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昆虫记的细节 > 第一章 自然界的清道夫(第2页)

第一章 自然界的清道夫(第2页)

两只小家伙很快就发现粪球推不动了。它们两个各自绕着粪球走,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它们一边看,一边试图换个方向推推看,结果发现还是推不动。

粪球主人想了一些办法,发现都没有用。无奈之下只能爬上粪球,看看能不能有点儿新线索,然而还是什么线索都没有。新来的那个小家伙刚才看了一圈没发现问题就放弃了。它跑到一边休息,看着粪球主人围着粪球爬上爬下。

过了一会儿,新来的小家伙大概是休息好了。我看它和粪球主人激烈地商讨起来。我不知道它们都说了些什么,不过想必是想出了什么好办法。不一会儿,它们两个分别从粪球的两侧钻进粪球的底部,将粪球慢慢拱了起来。一点儿一点儿,粪球终于被解救出来了。两个小家伙没有击掌欢呼,它们很快又出发了。

两只小家伙推着粪球穿过沙地,爬过高山,经历一番挫折后,粪球更加结实了。它们两个又走了一会儿,我发现它们终于不走了,看样子,它们找到满意的地方,打算把粪球藏起来了。

粪球主人一个人干活儿,新来的小家伙闲闲地待在一边并没有加入进来的意思。我不免有点儿兴奋,感觉我心中想的马上就要得到印证了。[11]

粪球主人马不停蹄地挖土,工程进展迅速。它每次探出头来的时候都会瞥一眼粪球,确保它还在。不过洞越挖越深,粪球主人也越来越少露面。

新来的小家伙原本还懒懒散散的,突然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我跟着兴奋起来,果然,这个小家伙要开始行动了!它一开始就没安好心,时刻想着把别人的粪球“顺手牵羊”呢。[12]

小家伙推着粪球跑了好远的路,粪球主人才从地下爬上来。它没有如前几次一样看到它的粪球,四处闻了闻,灵敏的嗅觉和视觉此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小偷很快被逮住了。

被逮住的小家伙还挺聪明,知道给自己找借口。我看着它们两个对峙,粪球主人大概是太累了,不想计较,居然又一次相信了它的话。两个人和好如初,合力把粪球运回了刚刚挖好的洞里。[13]

洞不大也不深,刚好放下那颗粪球。粪球主人把粪球搬进洞里,用废料把洞口堵住了,这样两个小家伙开始“同居”生活了。

我悄悄地在它们的洞旁边又挖了一个小洞,然后用放大镜偷偷观察它们两个接下来的“同居”生活。

粪球几乎塞满了全部空间,两只小家伙后背紧贴着墙壁,终于可以专心享用它们的美食了。

圣甲虫的消化器官很神奇,它们吃的粪便虽然都是牛马羊的排泄物,但它们依然能吸取粪便中的残留物质。而且它们的肠子很特别,吃进去的食物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消化过程,直到把所有东西都吸收完才开始排泄。

说到排泄,圣甲虫的排泄方式也很特别,它们能一边吃饭,一边排泄。那些没有营养的排泄物会在它们身后连成一条长长的带子,成为大地的天然肥料。

它们一般会在洞里待一两个星期,等把整个粪球都吃完了,再重新爬到地面上找新的粪便,做一个新的粪球。

周而复始。

阅读赏析

《昆虫记》是一部充满科学精神的生物学著作,然而法布尔并没有因此舍弃文章的趣味性,相反,他用大量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借助丰富的细节描写,既详细深刻又鲜活生动地展示出昆虫的多彩生活。

在本篇中,作者通过想象为读者还原了两只圣甲虫搬运粪便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圣甲虫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性,搬运粪便的行为不仅是出于本能,还是为了繁衍和生存。法布尔还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圣甲虫在这次搬运过程中“心态”的变化。诸如此类的写作方式在《昆虫记》中还应用过很多次,让我们继续阅读,跟随作者发现昆虫世界的更多精彩吧。

阅读延伸

1。作者对两只圣甲虫有怎样的情感?

2。试着从文中再找出一处使用了拟人手法的句子,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3。作者把自己的观察过程和与昆虫的互动也记录在文章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拟人作者赋予昆虫们人的动作和感情,“新奇地打量”写出昆虫们对世界的好奇,作者与昆虫的平等“对话”为全篇奠定了活泼生动的基调。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拟人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在《昆虫记》中,我们还将看到大量拟人手法的运用。

[2]声音描写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声音到形象的描写顺序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得昆虫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3]动作描写、感叹句一个“跑”字表现出作者寻找答案的急迫心情,而答案远超出他的预料,他将这种惊讶用三个感叹号表达,足见成百上千只圣甲虫聚在一起带给他的震撼。

[4]动作描写、拟人“热火朝天”原意是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像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此处作者将圣甲虫忙碌的状态与人的工作状态进行类比,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初见圣甲虫的震惊场面。

[5]细节描写、拟人作者的观察从群体到个体,赋予圣甲虫人的情绪和性格。此处的细节描写能够很好地调动读者的情绪,让读者自然而然地对这些小生命产生喜爱之情。

[6]动作描写作者用一系列动词展现出圣甲虫筛选、整理粪便的过程。在作者的笔下,小小的圣甲虫灵活机敏,是一名技术娴熟的“清道夫”。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生动地反映人物的身份、心理活动、性格特征,这里将圣甲虫人格化了。

[7]夸张、对比对于圣甲虫来说,一个土丘就是一座小山。读者虽然无法体会圣甲虫的心情,但大多有过爬山的经历,作者通过类比昆虫和人类世界,巧妙地将圣甲虫所面临的困难传达给了读者。

[8]拟人在作者的笔下,圣甲虫们总是紧张又忙碌,这也反映出它们作为“清道夫”的兢兢业业。

[9]拟人、对比作者发现圣甲虫并不是只知道“工作”,竟然也有“偷懒”的心思。作者仅用两只圣甲虫就写出了这个种群的多样性,仿佛每只圣甲虫都有自己的性格,寥寥几笔便将圣甲虫的小社会建立了起来。

[10]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致的观察对于写好细节十分重要。作者不仅是观察,也亲身参与到圣甲虫的搬运工作中。作者的仔细观察和热情互动,体现了他作为昆虫学家的专业、专注和对昆虫的喜爱。

[11]悬念作者心中的想法是什么?这里并没有给出解答,而是设下悬念,吸引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

[12]转折原本的帮手终于露出真面目成了“小偷”,作者笔锋一转,巧妙地完成了一出精彩的“顺手牵羊”大戏。适当地设置悬念并在恰当的时候揭开,能有效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得故事结构紧凑、冲突层层递进。

[13]想象、拟人、心理描写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给了偷盗的故事一个完整的结局。作者的想象风趣、幽默,拟人化的圣甲虫们因此更加活泼、可亲,通过作者的解读,我们也仿佛体会到两只圣甲虫的心理斗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