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一粒珍贵的麦子
探索思考
住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考虑,比如照明不能只靠火把,出门也该有结实的鞋,更重要的是,寒冬将至,他们必须提前储备食物,这里自然是不缺肉的,如果再有面包就完美了,老天是否还眷顾这群落难者?
阅读批注
整个6月,他们都在干着各种各样的活计——打猎、钓鱼、收拾屋子、收集柴火和草药、炼铁……到了寒风浸入林肯岛的时候,他们的屋子里已经储备了大量食物,足以应付冬天的生活了。
冬天的狂风暴雨肆虐在林肯岛上,但在花岗岩宫中,他们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外面的恶劣天气。[1]
天气晴朗的时候,彭克罗夫会用植物纤维做几个套圈,去养兔场捕捉些兔子回来。纳布把兔子肉做成腌肉或者熏肉,为大家存储足够的美食。
五个人还认真地讨论了衣服的问题——从氢气球上下来,他们的身上没有多余的衣服了。虽然他们身上的衣服很结实,也很暖和,但毕竟不能一直穿着同一件衣服,总是需要换一换的。在这个问题上,史密斯并没有考虑周全,他们曾在树林里看到过岩羊,可是在冬天,走进冰冷的树林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只好等到天气转暖后再去捕捉些岩羊了,看样子,这个冬天也只能熬一熬了。[2]
“我们只要在花岗岩宫里烤肉就行了。”彭克罗夫乐观地说,“反正我们有的是柴火,有的是肉,冬天没什么可怕的。”
“没错。”斯皮莱也说道,“而且林肯岛的纬度并不是很高,冬天也不可能会特别冷。”[3]
“我倒是不担心冷的问题。”彭克罗夫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冬天,夜长昼短,夜晚越来越长,应该考虑一下照明的问题了。“我们只有火把,没有一个像样的灯具。”彭克罗夫提醒大家。
“这个问题容易解决。我们去捕猎海豹!”史密斯说。
“用海豹来做蜡烛?”
“没错,彭克罗夫,用海豹做蜡烛。”
有了彭克罗夫这样经验丰富的水手,他们很轻松地就在海滩上捕捉了六只海豹,可是具体怎么用海豹做蜡烛,彭克罗夫还是一头雾水。所以当他拿着捕到的海豹回到花岗岩宫时,彭克罗夫一心想着如何解开这一谜团。
其实,工程师史密斯是有自己的计划的,他们手头有石灰和硫酸。史密斯想,岛上的动物可以提供做蜡烛的油脂。所以,他们把海豹皮扒下来,取出海豹肉中的油脂,全部制作成了蜡烛,照明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更令人惊喜的是,史密斯还把海豹皮制作成了结实的皮鞋,大家都有了新鞋!
可是,林肯岛上的五个居民还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面包可以吃。无论史密斯多么聪明绝顶,也不能凭空制造出面粉。也许他们可以找到其他东西来代替面包,比如椰子粉或面包树粉等等,可是他们至今没有碰到这样的植物。
在这种情况下,老天再一次帮助了他们。有一天,花岗岩宫外大雨倾盆,斗大的雨水打在岩石上,发出了“啪啦啪啦”的声响。年轻的哈伯正在缝补上衣,这时,他突然在衣服夹层里发现一样东西。哈伯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在手心里,兴奋地叫嚷道:“史密斯先生,您看我发现了什么,一颗麦粒!”[4]
他把手心中的麦粒捧给大家看,这唯一的一颗种子,像一粒金子一样,在五个人的眼睛里闪闪发光。[5]
“真的是麦粒?”史密斯非常激动。
“是的,史密斯先生,但只有一颗,没有多余的了。”
“你做了件重要的事儿!”史密斯说道,“哈伯,有这颗麦粒我们就可以制作面包了。”
“一颗麦粒就能做面包?”哈伯看起来并不在意史密斯的话,他准备随手把麦粒扔掉。
但史密斯阻止了他,他接过了麦粒,小心翼翼地查看着:“这是一颗完好无损的麦粒。
你知道它能长出多少麦穗吗?我们种下这颗麦粒,第一季就能收获八百颗麦粒,再把这八百颗麦粒种到地里,第二季可以收获六十四万颗麦粒!”[6]
大家一言不发地听着,好像真的在半空中看到了六十四万颗麦粒一样,史密斯的话让他们吃惊。[7]虽然仍是将信将疑,但他们还是选了一个面朝太阳的地方,把那里打扫干净,在周围插上围杆,把那颗麦粒种了下去。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小心地呵护着这颗珍贵的麦粒,为它浇水翻地、清除杂草、消灭各种昆虫,等着它发芽,结出麦穗。[8]
6月底时,阴雨连绵,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不刮风时,寒冷是可以忍受的;但一刮起风,他们也会感觉到刺骨的寒冷。彭克罗夫不得不多次补充柴火,好让花岗岩宫里有充足的热气。
“很遗憾,林肯岛上有狐狸和海豹,却没有熊,熊皮厚,熊自己穿着就很暖和。”彭克罗夫开玩笑道,“我真想向它们借一下皮大衣穿穿。”
“别想好事儿了,”纳布笑道,“彭克罗夫,熊是不会同意把皮借给你的!”
“那我就强迫它们借给我。”彭克罗夫语气坚定地说。[9]
可是,这个岛上的确没有凶猛的食肉动物,就算有,他们也没有发现。尽管如此,所有人都不敢掉以轻心,这期间,哈伯、彭克罗夫和斯皮莱经常去眺望岗和森林边缘布下一些陷阱。彭克罗夫觉得,不管这些陷阱能捕捉到什么动物,都可以用来做一顿美味的晚餐。不过,直到8月的第二个星期,猎人们才在陷阱中捉到一只小野猪。
“这可不是家里饲养的猪,彭克罗夫。”哈伯提醒他道,“我们不知道它的肉能不能吃。”
“放心,”彭克罗夫一边抓住小野猪的尾巴把它提出来,一边对哈伯说,“我们就把它当作是家里养的猪。”
“可是,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