有钱的,买个小的。大的有一尺多高,二尺来高。小的有小得像个鸭蛋似的。无论大小,都非常灵活,按倒了就起来,起得很快,是随手就起来的。买不倒翁要当场试验,间或有生手的工匠所做出来的不倒翁,因屁股太大了,它不愿意倒下,也有的倒下了它就不起来。所以买不倒翁的人就把手伸出去,一律把他们按倒,看那个先站起来就买那个,当那一倒一起的时候真是可笑,摊子旁边围了些孩子,专在那里笑。不倒翁长得很好看,又白又胖。并不是老翁的样子,也不过他的名字叫不倒翁就是了。其实它是一个胖孩子。做得讲究一点的,头顶上还贴了一撮毛算是头发。有头发的比没有头发的要贵二百钱。有的孩子买的时候力争要带头发的,做母亲的舍不得那二百钱,就说到家给他剪点狗毛贴。孩子非要戴毛的不可,选了一个戴毛的抱在怀里不放。没有法只得买了。这孩子抱着欢喜了一路,等到家一看,那撮毛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飞了。于是孩子大哭。虽然母亲已经给剪了撮狗毛贴上了,但那孩子就总觉得这狗毛不是真的,不如原来的好看。也许那原来也贴的是狗毛,或许还不如现在的这个好看,但那孩子就总不开心,忧愁了一个下半天。

娘娘庙的门口,卖带子的特别多,妇人们都争着去买,她们相信买了带子,就会把儿子给带来了。

若是未出嫁的女儿,也误买了这东西,那就将成为大家的笑柄了。

庙会一过,家家户户就都有一个不倒翁,离城远至十八里路的,也都买了一个回去。回到家里,摆在迎门的向口,使别人一过眼就看见了,他家的确有一个不倒翁。不差,这证明逛庙会的时节他家并没有落伍,的确是去逛过了。

歌谣上说:

“小大姐,去逛庙,扭扭搭搭走的俏,回来买个搬不倒。”

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的。至于人去看戏,逛庙,也不过是揩油借光的意思。

跳大神有鬼,唱大戏是唱给龙王爷看的,七月十五放河灯,是把灯放给鬼,让他顶着个灯去托生。四月十八也是烧香磕头的祭鬼。

只是跳秧歌,是为活人而不是为鬼预备的。跳秧歌是在正月十五,正是农闲的时候,趁着新年而化起装来,男人装女人,装得滑稽可笑。

狮子,龙灯,旱船等等,似乎也跟祭鬼似的,花样复杂,一时说不清楚。

【注释】

[1]跳大神:这种活动旧时一度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是一种由两个人共同完成的巫舞,现称为“萨满舞”。萨满是满族的巫师,萨满舞即巫师在祈神、祭礼、祛邪、治病等活动中所表演的舞蹈。

[2]秧歌:这里指东北秧歌,是中国东北地区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该活动起源于擂秧耕田的劳动生活,也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攘灾的唱颂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由一般的演唱发展成为民间歌舞。

[3]放河灯:又称放荷灯,是一种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民间祭祀及宗教活动。这里是指在阴历七月十五的佛教节日盂兰盆会放河灯的活动。

[4]野台子戏:是一种露天的民俗表演,一般在街头巷尾、城边村口的孤庙、河滩、打谷场等人流繁杂的地方。戏班子即兴表演、流动卖唱,在中国东北地区以二人转为主。在中国南方,一般称为社戏。

[5]娘娘庙大会:中国北方地区古代民间信仰的道教女神碧霞元君(泰山娘娘)的生日为阴历四月十八,民间会在该日举办盛大的娘娘庙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活动。

[7]拼金大红缎子:指红色绸缎上装饰着金色的条纹。

[8]注:金星在丑时、寅时和卯时三个时段的位置称呼。

[9]烟袋:吸水烟或旱烟的用具。一般由烟袋锅、烟袋竿、烟袋嘴构成。

[10]大扁方:满族妇女梳旗头时所插饰的特殊大簪,扁平,成一字形。

[11]刘海儿戏金蟾:道教传说故事。金蟾是一只三足青蛙,中国古人认为得之可致富,后为孝子刘海收服。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

[12]注:中国古代民间常见吉祥图案,谐音寓意“福叠连连”。

[13]乌三八四:中国东北地区方言,意思是乱七八糟。

[14]烧锅掌柜的:指经营酿酒的老板。

[15]窝堡:中国北方方言读音通“窝铺”,原意是草棚子,后引申为村庄。考前后文意应为“地主”。

[16]坤角:中国旧时指戏剧女演员。

[17]花轮子:中国旧时一种牲畜或人力推拉的两轮木车。

[18]拚(pàn)命:中国东北地区方言,意思是不顾性命去做。

[19]《打渔杀家》:著名戏曲剧目。内容出自《水浒后传》,讲隐居捕鱼为生的梁山老英雄阮小七父女被渔霸再次逼反的故事。

[20]《汾河湾》:著名戏曲剧目。讲唐初名将薛仁贵回汾河湾家乡寒窑见妻子柳氏的故事。该剧目难度较高,极考验演员唱功。

[21]钱蝴蝶:可能是指用铜钱和羽毛制作的一种毽子。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