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短史记红楼梦作者 > 中国抛石机技术的停滞(第1页)

中国抛石机技术的停滞(第1页)

中国抛石机技术的停滞

抛石机(又称投石机、投石车)是中国古装剧中的一种常见的战争武器。其无坚不摧的破坏力,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抛石机受限于技术水平,长期未能在战场上发挥较大作用。直到宋元时期,蒙古人自阿拉伯人处学来一项“黑科技”,抛石机的威力才有了大幅提升。

一、威力有限的“拽索式”抛石机

关于抛石机,古人有很多不同叫法,包括“砲”“抛车”“发石机”等等。

作为一种战争武器,抛石机最早见于先秦时期的《孙膑兵法》《墨子》。唐代《太白阴经》、北宋《武经总要》、南宋《守城录》等兵书中,也保留有详细的图文资料。

从现存资料来看,自先秦至北宋,中国使用的都是“拽索式”抛石机,即利用人力拉拽绳索,抛射石弹。

这种抛石机的主体,大多是一副砲架和梢杆(即杠杆),梢杆上端挂着几条,甚至几百条绳索,下端是装石弹的“皮窝”。施放时,砲手们一起用力拉拽绳索,将皮窝里的石弹抛射出去。①为了方便移动,一些抛石机下面还安装有车轮。

中国有史料记载的应用抛石机的最早战例,是东汉末年的官渡之战。

《三国志》说,当时袁绍一方堆积土山,并在其上修建塔楼,居高临下地向曹营射箭。曹操命令使用“发石车”反击,摧毁了袁军的箭楼。抛石机发射时有很大的噪音,因此被袁军称为“霹雳车”。

曹军抛石机的威力如何,史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可资参考的,是汉代人所作伪书《范蠡兵法》中的一句话:“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二百歩。”以汉代度量衡计算,这大概相当于现在的3千克和276米。这么看的话,“霹雳车”大概只能毁坏下木结构的塔楼。

隋唐时期,应用抛石机的战例逐渐多起来。如《新唐书》记载,瓦岗军围攻洛阳时,李密命人造了300辆抛石机。后来唐军进攻洛阳,李世民也使用了抛石机,史称:“飞石重五十斤,掷二百歩。”按照唐制换算,这种抛石机大概能将33千克的石头,抛出300米。②

安史之乱中,李光弼在太原使用的抛石机,需“二百人挽之”,据说一颗石弹发出去,能致死叛军数十名。不难想象,在战场上,指挥200人密切配合,操纵一具笨重的抛石机,完成装弹、站位、瞄准、发力等一系列操作,必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唐军将领王去荣,曾挟私怨杀县令杜徽,犯下死罪。但唐肃宗念其身怀“殊艺”,——“善放抛石,能守城邑”,有助于平定叛乱,不顾群臣反对,赦免了他的死罪,命他继续在军中效力。由此可见,王去荣这种以善用抛石机闻名的人,在当时可算是难得的“高科技人才”。

进入宋代,抛石机已频繁见于战场。宋、辽、金、西夏等各方军中都有装备。靖康年间的汴京之役,被史家称为“中国战史上大量用砲的首开纪录”。当时,金军在汴京城外的宋军“军火库”(刘家寺)缴获大批抛石机、石弹,随即在城下布置起数百具抛石机,向城头集中发射,“飞石如雨”,每日打死宋军数十人。

作为防守的一方的宋军,也在城头上使用抛石机,打击金军。宋徽宗当初费尽心力,通过花石纲运来的各种奇石,这时都被利用起来,充当了抛石机的石弹。③

这一时期的抛石机种类繁多。仅《武经总要》里记下名字的就有18种,其中最大的一种“七梢砲”,需要抛射手250人、定放手2人,能将57千克的石弹,射出约80米。④

以上种种中国抛石机,虽然依赖经验积累,在不断提升发射石弹的重量和距离,但在战场上,仍只能杀伤人员或击毁塔楼,对于坚固的城墙则无能为力。

究其原因,是中国虽然使用抛石机1000多年,但技术上并无大的革新。

二、阿拉伯人带来“配重式”抛石机

前文说到,宋军使用过各种抛石车。然而,当宋军在1273年的襄樊,见识到元军手上“回回炮”的威力时,他们仍是相当震惊。

蒙古人非常重视抛石机这种武器。铁木真起兵之初,就建有一支“砲手军”。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不久后,元朝自西域招来回回砲匠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他们参照阿拉伯人的设计,为元军建造了一种全新的抛石机,即所谓的“回回砲”。

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拽索式”抛石机,回回砲采用的是“配重式”,即利用巨石或铁块的重力,抛射石弹。这种抛石机砲梢的头部悬挂重物,尾部用于放置石弹,重物通常要比石弹重上几倍。平时,砲梢的尾部用钩子固定在砲架上;战时,士兵松开钩子,重物猛然下坠,带动砲梢绕轴急速翻转,尾部的石弹在离心力作用下,一下抛射出去。⑤

除能抛射更重的石弹,抛出更远的距离外,回回砲还有两个显著的优点,一是操作人数大幅减少;二是操作难度极大降低。砲手军因而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时,元军正全力攻宋,前方统帅之一阿里海牙向忽必烈请求砲手,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奉命支援。《元史》上说,亦思马因来到襄阳后:“置炮于城东南隅,重一百五十斤,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在重约200千克石弹的打击下,已坚守襄阳五年的吕文焕彻底丧失斗志,投降元军。回回砲在襄阳暴得大名,后来人们干脆称之为“襄阳砲”。依赖回回砲,阿老瓦丁也是屡立战功,“破潭州、静江等郡,悉赖其力”。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