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点茶 器具 > 宋代点茶兴茶盏贵黑青(第3页)

宋代点茶兴茶盏贵黑青(第3页)

木待制,碎茶工具。赞曰:上应列宿,万民以济,禀性刚直,摧折强梗,使随方逐圆之徒,不能保其身,善则善矣,然非佐以法曹、资之枢密,亦莫能成厥功。

金法曹,碾茶为末。赞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圆机运用,一皆有法,使强梗者不得殊轨乱辙,岂不韪欤。

石转运,磨茶为末。赞曰:抱坚质,怀直心,哜嚅英华,周行不怠,斡摘山之利,操漕权之重,循环自常,不舍正而适他,虽没齿无怨言。

胡员外,葫芦所制取水器。赞曰:周旋中规而不逾其间,动静有常而性苦其卓,郁结之患悉能破之,虽中无所有,而外能研究,其精微不足以望圆机之士。

罗枢密,罗筛茶末。赞曰:几事不密则害成,今高者抑之,下者扬之,使精粗不至于混淆,人其难诸。奈何矜细行而事喧哗,惜之。

宗从事,清扫工具。赞曰:孔门高弟,当洒扫应对事之末者,亦所不弃,又况能萃其既散、拾其已遗,运寸毫而使边尘不飞,功亦善哉。

漆雕秘阁,漆雕盏托。赞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吾斯之未能信。以其弭执热之患,无坳堂之覆,故宜辅以宝文,而亲近君子。

陶宝文,有条纹的茶盏。赞曰:出河滨而无苦窳,经纬之象,刚柔之理,炳其绷中。虚己待物,不饰外貌,位高秘阁,宜无愧焉。

汤提点,注水点茶之器。赞曰:养浩然之气,发沸腾之声,中执中之能,辅成汤之德,斟酌宾主间,功迈仲叔圉,然未免外烁之忧,复有内热之患,奈何。

竺副帅,竹制茶筅。赞曰:首阳饿夫,毅谏于兵沸之时,方金鼎扬汤,能探其沸者几稀!子之清节,独以身试,非临难不顾者,畴见尔。

司职方,清洁茶器的布巾。赞曰:互乡之子,圣人犹与其进,况瑞方质素,经纬有理,终身涅而不缁者,此孔子所以与洁也。

在唐代,陆羽对饮茶器的审美标准是“碗,越州上”“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越瓷类玉”,“越瓷青而茶色绿”,“青则益茶”。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寓德于玉,以玉比德,是玉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基石。我们生活中很多美好的词汇都与玉有关,比方说亭亭玉立,佳人如玉,玉成此事。东汉许慎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絜之方也。”中国现代哲学家、美学大师宗白华曾说:“瓷器就是玉的精神的承续与广大。”有着儒家思想的陆羽推崇“类玉”的越窑是很自然的。茶碗颜色的青、黄、黑是由胎釉中铁元素的含量决定的,铁元素在胎釉中含量的高低就会导致烧出的瓷器呈不同的颜色,若胎釉中铁元素的含量很低,就会烧出白瓷;铁元素含量在3%以下,低温状态下会烧出黄瓷,高温条件下会烧出青瓷;铁元素含量超过5%,会烧成黑瓷。举例来说东汉青瓷的三氧化二铁含量是1。64%,唐代巩县白瓷三氧化二铁含量为0。57%,五代时景德镇梅盛亭白瓷中三氧化二铁含量为0。25%—0。43%,宋代定窑白瓷三氧化二铁含量为0。96%。福建水吉镇所制黑色建盏的含铁量则超过了9%。

为什么茶碗的颜色要“青”才能“益茶”呢?这是因为在唐代,茶叶蒸青之后被制作成了饼茶,在煎煮茶叶之前,要把茶饼在火上炙烤,其后碾碎煎茶。火中炙烤、沸水煎煮都会导致茶叶氧化进而生成部分茶黄素、茶红素,因此煎好的茶汤颜色为红色或淡红。这一点陆羽在《茶经》中写得很清楚:“茶作白红之色。”蒸青绿茶的茶汤却出现了“白红之色”,这是很令人尴尬的。在“白红之色”的茶汤面前,“邢州瓷白,茶色红;

宋建窑黑釉兔毫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陆羽以目视碗中茶汤呈绿色为美,故用青瓷,以其色青遮住绿茶被氧化之后的红汤,让茶汤看起来呈现绿色。

