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文物里的早期中国免费阅读 > 27 上博简子贡子贡其人(第1页)

27 上博简子贡子贡其人(第1页)

27上博简《子贡》【子贡其人】

孔子弟子子贡改变了春秋历史?

子贡画像

孔子弟子有三千人,最杰出的有七十二位,而其中最令人向往的,莫过于“不受命而货殖焉,亿(臆)则屡中”的子贡。他是个有名的商人,后世儒商的始祖。更厉害的是,据说他还一手促成了勾践灭吴和田氏代齐,那就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说的“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那么,子贡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战国竹简中的子贡

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第四辑中,有一篇文章叫《相邦之道》。该简文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鲁公问孔子“相邦之道”与“民事”的问题,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第二部分是孔子回去对子赣(贡)说,鲁公作为一国之君,不问国君的“为邦之道”,而问大臣的“相邦之道”,显然是有所过失。子贡问,那您的回答是什么呢?孔子说,你自己想想吧。

战国竹简中有不少记录了孔子与弟子的问答,就子贡来说,除了上博简第四辑的《相邦之道》外,在上博简第二辑的《鲁邦大旱》和第五辑《君子为礼》和《弟子问》均有提及。不过,这些文献均只记录他与孔子的对话,并没有记载子贡具体的经历和事迹。整体而言,这些文献都类似《论语》,主要表达的还是孔子的思想,弟子在里面只是一个陪衬作用。

那么,子贡这么多传奇事迹是哪里记录的呢?比较详细记录的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在《仲尼弟子列传》中,子贡占了整整三分之一的篇幅。

子贡的传记里,开头说“端沐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交代了子贡的氏名、国籍、表字、年龄等。接下来几段与《论语》雷同,抄录了《公冶长》《子张》《学而》的四篇内容,然后讲述的就是子贡游说五国,最后以“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卒终于齐”结尾。《论语》还有不少子贡的言论,以及《左传》等记录子贡的史料,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均未涉及,而重点记录了他游说五国的故事。

“子贡一出,五国各有变”不可信

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说的:

齐国大夫田常想在齐国作乱,但是惧怕高、国、鲍、晏等家族,所以想将他们的族兵转移去攻打鲁国。鲁国是孔子的故乡、父母所葬地,孔子就与弟子商量,如何挽救鲁国呢?子路、子张、子石等先后自荐,均被孔子拒绝。子贡请行,孔子才许可。

子贡到了齐国,游说田常放弃攻打鲁国,转而攻打吴国。因为鲁国难攻,吴国易打。田常大为不解,明明吴国比鲁国强大,你这话是何居心?子贡就说,您的忧患在国内,应该通过进攻强敌,削弱内部的力量,到时候您不就能专制齐国了吗?

田常觉得好像是这么回事,但大军已经出发去鲁国了,转而攻打吴国容易让人怀疑。子贡说,不如您先按兵不动,我去找吴王来援鲁攻齐,到时候您迎击他就行了!田常同意了。

子贡又到了吴国,开始游说吴王夫差,说您要施行王道就不能让其他诸侯灭绝,施行霸道就不能让其他强敌出现。现在齐国想吞并鲁国,来与吴国争个高下,您何不去援鲁攻齐!这样既保存了危机的鲁国,阻止了扩张的齐国,不正是名利双收吗?

这话说中了夫差的心坎,但夫差却说,越王勾践有报仇雪恨的想法,寡人还是先攻打他再说吧!子贡说,不如让我去让说服勾践派兵支援您,这样越国空虚不会威胁到您!夫差同意了。

接着子贡到了越国,说大王您危险了,吴王已经知道您意图!勾践吓得叩拜在地,连忙问这可怎么办?子贡说,您必须出兵辅佐他,用金银财宝和谦卑言辞满足他,他才会放心攻打齐国。如果不能取胜,那就是您的福气;如果打赢了,他就会继续紧逼晋国。到时候他精锐尽丧在齐国,重兵又被晋国牵制,大王您不就可以趁虚而入了吗?

