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在印度看印度电子书 > 第三章 我在印度这一年(第4页)

第三章 我在印度这一年(第4页)

这一年的生活起伏的运程,正与我太太的孕程暗合。最为艰难的四五月,印度本身在严密封城,现金日益捉襟见肘,对未来一筹莫展,每天还要硬扛近40℃的高温,彼时我太太也正被早孕反应折磨得瘦了好几公斤。随着她的早孕反应渐消、状态渐好、肚子渐大,气候也变得舒适宜人,我们的生活也随之渐渐有了转机。或许这个生逢2020年的小生命代表着某种预兆……

在更早的过去,我甚至没想过会有自己的孩子。

我早年对结婚生子十分恐惧,害怕自己的一生被“套牢”。尤其是生儿育女,这意味着你和世界上的另一个人产生了一种无法撤消、无法割断的联结。“不可逆”是这一关系中最令我不安的——就算与那个人分开,两个人的结合依然会以孩子这种形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你将永远都不能完整地属于你自己。因此,两个人交往是一回事,共同创造一个新生命则完全是另一回事,这项“工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极其巨大的成本令我感到无比畏惧。

我毕竟年长我太太八岁,在与她共结连理之时,便已经做好了生娃的准备;倒是我太太,花了颇长一段时间才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新角色。当然我也不想结婚后马上就生娃,一来要享受一下二人世界,二来跨文化婚姻有许多需要克服的障碍、需要培养的默契,得要一起旅行生活一段时间来彼此磨合。直到我们在南印度安顿下来,生娃的事才被排上日程表。最着急的其实是我们两边的父母,我太太那个地方的人由于没有婚前性经验,缺乏安全意识,大多数在结婚后马上就会怀孕。她的几个表亲都是如此,她家人难免会想她没怀孕是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问题。

正式开始尝试造人之后,却由于我接二连三的旅行错过良机。二月底、三月初的时候,喜马拉雅文化专栏作者林泉和她的先生罗布来到南印度,住在我家里。林泉告诉我,2019年,她在北京的一个朋友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她走后,朋友的太太就怀孕了,于是罗布就说,会不会他们走后,我太太就怀孕了。

当然这只是巧合,他们毕竟没有那么神,否则岂不是可以悬壶济世、专治不孕不育,想生娃的家庭就请他们去住两天……我那时候才从北印度带队回家,当月并没有怀上,验出怀孕是4月7日那天,正是印度封城最严格的时期。

印度封城期间造人成功,令我们喜忧参半。

喜的部分就不必说了,忧的部分主要是三点:一、听说许多人在疫情封城期间造人,岂不是正好赶上了疫情的婴儿潮,到时候会不会生孩子的人太多?二、疫情期间大家最不想去的地方就是医院,可怀孕之后少不了跟医院打交道,平添风险;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国。

那个时候,我的思维定式依然是打算回到国内生,于是让我父亲在上海打听,像我太太这样的产妇哪些医院能够接收,需要多少钱,最晚可以什么时候过去建档……了解下来得知,确实只有个别医院有接收像我太太这样产妇的资质,普通分娩的费用在两万元人民币左右。我当时觉得,还有四五个月的时间可以观望,如果九月之前疫情能够结束,依然有希望回国生;九月之后,我太太进入孕晚期,就不太适合长途飞行了。

不管在哪儿生,产检总要先做起来。我们第一次去产检是2020年4月29日,去了医院才知道查得晚了,按道理一得知怀孕马上就应该去医院检查,以避免宫外孕等情况。但那段时间正是印度疫情最为风声鹤唳的阶段,我们不太敢出门,我每个星期只出去买一次菜,而我太太已经有一个半月没出过门了。

我们去的是我们镇上最好的一家私立医院。那段时间我们虽然没有收入,但我觉得怀孕生孩子是人命关天的事,这个钱绝对不能省,哪怕砸锅卖铁也要给我太太提供这里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条件。以我太太抠门的性格,她自然是有些纠结的,她总琢磨着去附近另一家便宜的医院,但被我一票否决。