及宋,青瓷已经不能够准确表达点茶的汤色之美了,转而出现了蔡襄《茶录》所述的“茶色白,宜黑盏”的茶器——建盏。蔡襄说:“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宋徽宗在其《大观茶论》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茶汤色白,所以选与之形成对比色的黑盏,黑盏色深而衬得乳花分明。盏应胎体略厚(宜保温),深浅得当(宜取乳),宽窄适宜(宜运筅发茶)。宋代点茶之盏基本为敛口或束口的器型,这类盏之口沿微微内收,能够很好地防止回环击拂时茶汤的外溢。

宋人项安世的《以琴高鱼茶芽送范蜀州》写道:“欲乘赤鲤惭仙骨,自瀹霜毫爱乳花。”陆游的《入梅》写道:“微雨轻云已入梅,石榴萱草一时开……墨试小螺看斗砚,茶分细乳玩毫杯。”这里的“毫杯”、“霜毫”即宋代点茶时常用饮器建盏中的一个品类兔毫盏。

建盏出自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其因地而得名,建窑也称水吉窑。在宋代,该窑口以烧制黑釉瓷碗、盏的茶具而著名。建盏俗称“铁胎”“黑建”,其颜色青黑是因为建盏的胎体含铁量很高,以兔毫盏为例,其胎体中氧化铁含量高达9%以上,在高温烧造时胎体中部分铁质还会融入釉中。作为主要着色剂的铁在胎釉中所占比例高达5%—6%。在烧制的过程中,釉层里的气泡将其中的铁质带到了釉面,高温下,釉层流动,富含铁的部分就流动成了条纹,待窑温冷却,呈现出由赤铁矿或磁铁矿小晶体形成的多种不同形状的纹路,其中以兔毫、油滴、曜变名气最大。在高温下形成的四氧化三铁的微细晶体具有弱磁性,这种弱磁性能够软化水,使得茶汤的苦涩味道得到减弱。

福建南平水吉镇建窑遗址

除建窑外,宋代很多窑口为了迎合当时的斗茶风气,都做了黑釉瓷器,比较突出的有吉州窑所出之黑釉茶器。吉州窑的瓷器很有特点,它是在器胎上用树叶或者剪纸粘粘,然后施釉,烧成后形成花纹,这是宋瓷艺术的一大创新。

宋代茶盏贵“黑”,此为主流。但这并不妨碍宋人在饮茶时使用其他材质、颜色的茶器,宋代亦有青瓷、白瓷、青白瓷、金银铜铁等材质所制茶器,就其品质来说,并不在黑釉盏之下。如北宋刘挚的《煎茶》写道:“石鼎沸蟹眼,玉瓯浮乳花。”玉瓯即是青瓷茶盏。北宋李廌的《杨元忠和叶秘校腊茶诗相率偕赋》写道:“须藉水帘泉胜乳,也容双井白过磁。”双井即洪州双井茶,其下注曰:“江南双井用鄱阳白薄盏点鲜为上。”南宋陆游的《建安雪》写道:“银瓶铜碾春风里,不忘来年行万里。”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写道:“雷州铁工甚巧,制茶碾、汤瓯、汤匮之属,皆若铸就。余以比之建宁所出,不能相上下也。”南宋周密的《癸辛杂识》亦有:“长沙茶具精妙甲天下,每副用白金300星或500星;凡茶之具悉备,外则以大缕银合贮之。赵南仲丞相帅潭,以黄金千两为之。”

南宋吉州窑黑釉木叶纹茶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金代怀仁窑黑釉油滴斑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青白釉菊瓣纹印花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南宋银鎏金茶托、盏、盘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宋代,制瓷技术越发精湛、技法也随之丰富,窑场更加广泛。地域特色鲜明的北方磁州窑、耀州窑同南方的龙泉窑、景徳镇窑同场竞技。天青葱绿的汝窑,古典雅洁的官窑,米色开片的哥窑,乳光焰红的钧窑,白釉印花的定窑,这驰名中外的五大名窑更是令中国瓷器的艺术成就空前绝后。

北宋汝窑天青釉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官窑粉青釉盏托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哥窑灰青釉八方杯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均窑天青釉托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北宋定窑白釉刻回纹盏托故宫博物院藏

在宋人全民沉浸于建盏点茶、分茶百戏的欢快时,一件改变世界陶瓷历史进程的大事悄然发生了。南宋末年,江西景德镇的陶工们在东河流域发现了高岭土,陶工们将粉碎洗选过的瓷石按一定比例与高岭土混合,制备瓷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二元配方”。高岭土中三氧化二铝的含量很高,耐火度在1700℃以上,被称为瓷器的骨头。用二元配方制出来的瓷器白度高、色泽美、硬度大,一举改善了其时瓷器的品质,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它意味着中国古代瓷业即将迎来巅峰,茶器亦将攀之而上。

江西景德镇高岭村白色物质为露出地表的高岭土原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