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个时候,印度人照旧用恒河水洗刷,于是就出问题了。一份2011年的报告指出,当时正值瓦拉纳西的朝圣季,朝圣者和当地居民每天要往恒河排放2亿公升未经处理的污水。在瓦拉纳西的恒河段观察到每100毫升水样里有150万个大肠杆菌,而作为洗澡用水的安全标准是500个,超标3000倍;观察到的峰值超过1亿个,超标20万倍,彻底爆表(网传超标100倍的数据是在更上游的地方)。在恒河洗澡、刷牙、洗碗的人群中,水源性和肠道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达66%,包括霍乱、痢疾、甲肝、伤寒等,印度人也并非传说中那样百毒不侵。
这下大家就明白为什么2012年我会连滚带爬逃出瓦拉纳西了吧?
这是我在瓦拉纳西见到过的最脏的小巷
新任政府上台之后,下了大力气整治恒河。新任政府领导人是非常虔诚的印度教教徒,对恒河的感情很深。而抛尸恒河的现象,在2012年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了。恒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新变得干净起来。
印度政府虽然办事效率低,经费也难免会被贪污不少,但治理恒河这件事,他们这十年来至少一直在做,恒河的水质也确实大有提高。
那么从前的恒河有多干净呢?当时英国人殖民印度期间,曾用恒河水补给远洋船队的淡水,并且他们发现恒河水可以放置很久而不变质。现代研究的解释是因为恒河水的含氧量特别高,自净能力非常强。古代的印度人无疑更早就发现了恒河水不易腐坏的特质,一传十十传百,恒河水的这种“不腐”特质自然被爱讲卫生的印度人顶礼膜拜,其净化能力也从物质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
而早在公元前4世纪,当时的孔雀王朝就已经在恒河流域开凿运河、修建水坝以用于水利灌溉。后来的印度统治者也都在不同时期修过运河,让恒河水得以恩泽更广大的区域。再加上夏季消暑等用途,印度人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对恒河有着巨大的依赖,对恒河的感情实在是要比其他大河文明深厚得多,对恒河的崇拜和献祭也就成了一种广泛存在的文化现象。
印度人对恒河的这种崇拜甚至发展成了全民臆想,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住在恒河边上,于是一些当地的河流也会被假想为恒河;而凡是印度教仪式中有需要水的环节,这些水都会被假想成恒河水(GangaJal)。毛里求斯有个圣水湖“GangaTalao”,就被当地的印度移民通过各种“神谕”和仪式变成了“恒河的一部分”。对虔诚的印度教信徒来说,只要是水,就具有恒河水的全部属性。
恒河对印度人的意义实在太重大了,恒河作为一条圣河,在印度教世界观中的宗教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恒河从天界降临,因此它是连接凡间和天界的通道,通过恒河可以建立起与神沟通的纽带,获得来自天界的赐福与力量。
2。恒河最终沉入海洋之下的冥界,因此它也是连接凡间和冥界的通道,具有救赎亡者的力量。将逝者进行水葬,或者将骨灰沉入恒河,便能获得救赎。通过恒河可以建立起与先祖沟通的纽带。
3。结合前两点,印度教认为恒河同时在天界、人界、冥界这三个世界中流动,成为印度传统中的“往来三界的使者”(3),是神灵、凡人和亡灵世界的交界点(Tirtha)。
4。印度教相信流动的水是最具净化力的,它可以吸收污物和杂质并将其带走。而恒河的净化力不局限于物质,更可以净化心灵和精神,能洗净沐浴者的罪恶。
5。湿婆大神用自己的头发承接恒河的降临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至今都在持续发生。恒河作为一种连续的、移动的、难以预测的能量,被视为毁灭之神湿婆的力量在人间的显现。恒河是直接与湿婆相连接的纽带,通过恒河水可以感受、品尝、吸收湿婆的能量。
6。恒河女神在印度教中具有母亲般的品质,她接受一切、包容一切、宽恕一切,被视作众神的母亲,具有永恒的神性。
从前的印度人不懂得大气水循环的原理,结果为一条河编织出如此之多瑰丽梦幻的故事,着实令人叹为观止,估计李白也不得不服。
能够说出这么多名堂来,这跟印度教的泛灵论息息相关。理解了恒河崇拜,你才能进而理解为什么印度人会去拜一棵树、一块石头等自然界的事物,在印度教中,这些都可能被认知为某种能量的显现、某个神灵的化身,或者是沟通另一个世界的桥梁。