我太太在镇上最好的私立医院待产

就我自己在印度的就医体验而言,印度的私立医院和私人诊所并不贵。某些印度博主说印度穷人去免费的公立医院等死,而私立医院只有土豪才看得起病,这是以讹传讹。在印度,免费的公立医院属于最低医疗保障,因为印度没有公共医保,公立医院解决了“有”的问题,但保证不了“好”,普通小病看个门诊还是很实惠的;而私立医院也分三六九等,大多数私立医院是面向普通老百姓的。印度虽然贫富差距大,但也不是遍地土豪,专做土豪生意的医院应该有,但绝对是极少数。

以我太太这次在我们住的这个镇上最好的私立医院生产为例,从第一次产检到生完孩子出院,总共花费了大约一万元人民币。其中3000元左右花在大大小小的产检和孕期服用的药物;住院生产的全部费用是82211卢比,按当时的汇率合人民币7284元,包括顺产转剖腹产、在医院最好的套房病房住了6天、新生儿黄疸治疗,以及第一针疫苗、各种药物、新冠病毒检测、医生的新冠病毒防护服等费用。

我们这个花费在印度并不具有典型性,属于相当高的标准,基本上用的一切都是在当地能够找到的最好的。这家医院的接生套餐价格有四个等级,单纯接生套餐是普通病房15000卢比,多人间22500卢比(我也不知道普通病房与多人间的区别),单人间35000卢比,套间45000卢比,剖腹产在这个基础上另加10000卢比。我们因为先经历了顺产生不下来,转为剖腹产,所以又多加了10000卢比,整个套餐是65000卢比。如今非常时期强制要求做新冠病毒检测(4000卢比),并且要求支付医生的防护服费用(2500卢比),我觉得这纯属医院赚钱的名目,从头到尾压根就没见医生穿过防护服,在纱丽外面套个袍子就来接生了。至于疫情防控,更是连样子都不装了,之前几个月去产检的时候,还在座椅上贴胶带让大家分开坐,门口也有人测体温;而我们12月份去生孩子的时候,这些措施全都解除了。

回过头来继续说产检的事,头两次去产检,医院管得很严,家属不得入内。那段时间气温都在37℃~38℃,我只能躲在墙根底下的阴影里,到正午的时候连阴影都找不到,一度让我对去医院产检产生心理阴影。等到允许家属入内的时候,天气也已经不那么热了。

我们第一次产检的时候,胎儿已经10周了,印度的产检跟国内差不多,B超看看胎儿发育情况,了解下孕妇的状态如何,然后给你开点营养剂。

在印度,由于宗教关系,各种禁忌特别多,很多人不吃这个不吃那个。有相当一部分人吃素食,每天就吃些米饭、豆子和蔬菜糊糊;就算吃肉的人,大部分一周也只吃一次肉,所以这边的胎儿普遍偏小偏瘦,大部分生下来的时候都不超过5斤。我一看医生给我太太开的营养剂——叶酸、铁、锌、钙、B族维生素、DHA(3),全都是针对饮食中缺少绿叶蔬菜和鱼类肉类进行的补充。我太太在营养均衡方面应该没什么问题,吃些营养剂提高保险系数那就吃呗。我太太的早孕反应很严重,每次吃了补铁的药丸都会吐,后来我也尝了一下,果然有种泛恶心的感觉。前三个月她瘦了好几公斤,幸好第12周之后,早孕反应就消失了。

我们的产检就是每个月让医生看一下再开点营养剂,通常花费都在一两百元人民币,最多的一次有一个检查要六百多元人民币,到最后一个月则是每周产检一次,所以产检的花费总共在3000元人民币左右。除了37周左右羊水偏少之外,每次的检查结果都很好。

