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昆虫记细致的句子 > 第六章 随遇而安的母亲(第2页)

第六章 随遇而安的母亲(第2页)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圣甲虫,我看了看圣甲虫的种类,可真多啊,有金色圣甲虫、花圣甲虫、长吻圣甲虫,还有禾犀圣甲虫。[7]它们有的还是一个蛹,有的刚刚孵化出来,有的已经是成虫了。

看到这些圣甲虫,我忽然想到,难不成之前我一直都叫不准的昆虫的表皮,原来是圣甲虫的吗?土蜂用圣甲虫的幼虫给土蜂宝宝当食物![8]

为了不伤害这些土蜂,我决定明年再移动土堆,让土蜂们先在熟悉的环境里好好繁殖。到了第二年八月初,我看到那个土堆附近出现好多雄土蜂,它们围着那个土堆缓缓飞行,看来又是雌蜂的追求者呀!一会儿它们之间免不了要历经一番厮杀了,因为只有胜利者才有资格和雌蜂双宿双飞。

八月底,我几乎看不到雄蜂的身影了,雌蜂也钻到地下生宝宝去了。九月的一天,我儿子用小铲子挖开了这个土堆。有数不清的圣甲虫幼虫被挖了出来。同时被挖出来的还有一只土蜂幼虫,它正趴在圣甲虫的肚子上大吃大喝呢。[9]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土蜂并不会特意建造住所,它们只会在地下挖土。当雌蜂在土壤里遇到圣甲虫幼虫时,就会用针蜇这些幼虫,然后在它们的肚子里产卵。至于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情,雌蜂就不会再去关心了。

阅读赏析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研究了土蜂是如何在地下生活和繁衍的,通过一个偶然发现,揭开了土蜂将卵“寄居”在圣甲虫体内的秘密。在叙事方式上,作者并没有急于在一开始就告诉读者真相,而是巧设伏笔,引导读者跟随作者的研究层层揭开悬念。

伏笔是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段,通过预先提示或暗示要描写的对象,为后文埋下线索,以达到前后呼应的效果。使用伏笔需要注意有伏有应,同时要尽量自然顺畅,避免刻意的显露。恰当地使用伏笔,有助于文章达到结构严谨、情节顺畅的效果。

阅读延伸

1。归纳总结“伏笔”的作用,并分析与“铺垫”的异同。

2。为什么说雌蜂是“随遇而安的母亲”?分析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这一点的?

3。分析对比的写作手法在文中的运用,总结作者将土蜂与哪些物种进行对比,分别体现了土蜂的什么特点?

[1]外貌描写、对比为表现土蜂“个头很大”的特征,作者首先用具体数据向读者说明,随后通过与鸟对比,开篇便建立起土蜂的形象。外貌描写通常会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恰当的描写顺序可以使文章结构清晰,便于读者理解。

[2]心理描写即使身为昆虫学家的作者,也会被土蜂的大个子吓到,可见土蜂的身形有多么巨大。心理描写最常用于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此处的心理描写不仅传达了作者的情感,也呼应了前文土蜂“个头很大”的描写。

[3]环境描写寥寥数笔便交代了夕阳西下时的环境状态,作者并没有在环境描写上着墨过多,而是紧紧围绕本篇的主体土蜂来写,我们在进行细节描写的过程中也应分清主次,避免信息冗余。

[4]伏笔虫茧引起了作者的注意,这里第一次提到“动物的表皮”,貌似“闲笔”,实则作者在后文会对表皮是什么进行探究和解答。

[5]设问作者先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使读者产生挖掘答案的欲望,吸引读者持续阅读下去。设问是作者与读者互动的有效形式,但在使用设问时应注意抓住读者关心的问题,避免故弄玄虚。

[6]设问《昆虫记》巧妙地将科学与文学结合起来,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向读者传达科学知识。法布尔通过大量的设问使读者仿佛亲身参与到他的科研工作中去,跟随他的脚步一起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

[7]排比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排比句有列举和强化的作用,此处列举了圣甲虫的种类,也强调了种类之多。

[8]前后呼应关于昆虫表皮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此处照应了前文的伏笔,一问一答使文章形成完整的叙述逻辑。

[9]动作描写作者通过土蜂幼虫正在圣甲虫身上进食的动作进一步证明了“圣甲虫幼虫是土蜂食物”的结论,直观且生动地展现了土蜂幼虫惬意的进食状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