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昆虫记中的细节描写 > 第二十三章 甜蜜的负担(第2页)

第二十三章 甜蜜的负担(第2页)

我又做了一个实验。把狼蛛的卵袋和软木球同时放在一个装满沙土的大瓶子里,又抓了一只狼蛛妈妈进去。狼蛛妈妈同时看见两个卵袋,一下子蒙了。它看着这两个东西,一会儿碰碰这个,一会儿碰碰那个,根本区分不出来哪个是真的卵袋,哪个不是。[8]

到了九月份,蛛卵开始孵化。一个卵袋大概能孵化出两百只小狼蛛宝宝。从卵袋里钻出来的小狼蛛会立刻往母亲身上爬,爬到背上就窝在那里一动不动了。狼蛛妈妈的背上此时此刻密密麻麻趴满了小狼蛛宝宝,一眼看过去,到处都是细细的爪子和鼓鼓的小肚子,把狼蛛妈妈的背挡得密密实实。[9]至于那个孵化完的卵袋,此刻可不再是狼蛛妈妈的宝贝了,它们早就不知道被扔到哪儿去了。

小狼蛛老老实实地待在妈妈的背上,一点儿都不打架。不过这可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妈妈背上的空间实在有限,如果大家打起来,谁都别想好了,毕竟它们要在妈妈的背上待六七个月呢!所以大家都老老实实的,真是和和睦睦的一家子啊。

小狼蛛宝宝们要在妈妈的背上待那么久,它们吃什么呢?我一二月份看见那些小狼蛛时,它们和刚孵出来的时候没什么区别。估计应该是只吃了很少的食物。狼蛛妈妈也是。毕竟带着这么多狼蛛宝宝想捕食也费劲吧。

有时候小狼蛛宝宝会不小心从妈妈的背上掉下来。狼蛛妈妈倒是一点儿不担心,小狼蛛机灵,哪只小狼蛛掉队了,就自己跑到妈妈身边来,顺着妈妈的腿重新爬回背上。[10]

我又做了一个实验。我故意用一把刷子把小狼蛛宝宝们从狼蛛妈妈背上扫下来,然后把另一只狼蛛妈妈放在它们身边,看看它们有什么反应。

这些小家伙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呢,管它是谁的妈妈,看见一只母狼蛛就顺着它的腿往上爬,和背上那些并不是它亲兄妹的小狼蛛宝宝们挤在一起。

狼蛛妈妈丝毫没有因为这个外来的小家伙不是自己的孩子就把它撵下去,说不定它的背上还有小狼蛛也不是它的孩子呢。反正,只要爬上了它的背,就是它的孩子,狼蛛妈妈一视同仁,把所有背上的孩子都当亲生的养。[11]

狼蛛妈妈太伟大了,它的背上、前胸和身体两侧都挂满了甜蜜的负担。可是它一点儿都不觉得累,更不会抱怨,我想这就是妈妈两个字的力量吧。不管是动物还是人,妈妈这两个字的威力都是无穷无尽的。

阅读赏析

在本篇文章中,法布尔通过心理描写深入地剖析狼蛛妈妈哺育孩子时的内心活动,并通过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外化表现,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能真切地感觉到狼蛛妈妈是勇敢的女战士、坚强的一家之主,更是无私的母亲。

心理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挖掘,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表现人物的本质特征,常用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心理剖析等。在前面的几篇文章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法布尔在记录实验的同时,表达自己对昆虫行为的好恶,反思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这种描写方式就是内心独白。在本篇中,作者则以旁观者的身份对狼蛛妈妈的内心进行分析,这种心理描写的方式是心理剖析。

心情就像一张晴雨表,心理描写可以细腻、生动、真实地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通过心理描写,可以让读者走进人物的内心,进一步融入文中的世界。

阅读延伸

1。结合《昆虫记》和你的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种昆虫有雌性吃掉雄性的习惯?

2。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写狼蛛妈妈?表达了他对狼蛛妈妈怎样的情感?

3。试着从文中再找出一处能体现狼蛛妈妈伟大的描写,分析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1]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通过周围的人物和环境表现目标对象的描写方式,本文从孩子们的意外发现开篇,在引起读者注意力和好奇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入对狼蛛的介绍。

[2]外貌描写作者用简练的外貌描写向读者介绍了狼蛛妈妈的外貌特征,从外形和颜色角度让读者形成清晰的印象。外貌描写除了要求准确细致,也要求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狼蛛妈妈鼓鼓的肚子是它最突出的特点,作者便集中描写了它腹部的特征。

[3]动作描写“挺着大肚子”表现出狼蛛妈妈笨拙的体态,它行动不便,却并不影响它把网“织得结结实实”。这一段动作描写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狼蛛妈妈的不易,进而体现出它的坚强和伟大,字里行间也饱含着作者对狼蛛妈妈的敬佩。

[4]细节描写这是一段非常细致的描写,作者通过细心地观察将狼蛛产卵的全过程生动地还原给读者。从狼蛛处理蛛卵的行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狼蛛妈妈的细致和用心,进而体会到狼蛛妈妈对孩子深切的爱。

[5]心理描写作者揣摩狼蛛妈妈的心理活动,从狼蛛的角度表现它们为了抚育孩子不怕麻烦,自始至终和孩子在一起的样子。心理描写能挖掘角色深层次的情感,通过心理描写,读者更容易带入狼蛛妈妈的角色中去,与它们产生共情,进而理解它们的所作所为。

[6]拟人作者分析狼蛛的情绪,给狼蛛赋予人类的性情,使得它的形象更加真实生动起来。同时,对狼蛛情绪的描述也为后文它做出疯狂的攻击反应做铺垫,使得文章逻辑严密。

[7]神态描写狼蛛妈妈对孩子的爱甚至超过了生命,哪怕是比它庞大数倍的人类,它也毫无惧怕的意思。这一段神态描写颇为生动,通过狼蛛妈妈愤怒的神态表现出它的勇敢无畏,从侧面表现出作者对狼蛛妈妈的钦佩之情。

[8]动作描写、神态描写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将狼蛛妈妈分不清真卵袋的迷茫无措展露无遗,生动地向读者说明了狼蛛妈妈其实分不出自己的孩子。

[9]细节描写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直接写狼蛛背上爬满了小狼蛛宝宝,另一方面通过写狼蛛的爪子和肚子,间接表现小狼蛛之多,已经遮盖了狼蛛妈妈的后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在文学表现上各有优势,当正面描写无法完整展现事件全貌,或需要侧面描写渲染烘托时,会采取两种描写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让侧面描写对正面描写形成有益地补充。

[10]动作描写狼蛛妈妈非常相信小狼蛛的自理能力,小狼蛛也不负期望地自己找到回家的路,这一段描写让小狼蛛的形象更加可爱鲜活。

[11]心理描写作者通过分析狼蛛妈妈的心理,表现它们无私的母爱。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段,在进行心理描写时应注意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使心理描写和人物的性格相统一,避免空作感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