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在印度看印度电子书 > 第二章 定居印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003(第4页)

第二章 定居印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003(第4页)

一讲到印度的交通,很多人的脑海中首先浮现的肯定是挂满人的火车。实事求是地讲,这种情况确实有,但并不普遍。我在印度坐过许多次火车,看到有人扒车顶的情况,一共也就两次。挂火车、坐车顶的现象倒是在孟加拉国极为常见,很多挂火车的照片拍摄地其实是在孟加拉国。

总的来讲,我觉得在北印度旅行,火车算是一种比较靠谱的交通工具,相对来讲效率最高。坐飞机的话,许多航班都要在德里中转一下,支线飞支线的选择很有限。比方说从瓦拉纳西(Varanasi)到克久拉霍(Khajuraho),相当于从合肥到南京,你得先从合肥飞到上海,再从上海飞到南京,绕了一个圈子。

印度的火车是印度殖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么说,现代印度是英国统一起来的,而英国把整个印度真正统一起来,靠的正是这巨大的铁路网。印度铁路网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铁路网,也是英国留给印度最宝贵的遗产,印度的三条山区铁路和孟买的CST总站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分别拍过两部纪录片《伟大的印度铁路》(TheGreatIndianRailway,2005)和《印度铁路之旅》(GreatIndianRailwayJourneys,2018),不得不说,印度的铁路系统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传奇。

目前印度有20多种不同分类的客运列车,2019年才有第一列高速列车“范德·巴拉特快车”(VaExpress)(23),测试最高可以达到180公里每小时,印度媒体已经吹上了天。然而这种列车运行的平均不到100公里每小时,从德里到瓦拉纳西的762公里路程,需要8个小时,大致相当于我们中国的T字头特快列车的水平。目前最快的“半高速列车”(GatimaanExpress)平均时速据说高达113公里,所以不少印度人在中国坐过高铁之后都惊呆了,300多公里每小时简直不科学啊!最近中国又有了时速62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这对印度人来说绝对是心理层面上的降维打击。在英殖民时期,印度铁路领先中国两个世代,如今中国铁路领先印度两个世代。

印度之前最快的列车是“拉吉德哈尼”特快列车(RajdhaniExpress)和“莎塔布迪”特快列车(ShatabdiExpress)。“拉吉德哈尼”特快列车属于豪华特快,全部是空调卧铺,大部分平均时速七八十公里,最高纪录平均时速97。8公里;“莎塔布迪”特快列车是一种白天的城际对开列车,大多数总里程不超过500公里,最高纪录平均时速89公里,全部是空调座位,一路上供应好几轮茶点。另一种没那么豪华的“杜伦托”特快列车(DurontoExpress),一般平均时速为每小时六七十公里。

根据我的乘坐体会,印度火车速度慢,不完全是机车的运行能力问题,而是调度问题——说白了就是火车多、铁轨少。英国人走后,印度人自己新建的铁路少之又少,前阵子嚷嚷着要修高铁,一直卡在征地环节。这些年,印度人口可是翻了好几番,火车车次大增,原有轨道的运力捉襟见肘。高档的车次之所以能够开得快,是因为停站少,并且行驶过程中等候通行的时间短,具有更高的优先通行级别。

印度绝大多数的普通列车,平均时速只有50公里,乘坐这种火车,其实相当长的时间都处于等待通行状态。均速50公里每小时,意味着500公里路程需要行驶10小时,既然开得这么慢,不就刚好睡一晚嘛。作为旅行者,乘坐这种夜班火车在城际之间转移的效率非常高,一觉醒来就到了一个新的地方。

但火车也有一个不那么确定的因素,就是晚点。

印度火车票可以很便宜,但也可以很贵。

世界上最豪华的火车正是印度的“王公专列”(Maharajas'Express),14节车厢满员只能载八十几个客人,甚至有总统套房,号称“车轮上的宫殿”。王公专列一共开了4条线路,集中在北印度旅游热门地区,最便宜的4天3晚行程,单人价也要2910美元;7天6晚的总统套房,单人价是23700美元,都够去一次南极的了。我无法为大家提供更为详细的描述,因为我也没坐过。

印度的空调卧铺车厢条件还是可以的,采用封闭式的车厢,乱七八糟的人进不来,安全比较有保障,卫生状况也不错。一等空调卧铺(1AC)的价格堪比机票,却依然一票难求,比我们国内的软卧更加宽大舒适,但大多数列车只有寥寥几个铺位。二等空调卧铺(2AC)和三等空调卧铺(3AC)的区别在于2AC是上下两层,每节车厢48个铺位;3AC是上中下三层,每节车厢64个铺位,但印度卧铺票价的设置很不合理,上中下铺都是统一价,订票的时候可以填写偏好,但不让你自己选座,能买到哪个铺具有很高的随机性。而且印度的铁路轨距是全世界最宽的,我们中国是1435毫米标准轨,印度是1676毫米的宽轨,多出20多厘米,因此车厢也比较宽大,除了横着的铺位之外,过道边上还放了一排竖着的铺位。这种边铺无论在二等车厢还是三等车厢都是一样的,价格却是按照车厢等级来收的。因此,假如你付了二等卧铺的票价,拿到的却是边铺,就很亏。空调卧铺里面的最末等是空调经济卧铺(3E),空间跟三等空调卧铺一样,但是不提供卧具。

