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心中的桃花源原唱 > (第3页)

(第3页)

武陵山区多洞,这洞大得让你不敢去想,一个洞就能开进一架直升机,而洞深几许到现在也没有探出个所以。这比陶渊明说的“桃林夹岸,山有小口,豁然开朗”更要神秘。那天我们就在山洞里的一个千人大剧场看了一台现代武陵人的歌舞演出,真是恍若隔世,不知梦在何处。

此处洞更神秘,歌舞更奇异,作者又写出了另一番桃花源风光。

最动人的是情歌演唱。男女歌手分别站在舞台两侧的两个山头上(请注意,洞里还有山)引吭高歌:

(女)郎在高坡放早牛,

妹在院中梳早头。

郎在高坡招招手,

妹在院中点点头。

(男)太阳一出红似火,

晒得小妹无处躲。

郎我心中实难过,

送顶草帽你戴着。

民歌突出动作和心理描写,情感古朴真挚。

你看男子心疼他心爱的女子,恨不能立即送去一顶遮阳的草帽。楚人是善于歌颂爱情或者借爱情说事的,从屈原始,古今亦然,陶渊明的楚文化背景很深,这让我立即想起他的《闲情赋》:

我愿做她的衣领,以闻到她颈上的芳香。

可惜就寝时,衣服总要被弃置一旁;

我愿做她的衣带,终日系于她的腰间,

可惜换装时,衣带被解下,又有暂别的忧伤;

我愿做一滴发乳,涂在她的黑发上,

可她总要洗发,我又会受到冲洗的熬煎;

我愿做一把竹扇,让她握于手上,凉风送爽,

可秋天来临,还是难免有离去的凄凉;

我愿做一株桐木,制成一把她膝上鸣琴,

可她也有悲伤的时候,会推开我不再奏弹。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翻译版的《闲情赋》,就像流行歌曲,像民歌,哀怨婉转,一唱三叹。以此证明陶渊明受到了楚文化的影响。

还有哭嫁歌。婚嫁本是喜事,但女儿出嫁要哭,大哭,不舍爹娘,不舍闺友,大骂媒婆。哭,且能成歌,有腔有调,有情有韵。艺术这种东西真是无孔不入,喜怒哀乐都有美,悲欢离合都是歌。但是这歌和大城市里舞台上那些尖嗓子、哑喉咙、扭屁股、声光电的歌不一样,这是桃花源中的歌,是在武陵山中的时光隧道中听到的魏晋声、秦汉韵啊。

那天演的又有丧葬歌。人之大悲莫过于死,但这么悲伤的事却用唱歌来表达。当地风俗“谁家昨日添新鬼,一夜歌声到天明”。你看那个主唱的男子,击鼓为拍,踏歌而舞,众人起身而合,袖之飘兮,足之蹈兮,十分的洒脱。生死由命,回归自然,一种多么伟大的达观,仿佛到了一个生死无界、喜乐无忧的神仙境界。这远胜于现代都市里作秀式的告别仪式、追悼大会。在歌声中我听到了一千五百年前陶渊明那首自己拟的《挽歌》:“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武陵人这洒脱的“丧歌”,那源头竟是陶公的《挽歌》啊,你不得不承认这山洞里的桃源世界,确实还在继续着陶渊明所创造的那个生命境界和审美意境。还有一种原始的茅谷斯舞蹈,舞者全身紧裹稻草,男子两腿间挂着象征**的装饰,甩来摆去,癫狂起舞,表达的是自然崇拜与生殖崇拜。这种淳朴只有在这深幽的山洞里才能见到,这时你已完全忘了山外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电脑网络、反恐战争、股票期货、跑官卖官,真的不知今宵何夕,身在何处了。

“袖之飘兮,足之蹈兮”,仿用楚辞“兮”字句式,读来声腔慷慨,更突出楚文化歌舞特点。

以山外的现代生活,甚至荒唐生活来反衬洞内歌舞的原始风貌和洒脱情怀,来歌颂陶渊明所创造的生命境界和审美意境。

一连几天我就在这深山里转,感受这歌声、这舞蹈,还有米酒。这里喝酒也是桃花源式,是在别处从没有见过的。喝时要唱,要喊,要舞,喝到高兴处还要摔酒碗。双手过头,一饮而尽,然后“啪”的一声,满地瓷片,当然是那种很便宜的陶瓷碗。这正是陶渊明《杂诗》与《饮酒》诗的意境:“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若夫不快饮,空负头上巾”。历史越千年,风物亦然。

一日,喝罢酒,我们去游一个叫“四洞峡”的地方,那又是一处桃花源了。离开公路,夹岸数步,人就落入一个大峡谷中。头上奇树蔽日,脚下湍流漱石。平时在城里花盆中才能见到的杜鹃花,这里长成了合抱之粗的大树,花大如盘,洁白如雪。一种金色的不老兰,攀于岩上,遍洒峡中,灿若繁星。古藤缠树,树树翠帘倒挂;香茅牵衣,依依不叫人行。许多草木都见未所见,闻所未闻。一种铁匠树,木极硬,木工工具对付不了它,要用铁匠工具才能加工,因有此名。其木放入炉中,如炭一样一晚不灭。一种似草似灌木的植物,秆子肥肥胖胖,就名“胖婆娘的腿”。真是目不暇接。走着,走着,这一路风景突然没入一个悠长的石洞,瞬间一片幽暗,不见天日,唯闻流水潺潺,暗香浮动。我们扶杖踏石,缘壁而行,大气也不敢出一口,仿佛真的要走回到秦汉去,也不知这样如履薄冰行了几时,忽又见天日重回到了人间。这样忽明忽暗,穿峡过洞,如是者四次,是为“四洞峡”。到最后一个石洞的出口处,有巨石如人头,传说是远古时一将军在此守洞,慢慢石化。石壁上长有一株手腕粗的黄杨木,却言已生有八百年。据说这种树平时正常生长,而每逢有闰月就又往回缩,它竟能自由地挪动时空。现代物理学已有一种“虫洞”假说,人们可轻易穿越时空退回过去,而桃花源中的植物竟然早已有了这种本事。我回望洞口,看着这石将军,这黄杨树,浮想联翩。当年陶渊明由晋而返秦,我们现在莫不是返回到了东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