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文物里的早期中国怎么样 > 4 四方风牛肩胛骨四方风神(第1页)

4 四方风牛肩胛骨四方风神(第1页)

4四方风牛肩胛骨【四方风神】

一片三千多年前牛肩胛骨的出土,颠覆了《尚书》《史记》的重大记载

四方风牛肩胛骨

上一章我们讲到下落不明的陈侯因齐敦,它曾属于近代收藏家刘体智先生。刘先生当年还收藏一批甲骨,今天藏于国家图书馆。本篇要介绍的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片,为什么说最重要?因为它颠覆了《尚书》《史记》的一段重大记载。

甲骨文是商代的简体字

要说这块牛肩胛骨,先要介绍下甲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淮南子》:“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据说,上古的仓颉发明文字时,天上落下谷子雨,而鬼魂整夜在哭泣。怎么理解呢?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解释说:“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也就说,自从人类掌握了文字,自然万物都不再有秘密了。

所谓甲、骨,包括甲与骨两种载体。其中甲以龟腹甲为主,也有龟背甲;骨以牛肩胛骨为主,也有牛头、鹿头、人头骨及鹿骨、虎骨、兕骨等。就出土甲骨数量来说,甲大约是骨的三倍。因为龟寿命长,被古人认为最具备灵性,所以作为占卜文字的首选材料。

至于我们要讲的这块牛肩胛骨,它既非卜辞也非记事,而是更偏向表谱刻辞,其中记录了一些受祭的对象,但又并非一般的祀谱。那么它究竟记载了什么呢?

石破天惊的发现

古文字学家胡厚宣通过对刘体智收藏的这块牛骨的考察,将其文字释读如下:

在胡厚宣先生之前,郭沫若先生就曾看过这块牛骨,但并未收入其编纂的《殷契粹编》里,大概认为其系伪品。不过,胡厚宣先生却独具慧眼,认为其并非伪作;即使是伪作,也是高明匠人抄袭成品所作,所以内容并无问题。之后中央研究院于1936年进行第十三次发掘殷墟,果然得到一片商王武丁时的龟甲卜辞,其内容是:

贞帝于东方曰析,凤曰劦。

□□□□□□□,□□□。

贞帝于西方曰彝,凤□□。

□□□内,□帝□北□□□,□□□。

把那块牛骨与这块龟甲相比较,就知道说的是同一件事,只不过龟甲是卜辞,说明了祭祀的情况,所以内容显得更加丰富;还有,“彝”是“西方曰”还是“凤曰”,两者之间有颠倒。考虑到卜辞准确性更高,所以此处可能是牛骨有误。

此外,胡先生还见过一片私人收藏的牛骨卜辞,里面有“卯于东方析”一句。“卯”是祭祀中剖开牲口肢体的方式,“帝”即祭祀的禘祭。

可见,“析”就是受祭的处于东方的主神,那么“劦”又是什么呢?答案就在“凤”字里。

商代没有“风”字只有“凤”字,后来“风”才从“凤”字分化出,这是因为商周人认为风来源于凤的展翅。所以“劦”实际上就是东方的风神。这样一来下面几位的身份也就迎刃而解,他们分别是南方、西方、北方的主神和风神。

四方的方位和四方的风有名字,在今天看来当然不可思议,但是在当时,这些自然现象既然被视为神灵,那么有名字也并不奇怪,之前战国楚帛书中也提到,十二个月份也都有自己名字和图像。

《尔雅·释天》也记录了十二月的别名:“正月为陬,二月为如,三月为寎,四月为余,五月为皋,六月为且,七月为相,八月为壮,九月为玄,十月为阳,十一月为辜,十二月为涂。”与楚帛书记载大同小异,实际上就是十二月神的本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