我们总觉得印度这个国家很不可思议,跟现代文明似乎格格不入。印度教是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很可能在四千年前就已起源,印度教的世界观亦基于一些相对原始的对世界的理解,核心可以归纳为四点——灵魂永存、万物有灵、善恶有报、转世轮回。在这种世界观的指引下,难免就会有一些不为无神论者所理解的行为和现象。
恒河溯源
来过印度之后,我对印度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看了纪录片《恒河》,令我对恒河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这部纪录片,我才知道恒河的起源,以及与恒河相关的诸多印度教圣地。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纪录片的关注点侧重于生态更甚于文化,我对恒河的兴趣,则主要是集中在宗教和文化方面,于是决定自己去实地走访一番。
在游历印度的过程中,我有幸去了恒河流域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远远谈不上全面,但多少比游客稍微深入那么一些,勉强能对这条传奇的大河分条析理一番。
毫不夸张地讲,恒河的旅程如同史诗般波澜壮阔。虽然长度只有2700公里,但流域面积极为广阔,很多名不见经传的支流在当地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大河。喜马拉雅南麓、德干高原北部发源的大部分河流都会汇入恒河,我们在笼统意义上所讲的北印度,基本上指的就是恒河平原再加上拉贾斯坦。
我过去也和许多人一样,以为恒河的源头在中国。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跟那个关于冈仁波齐的说法有关。传说我们西藏的冈仁波齐就是佛教中的须弥山,在山脚下向四个方向发源了四条以动物命名的大河——狮泉河(森格藏布)、象泉河(朗钦藏布)、马泉河(当却藏布)、孔雀河(马甲藏布),这四条河最后变成南亚三大河——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狮泉河是印度河的上源,这条河夹在世界上最高的两条山脉之间——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狮泉河(SenggeZangbo,音译为森格藏布)是藏语的叫法,印度人直接管这条河叫印度河(IndusRiver)。印度河在喜马拉雅西端的南迦·帕尔巴特雪山(NangaParbat)下拐了个弯,一路奔向阿拉伯海。
象泉河发源于玛旁雍错附近,流经札达县之后,进入印度境内的喜马偕尔邦,最后在巴基斯坦境内汇入印度河。所以狮泉河和象泉河其实都是印度河的上源。
马泉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上源,喜马拉雅北边和冈底斯山脉发源的河流,大多汇入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在喜马拉雅东端的南迦巴瓦雪山(NamchaBarwa)下拐了一个大弯进入藏南,然后再进入印度的阿萨姆邦。印度把这条河叫作布拉马普特拉河(4),最后跟恒河在孟加拉湾交汇。
剩下的孔雀河便是传说中的“恒河源头”,孔雀河在阿里普兰县附近发源,流经普兰县后进入尼泊尔后叫作加格拉河(Ghaghra),全长1080公里,最后汇入恒河。然而孔雀河并不算恒河的上源,只是庞大的恒河流域的一条支流。
恒河真正的源头在加瓦尔喜马拉雅山脉(GarhwalHimalaya),隶属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一部分。加瓦尔山脉由于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每年季风带来的水汽造成了大量的降水,孕育了多条活跃的海洋性冰川。7075米高的萨埵班特峰(5)周围的冰川流向四面八方,是许多条支流的发源地,北部的支流进入中国,然后汇入了象泉河,其他的支流汇聚到一起,最后形成了恒河。东、南、西方的三条主要支流源头附近各有一个印度教圣地——伯德里纳特(Badrinath)、凯达纳特(Kedarnath)、甘戈特里(Gangotri),这正是恒河源头最值得探访的三个地方。
要说明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恒河源头圣地有四个,除了这三个源头之外,还得加上一个亚穆纳河(Yamuna)的源头亚穆纳源(Yamunotri),并称“小四圣地”(6)。之所以叫小四圣地,是因为印度还有另外一套“大四圣地”的朝拜路线。但我那次由于时间关系没去亚穆纳源。
恒河源头的小四圣地,其实分别对应了印度教最重要的三个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