在当地居委会(Panchayat)登记了怀孕之后,居委会派人送来4公斤“蛋白粉”,并且每个月月初会再给3公斤,我觉得可能印度的孕妇营养不良的情况非常普遍。为了防止你变卖或者给别人,包装袋他们还得回收。我太太尝了之后说这不就是糌粑嘛!我研究了一下这个所谓的“蛋白粉”,果然是杂粮炒麦粉,只需冲泡便可即食,蛋白质含量为11%,跟一般的面粉相当,只不过它里面混了各种豆子、杂粮以均衡营养。我太太不爱吃糊状的东西,后来都是我每天当早饭吃。

经过了两次产检,我意识到印度生娃要比国内便宜太多,听说上海的医院全自费产检一次就要花一千元左右,于是动摇了回国生娃的念头,觉得回不去也挺好的,能省好多钱。因而渐渐接受了把娃生在印度的现实,甚至心底盼着最好回不去。在这种失业情势下回国,恐怕只能举债生娃,而把他生下来还只是养育“吞金兽”(4)的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印度这边如果在公立医院生娃,政府会倒贴钱给你,不仅所有产检、接生免费,所有的营养剂也都免费,所以印度人口那么多是有原因的。

针对性别歧视的问题,印度有一个《孕前和产前诊断技术(禁止性别选择)法案》,医院里把这贴在墙上。孕妇家属要是敢问医生胎儿性别,可能会被送进监狱。

与我太太关系最好的闺蜜是2019年怀孕的,2019年夏天我见到她的时候,肚子已微微隆起。她2020年1月的时候在公立医院分娩,由于生产困难,又找不到医生,孩子最后胎死腹中,她因此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我们知道这件事的时候非常震惊,但也可以想象,她在的地方只有一家公立医院,到了冬天,有时候连个值班医生都找不到,她这样的情况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同样的惨剧后来又发生在她的另一个朋友身上。而就在前些天,在我太太的村里面,一位产妇虽然把孩子活着生了下来,自己却死于生产后的大出血——原因也是找不到医生。

我太太待产的私立医院

这种事情在印度恐怕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我们的娃生下来之后,办理出生证需要填一个表格,上面有一栏填的是:这是第几个活下来的宝宝——简简单单几个字,看得我触目惊心。印度的免费医疗听起来很美好,除了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之外,背后还有医生责任心的缺失,对医疗事故的扯皮,发生这种惨事之后,你甚至都不知道去哪儿申诉、找谁问责。所以印度的公立医院,看看门诊是挺好的。

我太太怀孕之后,有朋友来关心地询问:“男孩女孩知道了吗,外国人应该能告诉吧?”

医院B超房门口贴着一张大大的告示把我给吓到了:性别选择是犯罪!医生如果私下进行性别鉴定,最高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罚款10000卢比;要求做性别鉴定的家庭成员最高判处五年有期徒刑,罚款50000卢比;孕妇本人不予起诉——还没等你开口问,就先把你的嘴堵上了。

印度总体来说依然是一个农业社会,传统观念上极度重男轻女,再加上嫁女儿有嫁妆负担,由于性别选择导致的男女比例失衡长期以来都是印度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听我的邻居说,如果你们生的是一个男孩,整个社区都会很高兴并祝福你,母凭子贵——这简直是在用社会舆论来影响老百姓对婴儿性别的偏好,尤其是在一些落后地区,生女儿会被看作一种诅咒。

希望归希望,但我一早的预感就是生儿子。

我的预感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有一次去产检,医生提到这个宝宝的时候,用了“he”来指代,很可能是医生说漏嘴;二是因为我们家族或许有某种无法解释的“高概率生男基因”(我知道这种说法不科学),据我所知,我们家族四世12口人就出了我姑姑一个女孩。

在距离预产期10天的时候,医生根据B超情况,将预产期往后调整了,让我太太15号傍晚带着东西住进医院。结果等到15号一直都没动静,我们拎着大包小包去了医院。

我太太直到生产前都还挺灵活的,连医院都是自己走着去的,步行十分钟路程,后来证明医院离家近非常重要,她吃不惯南印度的食物,住院期间的三餐都是我在家做好给送过去的。她在整个怀孕期间也没有买过任何孕妇服装,印度的衣服本身就宽宽大大,孕妇直接穿出门毫无违和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