勾践非常开心地答应了,还赠送子贡黄金百镒和宝剑一把、良矛两支,子贡没有接受。

子贡又回报吴王夫差,说越王勾践诚惶诚恐,不敢有其他打算。过了五天,越国大夫文种也抵达,说越王勾践请求带领三千越军支援吴国,并用十二件铠甲和一批斧头、屈卢矛、步光剑作为礼物。

夫差非常高兴,认为子贡说得没错,问子贡是否要答应文种?子贡就说,大王调动人家的所有兵马,还让人家国君随从出征,这是不道义的行为!您可以接受礼物,让他们派遣军队,但越王本人还是免了吧!夫差答应了,调动九郡兵力攻齐。

子贡最后一站到了晋国。他对晋定公说,齐国和吴国即将开战,如果吴国输了,越国就会偷袭;如果吴国赢了,就会逼近晋国!晋定公吓了一跳,那寡人该怎么办呢?子贡说,您整治好兵器,休养好士卒,等着吴军到来吧!晋定公听从了。

吴王夫差果然与齐军在艾陵作战,俘杀了七个军的士兵,继续逼近晋国。两国在黄池相遇,晋军大败吴军。越王勾践听到吴军惨败,渡过钱塘江偷袭吴国,打到吴国都城姑苏七里外。夫差听说只能返回吴国,在五湖与越军作战,之后屡战屡败到了王宫。

夫差与相国最终都被越军杀死,三年之后,越王勾践称霸东方。这就是所谓的“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这个故事可以说非常精彩,原来勾践灭吴居然来自田常伐鲁的蝴蝶效应!而经手撮合成这件事的,正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孔子本人,也成了这个事件的真正操盘手。别看他老人家大门都没踏出半步,却简简单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这个故事最早记录于《仲尼弟子列传》,之后在《越绝书》《吴越春秋》都有记载,内容也更加丰富。《隋书·经籍志》说“《越绝记》十六卷,子贡撰”,竟然认为《越绝书(记)》是子贡的作品。

不过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否认了这一点,说“按《越绝书》云是子贡所著,恐非也。其书多记吴越亡后土地,或后人所录”。其实《越绝书》和《吴越春秋》都是东汉越人根据历史文献结合民间传说撰写的吴越野史,不少内容真实性存在疑问。

其实在先秦文献中,也有一件类似此事的记载。

据《墨子·非儒下》,孔子在齐国求职失败,对齐景公与晏婴非常怨恨,于是把鸱夷子皮安插在田常门下,并告诉南郭惠子自己的计划。孔子回国后,听到齐国要攻打鲁国,就对子贡说,举大事正在此时。

于是子贡到了齐国,凭借南郭惠子见到田常,劝说他攻打吴国,并去教高、国、鲍、晏四氏,让他们不要妨碍田常的叛乱。然后又劝导越国攻吴。三年之内,齐、吴都经历了国亡之难,死去的人都以十万计,这都是孔子的阴谋啊!

有趣的是,在《韩非子·五蠹》一文中,提到齐国将要攻打鲁国,鲁国派遣子贡去游说。齐人说,我们辩论是不如您,但我们要的是土地,不是要听您的道理!于是仍然攻打鲁国,至城门十里为边界。子贡尽管能言善辩,但鲁国仍然被削地。所以机智善辩根本不是保全国家的方法,只能提高自己的实力才能抵抗大国。

可见,《韩非子》对子贡是排斥的,与《墨子》《史记》恰恰相反。那么,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子贡呢?其实从《韩非子》的说法里,很容易看出它是一则寓言故事。韩非子主张,子贡这种“言谈者”就是对国家没帮助的“五蠹”之一。

而《仲尼弟子列传》中的子贡,就明显有着战国纵横家的影子。只不过《史记》是史书而非子书,所以读者容易上当,其实《史记》对《战国策》一类纵横家著作摘抄非常多。那么或许两个说法都不真实。

同理,《墨子》所记虽然是《史记》的雏形,但也不可靠。“非儒”的标题,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墨家的主张。只不过《墨子》的目的是为了批评儒家,而经过纵横家的流传,在《史记》中变成褒扬子贡了。

这样的结论并非臆测,古人其实早有质疑。

真正的幕后操盘手——田乞

《史记会注考证》引苏辙曰:“齐之伐鲁,本于悼公之怒季姬,而非陈恒;吴之伐齐,本怒悼公之反复,而非子贡。吴齐之战,陈乞犹在,而恒未任事。所记皆非,盖战国说客设为子贡之辞,以自托于孔氏,而太史公信之耳。”

热门小说推荐

仙道邪君
昨夜南风仙道邪君
...
纵目
黄石翁纵目
...
听说你爱我
相识就是缘听说你爱我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