我绝不建议选择硬卧(SL)过夜,但白天乘坐的话无所谓。这种级别的车厢没有卧具,甚至连窗都关不了,来来往往的闲杂人等非常多,印度人坐火车常会自备一根铁链将行李锁在座位下面。有一次在路上,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子,坐硬卧车厢的时候,整个书包被人顺走,包括证件在内的所有贵重物品都丢了。在外旅行安全第一,空调卧铺至少相对来讲更安全一些。

有人估计要揶揄,印度火车这么慢,你还觉得效率高?50公里每小时的平均时速在我们中国人眼里或许觉得很慢,但你要是坐汽车的话,平均时速可能只有30公里。相隔两百多公里的地方,往往会花一天的时间在路上,占用了白天游玩的时间,因而印度火车的这种“高效率”是相对于公路旅行的低效率而言的。

印度的长途汽车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国营的长途车,最简陋的基本款,票价非常便宜,当然车况也极差,看起来就像一个铁皮盒子装了四个轮子,前后左右都布满了磕碰剐蹭的痕迹(印度的车没有年检,只有个别邦有报废年限的规定,但就算报废的车一样可以卖到黑市)。车厢跟我们的公交车差不多大,每排却有“3+2”五个座位,最后一排六个座位,如果都是一群从小营养不良、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印度人坐着,倒也不显得拥挤,甚至可能还可以多挤进一个人,但这样的座位显然塞不下我,有时候我的膝盖不得不顶着前面的座位,座位前后距离之窄,让人非常难受。

第三种是私营的双层卧铺大巴,卧铺大巴里面还分几种规格,一种是“1+2”,一排三个铺位,一边双人一边单人,每个铺位的宽度有七八十厘米,舒适度相当不错;一种是“2+2”,两边的两个双人铺位都只有120厘米不到,两个人挤在一起睡那是相当勉强;还有一种是上层卧铺、下层座位的混合布局。印度的很多大巴的内饰都是自己装的,堪称100%私人定制。我坐过很多次卧铺大巴,但从没见过内饰布置一样的两辆大巴。

在南印度旅行,我会推荐乘坐这种卧铺大巴。

南印度由于西高止山脉和德干高原等地理因素,丘陵地带较多,铁路不像北印度那样四通八达,一些目的地之间可能没有火车,或者是班次选择有限。作为生态位的填补,南印度的私营卧铺长途大巴很发达,夕发朝至,我个人觉得舒适性更胜火车卧铺,可以在手机应用程序上直接订票,票价按照距离和车厢配置从几十元人民币到一百多元人民币都有,上下铺有差价。记得尽可能选靠前排的座位,因为大巴的后排比较颠。

最近这几年,印度的公路基建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展,但由于基建标准太低,只能说是聊胜于无。印度的所谓高速公路,绝大多数都是非封闭式的,别说非机动车了,就连牛车都能在上面跑,也没有探头监控管理,我好几次看到一些车在高速边上的辅道逆向行驶;为了防止车辆在高速路上随意掉头(中间的隔离形同虚设),印度一些地方的“高速公路”设计成左右两边车道,有不同的高低落差,这些落差至少高达半米,隔离带可能会被破坏,但这个落差就很难逾越了……总之印度的公路也是充满了魔幻气息。在这样的公路上,最高时速只能达到80公里,很多时候即便上了高速也只能达到时速五六十公里。

印度的公路水平跟二三十年前的中国差不多。我记得2004年和同学一起从上海去黄山旅游,我们包了一辆小面包车,开了整整12个小时,一直在山区里绕来绕去;杭徽高速开通后,行程一下子缩短到4个小时,令我唏嘘不已。印度目前大多数地方的路况就好像当年我坐12个小时的车去黄山一样,隧桥工程非常罕见,大部分山区甚至连个混凝土桥都没有,一般都是简易的钢结构工兵桥。

这跟坐火车卧铺的道理是一样的,正因为开得慢,坐卧铺大巴刚好能睡个整觉。那种坐卧铺大巴睡不着的人,在南印度旅行就会很遭罪——坐日间长途车时间太长,而许多地方坐飞机又到不了,可能要不得不放弃一些非常精彩的地方。如果你是全程包车的土豪,固然可以轻松一些,但有些景点之间还是会花不少时间在路上,如果路上没什么风景的话,白天长时间坐车,人会感觉很累。

