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派军舰墨西哥护侨”的真相
“墨西哥屠杀华人,清廷出动军舰护侨,吓得墨西哥赶紧赔款道歉”,是一个中文世界长期流传的段子。
这个段子,见于多种通俗历史读物。比如一本叫《中国海魂》的书声称,伍廷芳在1905年用炮舰政策威胁了墨西哥,“迫使其放弃迫害华人的法令”,且说墨西哥再次发生排华事件时,中国宣布派一艘巡洋舰去访问,“吓了一大跳的墨西哥人赶紧道歉赔款”。还有一些通俗读物声称,中国取得对墨西哥的外交胜利,原因不在腐朽的清廷,而在于“伍廷芳压根就没通知清政府,否则外交必然失败”。①
这些说法,均缺乏史料依据。
一、华工为什么去墨西哥
波费里奥·迪亚斯总统当政期间(1877—1911年),墨西哥对外国劳工的需求相当旺盛。
1882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华工在美国的境况急转直下。墨西哥政府看准时机,于1884年、1885年两次向清廷驻美使臣郑藻如提出与中国订立招工条约的请求。当时,清廷与墨西哥尚未建交,但郑藻如觉得此事可行,理由是有了条约,以后华工在墨西哥受到伤害,就可以有正规的处理依据。但总理衙门觉得保护华工是一项很麻烦的交涉,婉拒了墨西哥的请求。
这之后的1890年、1893年,墨西哥又多次提出了相似的要求,均遭婉拒。1894年,两国终于开始建交谈判,但谈判过程并不顺利,一直拖到1899年夏天,两国代表才在华盛顿签订了《中墨和好通商行船条约》,宣布正式建交。
《中墨和好通商行船条约》共有二十款。与华工相关的规定,大致内容是:所有赴墨华工须出于心甘情愿;禁止使用“勉强之法或施诡谲之计”引诱华工;华工在墨西哥享有最惠国待遇。
条约签订后,墨西哥在中国的广州、上海、汉口、福州、厦门等地设立了领事馆,负责招募华工。1895年,在墨华人只有不到1000人;1904年,这个数字上升为8000多人。②
二、“伍廷芳炮舰恐吓墨西哥”谣言的由来
这则谣言的实质,是史料在传播过程中被化虚为实、张冠李戴。
所谓化虚为实,指的是伍廷芳确实曾致电清廷,询问是否可以派军舰赴南美洲夸耀武力协助外交,但这一建议被清廷否决了,并没有付诸实施。
伍的电报全文如下:
旅秘华侨电请代吁政府派兵轮前往镇压。廷查各国时遣战船游弋各处,以示声威而资保护,各主国亦极欢迎。前月日本舰队来美,彼此极洽。我政府上年派杨侍郎乘兵舰赴南洋,如能再赴各国,顺道南美洲,抚慰侨氓,人心益深感戴。是否可行,乞钧裁电示,俾转谕华侨廷艳。③
时为1909年,也就是伍廷芳第二次出任驻美公使期间。当时,南美各国出现了排华风潮,尤以秘鲁最为严重,许多华人店铺被抢,且有不少华人在骚乱中受伤。由伍的这份电报可知,请求清廷派军舰前往,是“旅秘华侨”的要求,与墨西哥华工无关。伍赞同秘鲁华侨的请求,所以愿意替他们致电清廷外务部,且在电报中增入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派军舰、应该派军舰。
外务部权衡得失,没有采纳伍的建议,只命他出访南美各国。得不到武力支持的伍廷芳,只能凭着自己的外交手腕,以停止华工赴秘为筹码,与秘鲁政府再三交涉,迫使其废除了一些苛待华人的政策。
所谓张冠李戴,则是指伍廷芳的上述建议,起因于南美洲(主要是秘鲁华人)受到伤害,却被讹传为起因于墨西哥华工被杀害。这种讹传,大约始于民国人刘成禺撰写的《世载堂杂忆》。
书中说,墨西哥欲仿效美国排华,伍廷芳亲赴墨西哥,同墨外长发生冲突,拍案而起:“下旗回国,再电中国政府调兵船来,与汝等周旋”。墨政府忙请美国国务卿出面调停,停止了排华。伍廷芳回美国后,有学生问他“中国兵船何在”,问他为何“敢言绝交”,伍廷芳回答:“在华盛顿出发赴墨时,美国务卿与予最善,予与彼密谈,如在墨西哥交涉决裂,彼已应允负责调停矣。”④
意思是,早在出发去墨西哥之前,美国国务卿已答应站在我这边,出面帮助调停。所以我才敢说派兵船来、两国绝交那种狠话。
这个故事自然是假的。因为身兼驻墨公使之职的伍廷芳,从未去过墨西哥。而且,伍廷芳在驻外任上,一切交涉,事无巨细均会电告清廷外务部,不会做这种擅自恐吓、擅自威胁的事情。比如,他以停止华工赴秘为筹码与秘鲁政府交涉前,已将这一筹码告知了外务部。
三、程璧光与“海圻号”未抵达墨西哥
1910年,墨西哥全国大约有3万华人。不少原本在铁路、矿山、农场工作的华人,经过多年积累,已成为殷实的商户,开始从事零售业。比如在墨西哥北部的托雷翁城,也就是中文史料中常见的“莱苑埠”,有600多名华人在经营餐馆、旅店、洗衣房和杂货铺。康有为在这里也有投资。
1911年,墨西哥革命党人马德罗起事,意图推翻迪亚斯政权。5月15日,叛军攻陷托雷翁城,与深怀仇华情绪的当地人(很多人认为华人抢走了他们的工作)一起抢劫了城内的华人店铺,并疯狂屠杀华人。在华墨银行中,暴徒先是杀死了大厅里的雇员,后又用大镰刀在尸体上乱砍,将头和四肢丢到大街之上,可谓残忍至极。
美国领事馆的工作人员GeeC。Carothers,在报告中如此描述他所见到的华人商铺惨状:
我们去中国洗衣店。有四人被杀害,这家洗衣店差不多也被毁坏了。炸弹投到了房顶上,窗与门不是被摧毁就是被偷走,机器碎成了片,一切能被货车运走的东西,都被拿走了。接下来去“PuertodeShanghai”。这座建筑物的门和窗都被摧毁了。几个月前迁到这座建筑物里的中国银行也被毁了,保险箱被炸开,里面的东西被拿走,家具被摧毁,所有文件和贵重物品都被偷走了。
事后统计,有超过300名华人在这场屠杀中遇害,占到了当地华人人口的一半,经济损失在百万墨元以上。⑤
事发后,清廷驻墨代办沈艾孙致电外务部,询问是否可以出动军舰前往墨西哥护侨,并建议清廷向墨西哥政府索赔3000万墨元。沈提醒外务部,此次事件中华人损失最大,各国都有意参照中国提出的金额制定索赔规格,事关国家颜面,中国在这一问题上“不得不力争上游”。其电报原文如下:
派舰系美嘱,美不肯居名,自应我认作由欧来美游历最妙。华损最巨,各国视我为准,不得不力争上游,索三千万姑备磋磨。昨宫宴,总统极联络,请慰京墨使。如来问,乞告由墨交涉。艾孙。(驻墨代办沈艾孙呈外部华侨损失索三千万姑备磋磨电)
据沈的这份电报,派军舰前往墨西哥护侨,是美国政界人士的提醒与建议,但美方不愿出面直接邀请中国,所以军舰赴墨,最好以“由欧来美游历”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