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曰:高髻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⑥
按该史料的说法,刘禹锡参加的是“李司空”的宴会,地点是京城。材料中并没有说“李司空”就是李绅(将之说成李绅,是宋代一些人的脑补),而且也不可能是李绅——刘禹锡“罢和州”回到京城是在828年。李绅自825年即一直在地方做外官,直到842年才回到京城,其间不存在什么“罢镇在京”的状况。鉴于李绅没有机会与刘禹锡在京城相见,有学者认为,“此处‘李司空’必非李绅”。⑦
综合这两则材料,比较确切的信息是:(1)刘禹锡确实写了一首内有“司空见惯”一词的诗,这意味着他所参加的宴会,主人是一位拥有“司空”头衔或拥有相当于“司空”头衔的高官,至于这位“司空”姓什么,诗里面并没有说。(2)“断尽江南刺史肠”也好,“断尽苏州刺史肠”也罢,指的都是此事发生的大致时间,是在刘禹锡担任扬州刺史之后,也就是831年—834年这段时间。这两点信息,无法与李绅的履历合榫。
那么,以舞女歌妓作陪招待刘禹锡的“司空”,究竟是谁呢?一种比较可信的学术意见认为,他应该是当时的政坛大佬牛僧孺:“牛僧孺与刘禹锡交情较厚,‘司空见惯’为刘与牛事最合情理;牛僧孺生活奢侈,颇多声色之娱;牛于此前曾任兵部尚书(汉称大司马),节镇淮南虽未检校司空,但右仆射、同平章事之衔也可泛称司空,这些地方都是说得过去的。”834年,牛僧孺是淮南节度使,刘禹锡由苏州刺史改任汝州刺史,自苏州北上汝州,恰好必经扬州。刘前去见一见自己的老朋友牛僧孺,牛则以舞女歌妓作陪招待刘,可以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也唯有如此,诗中的“司空”“苏州刺史”等元素才能成立。⑧
三、李绅没有制造冤案
最后再说一说所谓的“制造冤案”。
所谓冤案,指的是李绅晚年在淮南节度使任上查办了一名叫作“吴湘”的江都尉。据《旧唐书》的记载,这位吴湘“为部人所讼赃罪,并娶百姓颜悦女为妻,有逾恪律”,就是说,他被部下告发举报,罪名是贪污腐败和仗着官身强娶民女。李绅命观察判官魏铏负责处理这个案子,最后判了吴湘死刑。
许多今人文章,将这个案件说成李绅结党营私、罔顾法律、打击报复:
“朝廷……调查过后发现虽然吴湘确实贪污了,可是钱财并不多,强娶民女这件事也并不属实,罪不至死。一意孤行的李绅就直接将吴湘送上断头台。原来李绅一意孤行的原因是为了讨好当时的宰相李德裕,因为吴湘的叔父过去得罪过李德裕的父亲,于是两家就此结仇,李德裕也曾贬过吴湘的叔父,后来李绅为了讨好李德裕便给吴湘罗列罪名,急于将他处死。后来唐宣宗即位,随后李德裕丞相一职被罢免,朝廷复查吴湘案,吴湘也得以平反。”⑨
这一指责,恰好将“结党营私、罔顾法律、打击报复”的主体完全搞反了。
对吴湘案,朝廷实际上有过两次中央层面的调查。第一次是淮南方面将案情审判结果上报中央之后。时值牛李党争,牛派的言官们认为李德裕素来憎恨身为牛党的吴汝纳,而吴湘恰好又是吴汝纳的弟弟,李绅则是李德裕的好友,所以“疑李绅织成其罪”,要求重新调查。于是朝廷派了御史崔元藻去淮南。崔元藻的调查结果是吴湘贪污腐败盗取钱粮属实,但强娶百姓颜悦之女一条有出入,颜悦做过节度使的“衙推官”,他妻子多多少少也有点士族身份,他们家不能算“百姓”。于是“计赃准法”,以贪腐之罪按律将吴湘给杀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位前去调查的崔元藻,并不是李德裕方面的人(否则牛党众人也不会同意这个人选)。崔既不愿得罪李德裕,也不愿得罪牛僧孺,虽然他的调查报告“与扬州所奏多同”,也就是和淮南方面的汇报基本相同,但最终仍因“无定夺”而引起了李德裕的不满,被从中央贬去了端州。所谓“无定夺”,大约是指崔做完事实调查之后,不肯拍板出具直接的判决意见,而是将问题推给了李德裕——从崔的这种做法,也可见他并非李德裕阵营中人。⑩
再后来,朝中政治环境发生变化,李德裕失势,牛党众人又将吴湘案重新翻出来,搞了第二次中央层面的调查。这次调查由牛党一手掌控,其中也有那位对李德裕深怀怨恨的崔元藻。史学家岑仲勉对这次调查的定性是“无非周内锻炼以成德裕之罪而已”?,即事实本身并不重要,这是一次旨在将李德裕彻底打趴下的政治审判。
在这场政治审判当中,崔元藻放弃气节,更改了自己之前的调查结论。具体负责案件侦查的淮南观察魏铏,在狱中饱受酷刑仍不愿污蔑李德裕,最后得了一个“贬死岭外”的结局。李绅此时虽已去世,也仍被牛党清算削去三项官身,且剥夺了其子孙做官的资格。
与今人不辨是非污蔑李绅制造冤狱不同,唐人范摅在《云谿友议》里说的却是:“李公既治淮南,决吴湘之狱,而持法清峻,犯者无宥,有尹、张之风也,狡吏奸豪潜形叠迹。”?
淮南百姓很怀念那位刚正不阿的李绅。
参考资料
①佚名。有感于“悯农诗人”李绅“好吃鸡舌”[N]。西安晚报,2009-12-8。
②褚人获。坚瓠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③沈括。梦溪笔谈[M]。北京:中华书局,2016。
④摘自网文《唐诗闲读:“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⑤范摅。云谿友议[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8。
⑥孟启。本事诗[M]。北京:中华书局,2014。
⑦陈雪飞,王催霞。也谈《赠李司空妓》一诗[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1)。
⑧尹占华。唐宋文学与文献丛稿(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446。
⑨摘自网文《写下悯农的热血少年,能原谅结党营私、贪污腐败中年的自己吗?》。
⑩王炎平。牛李党争考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82-84。
?岑仲勉。通鉴隋唐纪比事质疑[M]。北京:中华书局,2016:304。
?范摅。云谿友议[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