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文物里的早期中国阅读 > 33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神秘古蜀(第1页)

33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神秘古蜀(第1页)

33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神秘古蜀】

神秘奇幻的青铜面具、人头、人像、神树,三星堆文化究竟是何方文明?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

近日,四川成都举行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提到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六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其中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五百余件,让这个尘封的神秘古国再一次走入公众的视野。对于“三星堆遗址”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它曾出土大量风格诡异、震撼人心的青铜面具、人头、人像、神树,其中那件高达二点六二米的青铜大立人像,还是同时期世界上最大青铜人物雕像。

三星堆遗址与三星堆文化

神秘的青铜文化

在三星堆出土的二十多件青铜面具中,最大的一具高七十二厘米、宽一百三十二厘米,最小的仅有手心大,在耳朵旁和额头部位有方孔,但明显不是给人佩戴,而是用来镶嵌在高大的立柱上或佩戴在泥塑的神像脸上的。

它们的形制基本相同,都是高鼻、刀眉、阔嘴、立眼、方下巴,雄浑厚重,摄人心魄。面具文化在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不少早期文明中都广泛存在,古人认为面具是神灵、灵魂寄居之所,或者是神灵、权位的象征,是沟通人与神的一种媒介。

器主最有特色的又是一件青铜戴冠纵目面具,该面具宽七十七点四厘米,高八十二点五厘米,与其他面具最大区别是,其双眼如同柱子般突出眼眶,双耳向两侧过度伸展,额头上还镶嵌一件高六十八厘米的夔龙形装饰物。

双眼、双耳被如此夸张地塑造,当与古人对感知世界的眼睛、耳朵的崇拜有关;在三星堆遗址中也出土了各种青铜眼形器,都是用于固定在祭祀场所的。夔龙形装饰物则对青铜面具赋予更强的神性,其他面具可能也有这部分装饰,不过可能脱落损毁了。

这样的面具形态,让人联想到《华阳国志》中描述蜀侯蚕丛“其目纵”,以及《山海经》中“人面蛇身”且“直目正乘”的烛龙神,过去一般不能理解“目纵”“直目”的含义,现在通过这种青铜纵目面具,我们就能一目了然了。

至于出土的五十七件青铜人头像,从面目来看与青铜面具基本相似,但大小与真人头部相当,大约描绘的都是戴面具的人像,其中还有四件戴有黄金面具的,这又让人想到《周礼》中“黄金四目”的逐疫驱鬼职官方相氏。

最令人惊艳的还是高达二点六二米的青铜大立人像,它是同时期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

整个立人人像由人像与底座两部分组成,其中人像高一点七二米,底座高九十厘米。人像头戴太阳纹冠,身穿三件上衣,身上有戴饰,其中手又被塑造得特别大呈抱握状,赤足站于梯形底座上。可能反映的正是在祭台上的国王或者大祭司,它抱握的可能是一种环状的法器,也可能只是一种祭祀姿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衣襟“左衽”,这是与中原“右衽”是不同的。

三星堆二号坑还出土了八棵大小各异、造型相近的青铜神树,最大的一棵高达三点九五米,是同时期全世界最大的单件青铜器。

神树由底座和树组成。底座呈穹窿形,像一座神山;神山上的树干上镶嵌着一条头朝下的龙,还有树叶与果实,果实上站着飞鸟。在《山海经》中也记录了天地正中央的建木,群神通过建木来上天下地。古人认为神住在天上,所以需要通过高山与大树来沟通天上人间,那么青铜神树与建木一样,都是古人心中的天梯。

神秘诡异的三星堆文物,明显迥异于中原文明,那么,它们究竟是何方神圣缔造的呢?网上有不少文章有一些耸人听闻的结论,比如说“三星堆是域外文明”“三星堆是《山海经》所在地”,甚至说“学者隐瞒了三星堆发现”“三星堆是外星文明”,等等。

其实,关于三星堆文化的性质,学者早有定性。

为什么会有“三星堆是域外文明”的说法?最常见的一个证据是,三星堆出土的金杖、金面具之类金器,是同时期中原文物中未曾见过的器型,反而带有异域文化的特点,表明三星堆文化与中西亚文明有交流。其实,即使我们认同这种黄金器具来自域外,也不能证明整个三星堆文化来自域外,毕竟金器不能代表三星堆文化的主要面貌。

至于三星堆与《山海经》,如前所述,如“纵目”等文化标志,的确是有一定联系。但这种联系,也仅仅是一小部分的相似。《山海经》本就是一部巫术性质浓重的书,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这也是大家公认的。既然三星堆古国是个宗教神权浓厚的国度,那么与《山海经》避免不了有相似之处,但关系基本也不大。

至于说“学者隐瞒了三星堆发现”,那更是无稽之谈了。而说“三星堆是外星文明”,那是高估了三星堆的文明水平。其实,不管三星堆文化还是良渚文化,之所以吸引学者和大众的关注,良渚文化还已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最重要的还是其独特的文化面貌,而不是它自身的文化有多发达,甚至可以说它们在中华文明发展序列中并非主流。因为它们并没有高级文明的一个基本特征——文字的发明。

热门小说推荐

人类枷锁
肚子没墨水了人类枷锁
...
重生80年代
初雨彩虹重生80年代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