在不少国家旅行的时候,我都会坐当地公交车在市内观光。但这么多年来,我在印度还是只会坐轨道交通,但轨道交通只有几个大城市才有,跑到小地方就不行了。我至今都没有学会如何在印度乘坐市内公交车,因为许多城市根本连公交站台和站牌的标识都找不到。拿我居住的哥印拜陀为例,眼见着很多公交车在马路上开来开去,可我就是搞不清楚我家附近的公交站究竟在哪儿,有哪些公交车,以及这些车能去哪儿……从没见过站牌。在印度坐公交车简直是一门靠世世代代口耳相传才能掌握的玄学。

好在印度的打车软件十分好用,一点不比国内的软件逊色,而且结合了印度国情,可以选择不同档次的交通工具,如摩托车、三轮突突车、两厢轿车、三厢轿车、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等,而且还有物美价廉的包车服务。对外国人来说,这简直是救人于水火之中的神器。首先,不必担心被宰,有了打车APP之后,我才知道自己以前花了多少冤枉钱。印度的司机一看你长着一张外国人的脸,就会乱加价,而且他们彼此之间很有默契,似乎存在某种价格歧视宰客行规,就算你换别的司机也没用。第二,不必再费劲跟不会英语的司机描述目的地位置,印度的地址往往都十分模糊,很多时候根本说不清楚,有了打车软件让司机跟着导航走就行了,也不怕他耍花样。

目前印度的大城市都可以用打车软件,但一些村、镇级别的小地方可能就没辙了,除非你有魄力重装徒步,否则一般只能认栽。以前在南印度旅行的时候,我乘坐城际之间的国营长途车可能只要几块钱,那时候南印度国营长途车票价一般在每公里一角左右,到了地方之后坐突突车从长途车站到旅馆倒要十几二十元人民币。

那么印度的汽车是不是像传说的那样外面挂人呢?

这个得分时间、地点,一些比较穷的地方在通勤高峰确实会挂人,但总的来说在印度并不普遍。但有一点毫无疑问:印度的超载问题很严重——或者说印度根本没有超载这回事,只要你有本事,往车里塞多少人都行。印度有些地方用一种吉普车拉客,他们“坐满”的标准是12个人,两排座位连司机8个人,后备箱还能面对面坐4个人;坐车顶的现象则常见于北印度一些贫困省份,我见过一种自己改装的载人板车,跟咱们拉货的平板车差不多,但中间有一条横杠专门用于抓握。我见过载人最多的一辆三轮突突车,总共载了15个人,怎么装下的呢?司机左右各2个人,第二排乘客座上装5个人,后面再装5个人。

印度的卡车则都是统一规格的车斗,只论体积不论重量,能装多少是司机的本事。由于路况的问题,印度国内大多数公路都跑不了标准集装箱卡车,我见过高速边上有专门转运的枢纽站——港口卸下来的集装箱,最远就只能运到这儿了,到这儿得卸货下来分装到“印度标准”的卡车上,然后才能继续运送到印度各地。印度的卡车出厂的时候只有一个底盘和半个驾驶舱,所有外壳都由自己定制打造,一辆辆都被印度式审美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停在一起可以举办选美大赛。这是南亚特色。

所以,在印度阅兵式上大家喜闻乐见的一辆摩托车载一个排的“杂耍表演”,在印度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他们平时通勤就是这样的。在印度,一辆平板小摩托坐4个人很常见,坐五六个人我也看到过,有时候还能看见人抱着一只羊之类的。

鉴于平时出门坐车就已经足够刺激了,云霄飞车之类的游乐设施在印度是没有市场的,人家想体验云霄飞车直接扒火车就行了,还不要钱。印度的游乐场里最刺激的东西打死你也想不到,是摩天轮。

如果你以为是咱们公园里谈情说爱的浪漫摩天轮,那你就错了,印度游乐场里的摩天轮堪称夺命摩天轮。我这个人坐什么云霄飞车都不怕,但坐了印度的夺命摩天轮之后是吓得屁滚尿流逃下来的。首先,摩天轮座舱是开放式的,就一圈栏杆,没有门也没有保险带;然后它转起来的时候快得就跟风火轮似的,开放式座舱会不受控制地大角度摆动,你得死死抓着栏杆,不然就可能被甩出去……在我被吓得脸色煞白的同时,那些印度人却依然谈笑风生。

这种日常性开挂造就了印度阅兵仪式上摩托车杂耍,他们不用专门从杂技团找人,随便拉个人就能上。摩托车乃是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印度男生都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摩托车——而且不能是平板摩托,必须是骑起来轰隆隆的那种真正的大摩托。印度人的审美要求男性非常阳刚,所以大家会发现印度男明星里面是没有“娘炮”类型的,而最能烘托出这种男性阳刚特质的,莫过于骑上一辆摩托车了——集爆发的速度、狂野的力量、机械的美感于一体。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