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它们顾不上这些,为了未来的美好生活,它们只能一直挖下去,直到留下一层薄薄的皮。幼虫们留着这层没捅破的“窗户纸”当门帘用。有些胆子大的,门帘都不留,直接拥抱火热的太阳。[8]
天牛幼虫把自己的出路铺好之后就开始准备别的事了。它们会在出口旁边挖一个扁椭圆形的小屋,这个小屋长八十毫米到一百毫米,横轴线长二十五毫米至三十毫米,纵轴线长十五毫米。为什么屋子的尺寸要这么精确呢?因为这样天牛就可以在里面充分地自由活动了。[9]
天牛幼虫在墙壁上贴了一层一毫米厚的碎木纤维做的丝绒,确保娇嫩的蛹待得舒适。屋外,幼虫还设置了三道栅栏。从外到里分别是碎木屑、小木片和矿物质的白色封盖、碎木屑。所有这些工作都做好以后,幼虫太累了,需要好好地休息休息。
天牛幼虫确保一切工作都准备完成后开始蜕变工作,它把自己的工具放在一边,化成了蛹。此时的蛹宝宝很脆弱,只能躺在柔软的毯子上积蓄力量。
它们的头始终朝着门的方向,这么做可是有道理的。天牛出来以后身上会披着一层硬邦邦的盔甲,翻个身都特别难,别说掉头了。所以它们必须把头朝着出口。要是谁不小心忘了把头朝着出口,那它可就惨了,不过据我观察,目前,还没有这样傻的幼虫出现。
美好的春天过去了。天牛积蓄好了能量,它们用腿把第一道栅栏扒拉开,用头顶几下,再用脚踢一踢,第二道栅栏也轻松脱落了。第三道栅栏就更容易了,扒拉开那些木屑就结束了。
终于,天牛通过了所有关口,来到了出口前面。它们用大颚咬了几下,门帘一下就破了。天牛历经三年的黑暗终于来到了阳光下,它们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着阳光照耀在身上的幸福。[10]
天牛这么久才长大,其中最辛苦的是幼虫。它要为天牛成虫做好一系列准备,从打通出口、头朝着门口,到为蛹宝宝准备舒适柔软的毯子。它们还要为蛹的安全设置三道屏障。所做的一切既需要细心又需要耐心,可以说没有幼虫的伟大奉献和牺牲,天牛是不可能变化成成虫的。
虽然幼虫的形象不是很好看,感官也不是很敏锐。但它很聪明,为天牛成虫默默奉献着自己,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准备工作。通过一些时日的观察,我发现我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天牛,它们实在是有趣的小虫子,我打心眼儿里敬佩它们!
阅读赏析
在本篇文章中,法布尔追随天牛的成长足迹,见证了它蛰伏数年,从幼虫变为成虫的全过程。在作者的笔下,天牛幼虫破蛹而出,如同完成一场华丽的蜕变,当我们读到它们为成为成虫所做出的努力,想象它们为生存所进行的斗争,也不由得感同身受、心潮澎湃起来。
文章的感染力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密不可分。在本篇中,天牛幼虫破蛹的情节无疑是全文的高光时刻,也是最具冲击的部分,作者在描写时着重刻画了天牛幼虫冲破黑暗的全过程,用生动细致的动作和心理描写使读者获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印象。可见好的细节描写能够塑造典型角色、推动情节发展,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进一步学习细节描写的技巧吧!
阅读延伸
1。归纳总结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天牛,主要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2。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对天牛有怎样的情感?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3。本篇文章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设问句,归纳总结设问句的作用。
[1]设问开篇点题,好的开头能奠定全文的写作基调,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处作者以日常观察产生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设问但问而不答的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导读者通过阅读在后文寻找答案。
[2]比喻在描写不为人熟知的物体时,通过读者普遍理解的喻体进行描写说明,能增强读者的接受程度。法布尔在刻画昆虫形象时大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昆虫的形象具体可感,此处用勺子作比,也凸显了天牛的颚擅长挖掘的特征。
[3]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当选取有代表性的细节。前文中作者提到天牛幼虫的走路方式“找不到第二家”,因此此处着重描写了幼虫的步带,让读者形成直观具体的印象,为后文描写它的行进方式做铺垫。
[4]动作描写作者将幼虫迈步的动作分解,如同慢动作一般展示给读者。传神的动作描写需要细致耐心的观察才能实现,在练习写作时,我们要选择典型目标的典型动作,挖掘行动中最生动的部分进行描写。
[5]设问结束了描写天牛幼虫走路的部分,作者开始介绍它们是如何寻找食物的。这里的设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提示读者在这一部分阅读的重点。
[6]设问作者层层递进地向读者提出问题,既符合科学研究的习惯,也能使读者获得条理清晰的阅读感受。条理清晰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写作的条理不仅指文字通顺、音韵和谐,也要表意连贯、逻辑顺畅。
[7]比喻把天牛挖出的通道比作迷宫,让难以被观察的地下景象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里也是一处环境描写,侧面交代了天牛在地下时期的生活环境。
[8]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作者通过揣摩天牛幼虫冲破橡树的心理活动,赋予天牛幼虫盼望长大、追求新生活的心情。天牛幼虫的心理活动也是作者情感的投射,从它们的努力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积极态度。
[9]设问自问自答,迅速集中读者注意力。在本篇中,我们看到法布尔多次使用设问,除了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重点更加明确,也能通过互动持续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0]动作描写作者从天牛通过关口、咬破门帘到冲出黑暗,完整呈现了天牛冲破阻碍的全过程,极具感染力的文字使得读者仿佛也经历了一场破蛹而出的斗争。在进行动作描写时,将角色置于尖锐的冲突和斗争中,还原角色与困难对抗的过程,往往会获得更具冲击力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