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陈侯因齐敦【黄帝由来】
战国雄主的这件青铜器神秘失踪,但它证明了黄帝是华夏始祖
陈侯因齐敦(附铭文)
我们知道“田忌赛马”的典故,说齐国将军田忌在孙膑的献策下,用下等马输给齐王的上等马,而上等马和中等马则碾压齐王的中等马和下等马。这个齐王就是齐威王田因齐,战国七雄之一——齐国最早称王的国君。春秋战国之际有“田氏代齐”事件,说的就是出自陈国的田氏取代了姜子牙后代的齐国。那么,陈氏为什么又称田氏呢?
下落不明的国家宝藏
在《史记》经典注本“史记三家注”里,对陈氏称田氏各有说法。
首先是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他引用东晋徐广的说法说“应劭云始食菜地于田,由是改姓田氏”。原来东汉的应劭说过,田齐始祖陈完最早的食邑在齐国的田这个地方,所以把陈氏改为田氏。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则说“以陈田二字声相近,遂以为田氏”。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又说“敬仲既奔齐,不欲称本国故号,故改陈字为田氏”,是说陈完(敬仲)不想叫故国陈氏,所以改为田氏。
尽管后人有种种猜想,但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表明,陈完的后人不管在春秋还是战国,自称一直是陈氏而非田氏。但同时有一种异体的写法,在“陈”字下面还有个“土”。而在战国楚简中,对陈国的“陈”也用过这种写法,并没有特意区分陈国的陈和田齐的陈。
这都说明,陈完的后人从来没有回避陈氏。同时,也没有任何史料证据表明陈完封于田,且没有音韵学的依据证明“陈”“田”通假。陈氏同时称田氏,仅见于秦汉以后整理写定的传世文献。大概后人为了区分于“陈”,借用“土”的近义字“田”字。但文献中大量的“陈”仍然存在,这就导致“陈”“田”同时出现的情况。
陈侯因齐敦原为潍县(今山东潍坊)陈簠斋所藏,后归庐江刘体智。刘体智是晚清四川总督刘秉章第四子,近代著名大收藏家,上海静安还有他的故居小校经阁。在小校经阁中,收藏有大量甲骨、青铜器和古籍版本、旧抄本。甲骨文在世总量约十六万片,而刘氏以收藏两万八千四百五十片成为甲骨收藏之魁首。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将这批甲骨全部出售给了当时的中央文化部文化局。现国家图书馆收藏甲骨三万五千六百五十一片,一大半即来自刘氏旧藏。
刘先生的青铜器收藏也颇具盛名,重要的青铜器大约有四百五十件,加上钱币、古镜、符牌有四五千件之多。人称“民国以来收藏青铜器最多者”。但青铜器不比甲骨好存放,当时又处于国难当头之际,刘先生本人生计也颇为窘迫,多次零零散散转让过一些青铜器。在1936年的时候,刘先生将一大批青铜器出售给当时的国立中央博物院。今天台北故宫博物院有青铜器一百零三件,部分应该就出自刘先生之收藏。
遗憾的是,这件陈侯因齐敦至今仍然下落不明。所幸的是,在陈侯因齐敦失踪之前,实物图片与铭文拓片均保存了下来;另外,还有历史学家徐中舒等学者观摩过原物,并对其进行记录和考释,让我们还不至于完全遗忘这件祖先传下来的宝物。
商周春秋均无黄帝记录
“绍緟”,即接续、继承之义,是齐威王以黄帝为自己的高祖。陈氏出自周代陈国,陈国以虞舜为始祖,而虞舜又可以追溯到黄帝。这似乎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但这只是层累化的结果。
“古史层累化”是本书经常会提到的一个概念,其源于顾颉刚先生《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
笔者曾到过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见到一个很有特色的“考古地层关键柱”,从最底端的商代晚期一直到最顶端的近现代耕土层,每个朝代的土层一目了然。按照顾老的观点,古人心中最古老的人物,也应该是随着时代变迁,像地层一样累积起来的,这样的结果就是新的在上、旧的在下。其中就提到周代(西周)人心中最古老的人物是大禹,春秋孔子时尧舜才后来居上,而黄帝、神农是战国才有的,至于三皇、盘古那要到秦汉以后了。
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呢?我们就得从“黄帝”说起。
大家都知道黄帝是华夏始祖,但是这种说法并非是自古就有。大家最熟悉的记录,来自《史记·五帝本纪》的认证。《五帝本纪》关于五帝世系的记录,可以推到战国时期的《宰予问五帝德》和《帝系》,但再往上找,就找不到多少依据了。尽管《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和《史记》讲的都是五帝的故事,但必须注意到,它们并不是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而是战国秦汉的著作。
要证明黄帝的事迹,最好当然还是同时代的史料。但遗憾的是,目前发现最早最系统的文字是商代的。商代之前的陶文符号是否文字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更不要说从中释读出多少有价值的信息了。
商代的记录,同样没有“黄帝”,不过有“黄”也有“帝”。
至于“帝”的本义,有人认为是“蒂”的初文,表示花蒂;有人认为在甲金文中其形似束绑柴薪的形状,引申为祭祀上天的“禘”祭,后又用来表示天神。在商代卜辞中也有“帝”或“上帝”的记载。卜辞中有“帝乙”“帝甲”“文武帝”等,这时商人在祭祀中把去世的先王也称为“帝”了。这表现在商人观念中,自然神与祖先神并非完全对立。《史记·殷本纪》把商王全部称“帝”,这种称呼是有问题的,商王的生前称呼还是“王”。
如此来看,商代就有了“黄”和“帝”,但并未有“黄帝”。不但商代没有,之后西周、春秋的青铜器,以及最原始可靠的周代历史文献《诗经》,均未提到“黄帝”其人其事。其中《诗经》中的《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分别是商人和周人的族源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