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即位后,又追究徐继畬在巡抚任内“起解军台犯官何士邠迟延”,免去了他全部官职⑦。
综合来说,徐继畬最初因《瀛寰志略》受人非议,稍后处理“神光寺事件”坐实了他的“思想罪”,至于押解犯官迟延,则完全是一个藉口了。
徐继畬也知道受了著书的牵累,因此罢官期间,他几乎绝口不提《瀛寰志略》,该书在中国更有十几年未曾再版。相反,日本在1861年后几次翻印,在其国内产生较大影响。
三、石碑长期不为人知
徐继畬1865年被重新起用,未必与蒲安臣有太多关系。不过,蒲安臣、威妥玛等外交使节确实很赞赏徐继畬的才识。
蒲安臣在赠送华盛顿画像的仪式上,感谢徐继畬,“……你通过考察你记载的各个国家的伟大的人物从而把华盛顿置于其他一切伟人之首。不仅如此,你还把华盛顿置于你们自己国家所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首,且宣称,他复活了放射光明达四千余年的三代的清澈德行。这些话语,已经被充满感激之情的华盛顿的国民们所翻译和引用……”
徐继畬在答辞中说,“……当我一遍又一遍地端详着这件精美的赠品的时候,华盛顿仿佛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的喜悦和感激之情,一时难以言表。在奠定贵国的基础方面,华盛顿显示出惊人的能力。他已成为全人类的典范和导师。他的贤德,已经成为联结古代圣贤和他以后各代伟人的一条纽带,因此,必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⑧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无论是美国总统安德鲁、驻华公使蒲安臣,还是徐继畬本人,可能都不知道华盛顿纪念碑中那块中文石碑的存在,不然他们在致辞时不可能完全不提及。
较早注意到石碑价值的人,是台湾学者陈如一。他1968年在美国查看石碑,并建议和美国方面协商,“洗刷韵漆,一新观瞻,藉以引人注意”。
另一位台湾学者方闻,1974年赴美旅行,也特意去看了这块中文石碑。1976年,方闻在台湾《东方》杂志发表《由华盛顿纪念塔中文石碑说起——兼以祝美国独立二百周年》,详细介绍了徐继畬、《瀛寰志略》及石碑的来龙去脉。他在文中说:
上述华盛顿纪念塔中文石刻碑,迄今已一百二十四年,久成为中美传统友谊之证象。去年适值美国独立二百周年纪念,特为显扬此碑,乃最富历史性、国交性之礼品,当为中美两国识者所重视。⑨
1998年,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郑重说到这块石碑:
从我居住的华盛顿特区白宫的窗口向外眺望,我们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纪念碑俯视全城。那是一座高耸的方形尖塔。在这个庞大的纪念碑里,有一块很小的石碑,上面刻着的碑文是:“美国决不设置贵族和皇室头衔,也不建立世袭制度。国家事务由舆论公决。
美国建立了一个从古至今史无前例的崭新政治体系。这是最奇妙的事物。这些话并不是美国人写的,而是出自福建省巡抚徐继畬之手,并于1853年由中国政府刻成碑文,作为礼物送给美国。⑩
此后,这块石碑的存在,遂广为中文知识界所知。不过,方闻和克林顿对石碑的表述,都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那就是将之视为中国政府赠予美国的礼物。如前文所说,徐继畬所撰写的文字,并未得到清廷的认可,制作与赠送这块石碑的,则是一些美国传教士。
参考资料
①徐继畬。瀛寰志略[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277、291。
②沈弘。“宁波石碑”究竟是谁人所赠[N]。南方周末,2006-11-23。
③潘光哲。华盛顿在中国——制作“国父”[M]。台北:三民书局,2006:27-47。
④⑧德雷克。徐继畬及其瀛寰志略[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163-168。
⑤方闻。清徐松龛先生继畬年谱[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328-329。
⑥黄兴涛等。辜鸿铭文集(上)[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466。
⑦刘贯文。徐继畬论考[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30-62。
⑨方闻。由华盛顿纪念塔中文石碑说起——兼以祝美国独立二百周年[A]。任复兴。徐继畬与东西方文化交流[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319-337。
⑩任宪宝。克林顿演说:繁荣时代中的温和(英汉对照)[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