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小王子是以谁的视角写的 > 第二章 邂逅小王子(第2页)

第二章 邂逅小王子(第2页)

终于,我开始沉不住气,因为我急着要拆开飞机的引擎。于是就随便画了张图,丢下一句话:“这是装羊的箱子,你要的那只羊在里面。”

然而,这次我很惊讶地看到这位小评论家的脸上闪露出欣喜的光芒:“这正是我想要的!你说,需不需要喂很多草给这只羊吃呢?”[7]

“什么意思?”

“因为在我的家乡,每样事物都很小。”[8]

“箱子里已经有足够的草了,”我说,“我帮你画了一只非常小的绵羊。”

他低下头来看着画:“没那么小!你看,它睡着了。”

就这样,我认识了小王子。[9]

阅读赏析

关于飞行员儿时所绘的“蟒蛇吞大象”的画,大人们都把它当作“帽子”。大人们参照约定俗成的法则,无法理解天真烂漫的孩子的想法。不过,从天而降的小王子一眼就看懂了飞行员的画。他还请飞行员帮他画一幅绵羊,可惜飞行员的画总是不能让小王子满意。当飞行员不耐烦地画了一只箱子后,小王子竟然满意了,还幻想着箱子里的羊的大小。这只箱子让小王子产生了丰富的想象,也让文中的“我”和读者都对小王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究竟来自哪里?他为什么要一只绵羊的画?这就是这篇童话作品的开篇,作者做足铺垫后引出主人公小王子。

什么是童话呢?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和拟人手法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从作品体裁角度来说,《小王子》是一篇童话,但它绝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的,有很多成年人甚至上了年纪的老人也喜欢这本书,不同时期阅读有不同的阅读感悟。因为作者在书中注入了他特殊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富含深刻的象征意义。请你随着故事的发展慢慢体会,并随时在批注旁写下你的感悟。

阅读延伸

1。小王子为什么能看懂“我”的画?

2。你觉得小王子来自哪里?

3。请你用几句话描述一下小王子的形象。

[1]叙述这段描写也与作者本人的经历有关。1935年12月,为了赢得十五万法郎的奖金,圣·埃克苏佩里和他的机械师一起参加巴黎-西贡航线的竞赛,试图创造新的飞行速度记录。不过他们的飞机不幸在撒哈拉沙漠迫降。两人虽然没有受伤,但是身边也没有足够的饮用水和食物。出事的第四天,他们幸运地被一个骑着骆驼的阿拉伯人所救。

[2]伏笔饮用水只够引用一个星期,“我”会面临缺水的问题吗?伏笔埋下了。伏笔就是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与中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事件预先作提示或暗示,并在事件发展的另一阶段与之呼应的一种表现手法。

[3]叙述、对话通过这段叙述和对话,我们不难猜出这个小家伙就是小王子。他仿佛从童话中走来,激起困在沙漠中的“我”和读者们强烈的好奇心。

[4]悬念读者和“我”一样对小家伙充满了好奇,这是作者埋下的悬念,后文会揭晓答案。“悬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又不能马上知道真相或底细的情景设置。

[5]人称转换本章作者启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叉使用的方式来叙事。在言语活动中,指说话人与听话人以外三方的,为第三人称。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6]语言描写、铺垫在“我”独自被困在沙漠时,终于有个懂“我”的人出现了。小家伙天真可爱,他神秘地从天而降,坚持让“我”给他画一只绵羊。他为什么会提这样的要求呢?纵观全书,前几章作者设置了好几处这样的铺垫情节。“铺垫”的功能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

[7]语言描写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童心未泯的孩子拥有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联想远远超过大人。“我”因为不耐烦,随手画了一只箱子,让小王子相信绵羊就在箱子里面。而富有烂漫幻想的小王子竟然真的相信了。这大概就是大人和孩子的本质区别。

[8]语言描写、悬念作者真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他”的家乡在哪儿?每样事物又小到什么程度?悬念还未揭晓。

[9]叙述原来他就是小王子。这句话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解答了前文关于人物身份的疑问,为本章作了很好的收尾,又在读者的期待中顺势引出下一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