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附录)
蜃
大多数人则无心分辨蜃的本体模样,他们已经被蜃施展的大型幻术迷住了。传说大雨之前,蜃会喷吐光气,在茫茫海面上结成城郭、森林、山峦之象,缥缈有若仙境,这就是“海市”,也叫“蜃楼”。对于迷航的海客,海市蜃楼无疑是最为致命的**,**着失去理智的水手,疯狂驶向蜃以幻术营建的烟屿楼榭,驶向活人永远无法抵达的诡幻彼岸。
鱼国
山东莱郡,是东海海神正祠所在,自古海洋信仰极盛。传说在很久以前,莱郡近海的海面上一夜之间出现了一座高山。沿海居民从未见过这般异象,众口惊喧,老人们说,兴许是有什么了不得的妖怪将要登岸,被剑仙神佛移山搬岳压在了海底;也有人猜测,那是秦始皇、汉武帝找了半辈子而不得、永远漂流无定的海上仙岛,漂到了咱们眼前。
无论如何,这情景太过惊世骇俗,连续多天,没有一条船敢解缆出海,连累一位搭船过境的秀才也只好滞留渔港,终日抱膝船头,看渔人舟师晒网补帆,百无聊赖。
渔港日间极闹,入夜之后,船户各回各家,留在船上的,也早早歇息了。只有秀才沽得一壶老酒,带回他独宿的客舱剔灯浅酌。夜阑人静,潮声送盏,十分惬意,只可惜缺一个可共把酒闲话的醉侣,未免美中不足。秀才摇晃着酒盅,自己想些有趣的事情,忽地毡帘掀处,进来一个少年,长身玉立,轻裘缓带,神气清朗。一进舱,先斜睨一眼酒壶,笑吟吟地对着秀才兜头一揖道:“清樽落月,寒夜独酌,兄台不嫌寂寞吗?”
秀才也是个伉爽好友之人,原就嫌自斟自饮了无趣味,见了这不速之客,不但毫无被人打扰的愠色,反而大喜道:“小弟正愁闷饮无聊,兄台请上座奉酒。”
那少年便不客气,笑嘻嘻地坐下,接过秀才递上的酒杯,送到鼻端一嗅,心迷神醉道:“小弟适才经过邻舟便闻到酒香浓冽,果然是陈年佳酿。”一饮而尽,闭目咂舌,回味不已。秀才瞧得有趣,这酒虽有两年工夫,到底也只是寻常村酿,何至于就馋成这副模样了,此人年纪轻轻,看不出酒瘾倒真不小。于是提起温在炉中的酒瓶,再满上一盅,那少年笑得眼睛发光。飞觞浮白,推杯换盏之次,二人互通姓名,少年自称姓于,字“子游”,秀才喜他吐属风雅,脱略率真,放出一片赤心款谈结交,二人酒逢知己,一壶酒喝到中宵告罄,已经是倾盖如故了。
喝尽最后一盏酒,两人皆已有六七分醉意,少年畅快地仰天长呼一口气,低头望向灯火,眼色忽转迷离,将手中所执的一支竹箸,在几边轻敲道:“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得与吾兄把盏,一夕欢言,如梦如幻,足以快慰平生。”这句话说完,蓦地推案而起,拱拱手道,“就此别过,他日有缘再见。”
秀才道:“子游兄住在何处?夜色已深,水上不好走路,不如且在我这蜗居将就半宿。”
少年笑道:“小弟何尝不想在吾兄处长醉不醒。”他略略一停,轻轻说道,“小弟实非本地人士,只为清明将近,扈从我家大王前往拜墓,途经此地,稍作盘桓,明日辰牌时分,便要启程了。职务在身,无法耽搁,实在是情非得已。”
秀才也不知道他说的“大王”是谁,心想这少年难道竟是哪位王侯跟前的人?只是少年既然没说,他也就不加详询,当下取了灯笼,送少年来到船头,欲待喊人搭跳板时,少年陡地纵身一跃,跳入冰冷的海水。秀才惊呼一声:“子游兄!”却见暗淡的灯光下,一条大白鱼上下翻游再三,带起一道水线劈浪而去,眨眼隐没在黑沉沉的潮声里。
次日辰时,海上那座山峰倏而移动,顷刻间下沉不见。沿海居民听了秀才所述,憬然而悟,原来那座“仙山”,竟是条巨大无比的鱼,想必正是子游所说的“大王”了。
这一幕惊人的景象,令许多年老的海客再度想起了那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大海的水体,实则是一个俗世之人无法理解的灵性世界。海洋深处,人迹难至的地方,有一处神秘的鱼王之冢,每年清明节前,海中大鱼都要携儿女子嗣前往拜墓,无数巨型水族成群移徙,壮丽不似人世。若有渔船躬逢其盛,船上的渔民都会暂时中断捕捞,以示对海洋的敬畏与尊重。虔诚的海客们相信,那个世界的灵物,能够理解人类的致意。作为回报,鱼王也会严惩那些兴风作浪、翻船伤人的大鱼,维护大海的规则,荫护航船平安。
泥魃
泥魃只有二尺来高,不穿衣服,遍体通红,远望好似孩童。旧传在直隶宁河七里海那泥泞的滩涂中常有此物出没,发现有人靠近,泥魃便兴奋地将湿漉漉的泥块掷向行人,似乎以此为有趣的恶作剧,人被击中,必然生病。后来有人发现泥魃畏惧金属,于是每每路经泥滩,总要奋力敲打铜盆铁板,泥魃不堪忍受锐利的金属声音,只好狂奔远遁。
