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宝妈感冒发烧了宝宝能吃母乳吗 > 第一节 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七大推拿流派(第2页)

第一节 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七大推拿流派(第2页)

一掌即掌握小儿无七情六欲之感,注重风寒、暑湿、燥火、伤食之伤的病理特点。

四要包括:辨证细致,主次分明;根据病情,因人制宜;取穴精简,治理分明;手法熟练,刚柔相济。

流派特点:

第一,注重望诊,通过望小儿鼻部和面色来诊察疾病。

第二,治病求本,重视“补泻兼治”的治疗原则。

第三,治病范围广,善于将西医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小儿推拿手法中。

四、刘开运小儿推拿流派

湖南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源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的御医刘杰勋,光大于第四代继承人、湖南吉首大学医学院针灸推拿系(原湘西自治州卫生学校中医联组)刘开运先生(1919-2003年),历经六代传承,流传至今,通过家传制、师承制及学院制等传承方式,完好地保存了刘氏小儿推拿的原有特色,并创立了“推五经”手法,以小儿手上分属五经的5个穴位(脾、肝、心、肺、肾)为推拿的要旨,根据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形成主补主泻的特点,对疾病、病证归经施治。同时,保留有“以推、揉为主,兼以摩、运、搓、摇、掐、捏”的“刘氏小儿推拿十法”。[3]

刘开运先生于1975年主编《小儿推拿疗法》教材,并于1984年在吉首大学医学院(原湘西自治州卫生学校)创办针灸推拿学专业,培养了针灸推拿学专门人才近2000名,为刘氏小儿推拿的传承、发展及小儿推拿临床业务的开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项“简、便、易、廉”的小儿外治方法,缓解了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缺医少药的困境,深受当地百姓追捧。1993年刘开运携众弟子拍摄了刘氏小儿推拿教学纪录片《推拿奇葩》,公开向海内外发行,使刘氏小儿推拿流派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流派特点:

辨证取穴,归经施治;注重体质,补泻制宜;五经为主,配穴精巧;开阖相配,通调阴阳。第一,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运用于小儿推拿。

第二,强调整体观念,全面兼顾,在辨症状、查病因和确诊后,施以治法。

第三,注重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

第四,倡导推药并用。

五、金义成海派小儿推拿流派

上海地区的海派中医小儿推拿以金义成为代表,代表著作有《小儿推拿学》和《实用推拿图谱》。海派小儿推拿借鉴吸收其他流派手法,取穴更加广泛,根据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具有“点、线、面”的特点,提出“穴部”的观点,即穴位和部位同用,更加体现出推拿治疗的手法特色。

金义成,海派儿科推拿创始人,小儿推拿联盟名誉顾问,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医院推拿科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小儿推拿教研室主任。金义成全面系统地整理了中国推拿学的文献和历史成就,首次详尽梳理自甲骨文始的中医推拿发展史,首次整理小儿推拿相关文献,融汇具有上海特色的一指禅推拿流派、法推拿流派和内功推拿流派,填补了小儿推拿文献系统整理的空白。其主编的《小儿推拿学》一书,集中收录了《幼科推拿秘书》《厘正按摩要术》《小儿推拿广意》《幼科铁镜》《保赤推拿》《推拿三字经》等数十部推拿专著和有关篇章,论述穴位达157个。其主编的《中国推拿》的影响则辐射世界,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海派儿科推拿经过多年发展推广,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小儿推拿流派,传人遍布海内外。

流派特点:

第一,手法除了继承传统的八法外,同时融入了成人推拿流派使用的手法。

第二,界定了小儿推拿适用的年龄阶段,以6周岁以下,尤以3周岁以下小儿推拿效果最好。

第三,寻找体表的痛点进行治疗,达到祛除病痛的目的。

六、深圳岭南小儿推拿流派

深圳地处岭南,气候湿热,小儿脏腑娇嫩,更易受湿热之邪侵袭,小儿外感发热易夹湿,湿与热胶着,临床发热更难以解除。深圳岭南小儿推拿是新兴的一个流派,以其治疗小儿外感风寒发热为例,是根据岭南地方特色,以祛风散寒、解表退热为原则进行辨证取穴。

流派特点:

第一,汲取了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的解表四大手法。

第二,根据海派小儿推拿的穴位和部位同用的特点,选取推上三关、清天河水。第三,重视“望闻问切”,并结合“辨证取穴”。

第四,注重整体和局部相结合。

七、北京的小儿捏脊流派

北京的小儿捏脊流派首推冯氏捏脊。冯氏捏脊由于施术部位为小儿脊背,因此又称“冯氏捏脊”。此疗法源于冯氏医家,经冯氏医家四代精心钻研,逐步形成了其特有风格,手法简便,疗效明显,并在漫长的传承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形成了以中医的阴阳五行、卫气营血、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以中医的辨证施治为原则,运用捏拿小儿脊背等方法治疗小儿疾病的理论体系。

1962年,我国近代著名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施今墨先生写道:“冯泉福先生在北京家传四代,历百余年专为小儿‘捏脊’,誉遍城郊,疗效超卓。”并进一步指出:“尤以冯氏‘捏脊’手法与众不同。他的疗法简便,疗效显著,最受劳动人民的爱戴。”冯老先生医德医术闻名遐迩。无论在中医界还是患者口中,他的名字早已被“捏脊冯”取而代之。

背部布有足太阳经和督脉,督脉可统摄全身阳气,捏脊刺激督脉起到协调、平衡阴阳气血的作用,同时督脉的两旁有**经,捏脊时**经的各腧穴也得到相应的良性刺激,技能协调脏腑的功能,又能相应脏腑的疾病。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