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昆虫记细致的句子 > 第二章 既是建筑师也是音乐家(第2页)

第二章 既是建筑师也是音乐家(第2页)

蟋蟀的天分还表现在音乐造诣上。它们是天生的音乐家。

四月末,不用我们记着,小家伙们会用它柔美的歌声告诉我们,它们就在附近呢。不过歌唱的方式可能略有不同,有可能是独唱,也有可能是大合唱。[8]

蟋蟀是如何演奏出如此动听的音乐的呢?

为了找到答案,我抓了一只蟋蟀,花了一些时间偷偷观察它。我发现它的乐器很简单:一张简单的弓,上面有一个钩子和一层振动膜。

蟋蟀的右翼鞘通常盖着左翼鞘,除了后面的部分和转折处包在体侧的一部分,其余的都被盖住了。

两个翼鞘的构造是完全一样的,上面长着细脉,平铺在蟋蟀的背上,侧面的部分突然斜下成直角,紧裹着身体。当我揭开一个翼鞘看时,发现蟋蟀的翼鞘是淡红色的,前面是一个大三角形,后面是一个小椭圆形,上面有模糊的皱纹。这两个地方就是蟋蟀的发声器。

大三角形的尾部边沿上有两个弯曲平行的脉线,脉线当中有一个空隙,空隙中有五六条像梯子一样的黑皱纹,这是供摩擦用的,可以增加弓的接触点数目,增强振动感。

下面围绕空隙的两条脉线中那条看起来像钩子的就是弓。弓的上面长有一百五十个齿,嵌在对面翼鞘的梯级里。蟋蟀有四个发声器,上面两个由摩擦器械的震动发声,下面两个直接摩擦发声。四个发声器同时振动可以把音乐声传到数百米之外。[9]

一开始我以为蟋蟀的两个弓都有用。但是经过观察我才知道,几乎所有的蟋蟀都是右翼鞘盖住左翼鞘。即便人为地把它们的左翼鞘盖在右翼鞘上,它们自己也得给调整过来。

蟋蟀还可以调节声音的高低和节奏。假如蟋蟀想发高一些的声音出来,只要把翼鞘稍稍抬高即可。相反,当它们想发出低一些的声音时,只要压低翼鞘就可以了。

很神奇吧!

阅读赏析

《昆虫记》详细描绘了各种昆虫的形态和习性,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其中记录了各种昆虫为生存繁衍做出的不懈努力,也饱含着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哲思。

在这一篇文章中,法布尔用细致入微的观察让读者重新认识了蟋蟀这种吵闹的小生物,在进一步了解它们作为“音乐家”的身份之外,也让读者发现了它们作为“建筑师”的另一面。我们看到作者使用大量的细节描写,力求准确无误地记录所观察到的事实,也使用了诸如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知识和趣味和谐地融于一体。

最常见的事物却往往最难写,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并将这种习惯长久地坚持下去,才能找到事物的典型特征和与众不同之处。细节的分量虽轻,容量却大,相信在长期积累和实践中,你会发现细节的万千妙处。

阅读延伸

1。本文表现了蟋蟀的哪些特征?这些特征在文章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2。作者通过哪些角度证明了蟋蟀是天生的建筑师?

3。试找出文中作者观察研究蟋蟀的段落,分析此处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1]比喻开篇点题,明确全文的主人公的同时奠定文章的主题。好的开头可以使读者迅速进入故事,抓住作者的表达重点。

[2]反衬作者先介绍自然界中的大多数昆虫不具备建造房屋的技能和缺少居住要求的特征,反衬出蟋蟀的与众不同。反衬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或不同的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运用反衬可以更鲜明地表现主题。

[3]细节描写作者通过细节描写,从位置、长度、形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蟋蟀家中隧道的样子。写作时要选择能够表现对象特点的部分,注意抓典型特征、找典型细节,这样才能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4]拟人蟋蟀的家其实是它的洞穴,作者用人类房屋的格局描述它的功能分区,既能便于读者理解,也让蟋蟀建筑师的形象更加生动有趣起来。

[5]拟人作者赋予蟋蟀人类的情感,作者刻画蟋蟀惬意生活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

[6]细节描写、比喻对目标进行仔细的观察是写好细节描写的前提。作者不仅要观察它产卵的方式,也要花费时间研究卵孵化的过程,如果没有花费大量的时间观察,就很难形容出如此真实具体的蟋蟀繁育过程。

[7]动作描写小小的蟋蟀为了生存和繁衍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动作描写让蟋蟀们的工作过程更加真实、生动。

[8]拟人蟋蟀们不仅能唱,而且会唱,甚至有独唱和合唱两种形式,进一步证明了它们是“天生的音乐家”。

[9]白描“白描”是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白描不写背景、不求细致、不尚华丽,这里用客观的描述,从造型、角度、纹理、结构等方面对蟋蟀的“乐器”进行描写,通俗易懂又饱含理性的科学精神。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