楠木大王
安徽天长市石梁镇,在元朝时出过一件奇事。那时镇上有座古刹,相传为史上最佞佛的君王梁武帝敕造。此后数百年间,多经翻修扩建,到元代时,已极具规模,殿宇庄严,庭院宏敞,庙产尤其丰厚。但僧众却腐化堕落,不事修行,专一拿着庙中香资放贷盈利,坑蒙诈骗,蓄财敛赀,更有甚者,在地窖之中藏纳女子,花天酒地。表面上万法皆空、离垢清净的有道高僧,实际上奸盗**邪,奢**浇堕,而外人一概不知。
某一年正殿大修,庙里大张旗鼓,请了一批木匠、泥瓦匠、漆匠、石匠,在那檐上柱下,一齐动工。有个漆匠搭着梯子,替桁架补漆,忽觉一旁的楠木梁上光芒一闪,跟着“啪”地一声掉下块砖,摔落地上跌得粉碎。漆匠转头看时,梁上伏着两只模样古怪的蜥蜴,赤睛苍髯,一身白银似的细鳞闪闪发光。蜥蜴向他略一瞪视,“嗖”地窜下梁去。下面的工人们叫道:“什么东西?”陡然间一阵怪风,飞沙走石,直卷入殿中,继而天色遽暗,黑云四合。两条银蜥迎风暴长,眨眼长到一尺多长,腾身飞起,满殿盘旋。众工匠大骇,纷纷惊叫走避,只有漆匠待得太高,等他滑下梯子时,同伴们早已一窝蜂不知逃到哪里去了。
这时但听得半空惊雷滚滚,一声近似一声,宛若潮水般向这座寺庙涌来。那漆匠说什么也不敢跨出殿门逃走,惶急中不及细想,往香案下一钻。震天价一个大霹雳打将下来,震得屋瓦抖动,漆匠被震得耳朵嗡嗡乱响,只觉得心胆都要被震裂了。他从香案下侧头张望,殿门之外火电飞驰,一团极浓的云雾开处,探出一条巨大的青龙。那龙体型太大,脑袋抵在门口,伸不进来。漆匠近在咫尺,看得分外清楚,只见龙头上凸起一物,形如香炉,想必即是传说中的“尺木”了,此物之上,符文纵生,赤光隐隐,有如丹火。两只龙角多分支杈,两角上各系有一条黄绢,却不知是什么东西。青龙尝试了几次,终于把头侧过,勉强挤进了门。殿内两条银蜥一声轻鸣,化为小龙,盘旋更急,激得瓦砾飞舞。青龙昂首探爪,缓缓从殿脊宝瓶之中取出一枚海碗大的珠子,两条小龙各挟一根楠木梁,伴随青龙冲天而起,破殿飞去。佛殿轰然坍塌,三龙绕寺一扫,阖寺屋宇楼阁尽成齑粉。
少顷,雨霁云散,有人在废墟里发现了漆匠,他被吓得闭过了气去,除此之外,全身上下倒全无损伤。而偌大的古刹,却化为乌有,唯留下遍地瓦砾泥污,以及众僧的尸首。此事震惊当地,镇民纷纷赶来清理营救,直到在殿基之下,发现了隐藏的密室,以及酒窖、女子衣物之类,世人方知是寺僧玷辱佛门,才遭此恶报。
就在那风吼雷暴、三龙毁寺之时,邻镇居民也注意到了天象异常。有人远望黑云如山,压向石梁镇方向,旋即腾起,跟着便见云层中两条银龙,各持一根木梁,向东飞去。位于天长以东,江苏高邮甓社湖边的渔人也目睹了神龙之影,渔人们说,那天双龙持木舞于空际,不移时,蓦然抛入湖心。从此以后,每逢阴雨,湖中即闻两木撞击之声,咚咚作响,仿佛是在自行相斗。
猾
仓兕
上古时代,有一种似牛而独角的野兽,叫作“兕”,《山海经·海内南经》说:“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鲿鱼
鲿鱼也叫黄颡鱼,是常见的淡水鱼类,本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唐末《录异记》记录的一种豫章郡独有的鲿鱼却颠覆了世人的印象。
据称豫章郡境内,许多污浊泥泞的陂塘中有鲿鱼游**,最大的不过一尺多长,背上生有血红的斑纹,数量猥多,却没有人胆敢捕捉。因为这种鲿鱼能够施放致人于死的可怕幻术,令心怀不轨者的脸孔扭向背后,手足反转,必须赶紧告罪求饶,才有可能在关节拧碎之前捡回性命。
历来因不敬和无知被鲿鱼所杀者不计其数,死者们诡异扭曲的身体,是最触目惊心的警告,告诫妄图渔利于自然之人保持敬畏,遵循规则。另一方面,倘若不去冒犯鲿鱼,而是向其通诚祝祷,鲿鱼也会准允人类垦耕池沼附近的土地,甚至汲引它们所处的池水灌溉,这些田地的收成往往极其丰硕。
横公鱼
相传在极北大荒绝域,有一片巨大的冰湖,名为石湖。石湖方圆千里,深不可测,近岸水湄最浅之处,亦深达五丈有余。北荒苦寒,亘古以来,此湖终年冰封,唯有夏至前后五十天左右,日悬较久,局部才得稍稍解冻。
石湖中有种“横公鱼”,体型颇大,能长到一人多长,其状似鲤鱼,两目赤若朱砂,平常深潜水底,夏季冰消时节,成群游到岸边,一俟日落,便幻化成人形,登上岸来。冷月森森,残星寥落,无数横公鱼幻化而成的古怪人形,目射红光,在冰寒幽暗的湖畔游**,情状诡异可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