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在印度看印度在线阅读 > 第五章 从头细说恒河002(第3页)

第五章 从头细说恒河002(第3页)

在印度很多地方,吃肉、喝酒的约束较多,瓦拉纳西的旅游开放得早,慢慢也就默许了这些行为。

瓦拉纳西的恒河沿岸一共有88个河坛(Ghat),大部分还在使用中,河坛的作用主要是沐浴和祭祀,有两个河坛专门用于火葬。

瓦拉纳西最神圣的河坛是马祭河坛(DashashwamedhGhat),这个地名我到现在还念不清楚,不过你在当地只要跟人说“MainGhat”,大家就都知道了。这个河坛的来历也很传奇,一说是当年梵天为了迎接湿婆而创造的;又一说是梵天曾在这里搞过马祭,献祭了十匹马,这跟在上篇里写到的萨迦拉国王的马祭(AshwamedhaYajna)是一样的。“Ashwamedha”是一种需要用到马的祭祀仪式,这个仪式的规则非常复杂,这里不再赘述。“Yajna”是崇敬、奉献的意思。古印度作为农业社会,估计马是很珍贵稀有的牲畜,所以马祭才那么隆重。

有的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疑惑:“你刚才不是还说梵天让湿婆砍了一个头吗?为什么还对湿婆这般毕恭毕敬?”

人家神话就是这样讲述的,说是梵天虽然被砍了一个头,但还是与湿婆和好如初。

马祭河坛每晚都有恒河夜祭,凡是到过瓦拉纳西的游客一定都去看过恒河夜祭,逢周二和宗教节日都会有特殊的祭祀表演。

虽然每天晚上都有表演,祭祀看台依然座无虚席。恒河夜祭的观众席在河岸的这边,但祭司们面朝恒河表演,完全无视那些观众,因为他们真的把这个当作一场献给神的祭祀表演。

恒河夜祭的核心是火,祭司们使用不同的法器挥舞着不同形式的火焰,从香柱到烛台,再到火盆。因为这本身就是一场“烈火祭”(AgniPooja),献给湿婆、太阳神、火神、恒河女神,以及整个宇宙。“Agni”是印度教中的火神阿耆尼,“Pooja”是祷告、祭祀的意思。另外,“Agni”一词在梵语中就是烈火的意思,和拉丁语的火(Ignis)有明显的同源性,英语中点火(Ignite)的词源亦来自于此。

之所以有大量火元素参与到当地祭祀活动中,正因为现代印度人是从中亚迁徙而来的雅利安后裔,印度教与拜火教同源。

中亚及西亚地区会发展出对烈火的崇拜,有其必然性,那边油气田储量丰富,天然气从地表泄漏被点燃,日夜不停地燃烧。缺乏地质知识的古人理所当然会把这种现象视为超自然,为这种“殊胜”的特征,编一些“殊胜”的故事出来。试想两三千年前,当时的人类看到这一无法解释的神奇景象,会产生怎样的联想?除了神的力量,还有什么能让火不借助任何燃料凭空燃烧呢?这从地底升起的火焰,是否意味着还有一个烈火熊熊的地下世界呢?

我在阿塞拜疆的时候参观过当地的火神殿(Ateshgah),这里过去有七束“永恒之火”。后来当地进行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永恒之火”在1969年宣告熄灭。如今你到这个地方依然能看到“永恒之火”,只不过底下多了根市政天然气管道,只有开放参观的时候才点火。

令我感到惊讶的是,这座远在里海边的火神庙里,居然有好几幅梵语、旁遮普语的铭文,提到了湿婆和象头神(Ganesha)。有人认为这里本身就是一座印度教神庙,因为过去神庙顶上插着一根三叉戟(Trishula),此乃印度教的重要象征。

野外自燃现象

印度教继承了中亚雅利安原始宗教中对火的崇拜。印度教中的火神阿耆尼具有三种形态——普通的火焰,闪电,以及太阳的光和热,这种三重性使火神成为人与神之间沟通的使者。在如今的各种印度教文化和传统中,火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几乎所有的宗教仪式都伴随着火焰。具体有如下的表现:

?在庆祝新生命的诞生、祭祀和祷告时都需要点燃油灯;

?婚礼中最重要的仪式“Saptapadi”(七步),需要夫妇绕着火堆转圈;

?最重大的两个节日洒红节(Holi)和排灯节(Diwali)都有和火相关的仪式,火象征着非常神圣的能量;

?火是人与神之间的信使,可以通过火焰向神进行献祭;

?通过火化尸体,烈火可以触发物质和精神的循环,在燃烧遗体的时候,人得以重生;

?火焰是知识和智慧的象征,可以摧毁无明和妄想。

印度教可以说是完美地融合了水与火这二元对立的两大元素——水和火既是毁灭的力量,又是净化的力量,同时还是创造的力量。这种对水与火的崇拜在琐罗亚斯德教也同样存在。

印度教中的苦修、冥想、禁欲文化也与火有关。在梵语中,苦修一词是“Tapas”,梵语中的词根“Tap”有加热、温暖、燃烧的意思。古代的印度哲学家观察到生命孕育需要热量,比如母鸡孵蛋,从而认为是热能催生了变化,使鸡蛋变成小鸡。并且这种热能必须是温和的、持续的,不然鸡蛋就熟了。于是“Tapas”一词就有了修行、苦修的含义,通过持续的能量来使自己得到升华和重生。所以印度教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给予时间和能量,生命就可以发生蜕变。而火的热能是这一切能量的根源,是印度教非常核心的要素。

烈火除了物理形态的光和热之外,印度教认为人的体内也有三种业火:怒火(Krodha-Agni)、欲火(Kama-Agni)及饥火(Udara-Agni)。也就是说,当你有冲动要打人骂人或是要吃东西,都是因为你身体里业火的能量在催动,这些业火是造成你痛苦的根源。通过苦修和禁欲,将把这些业火转换成人的精神能量,而不是任由其燃烧释放,才能得到精神上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印度教跟佛教一样,具有非常深层次的哲学思考,两者在长期的共存历史中,互相学习和影响,只不过这些枯燥的内容往往为人所忽视。

鉴于曼尼卡尼卡河坛的“殊胜”,印度教教徒相信在这里火化,然后将骨灰倾倒进恒河水中,就能从轮回中得到永恒的解脱(Moksha)(24),这种加持力在整个印度教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帕斯帕提纳特神庙(Pashupatinath)虽然也有河坛火葬的习俗,然而殊胜性不可望其项背。许多年迈的信徒在临死之前会想方设法从全国各地来到曼尼卡尼卡河坛,在这里度过他们最后的日子,相信自己可以从轮回中解脱的心理安慰,让他们对死亡无所畏惧。

我第一次到瓦拉纳西的时候,就住在曼尼卡尼卡河坛附近的辛迪亚河坛(SdhiaGhat),任何时候从房间都能望见火葬台日夜不息的烟火。那种氛围有说不出的诡异,第一次感觉自己距离另一个世界这么近。

曼尼卡尼卡河坛是瓦拉纳西骗子出没的重灾区。瓦拉纳西严禁拍摄火葬(这种禁止并非完全出于宗教原因,而是因为游客实在太多,如果允许拍照,势必会造成火葬现场的混乱),但难免会有初来乍到的游客管不好自己,抱着侥幸心理去偷拍。然而只要游客一接近火葬区,就会被小混混们盯上,如果他觉得你拍了照片,立马会冲上来跟你纠缠不休,比如自称是工作人员,要抓你去见警察。很多游客为了息事宁人,只好破财消灾。还有些人则会声称只要你给钱,他可以带你去拍。我的建议是,如果你非要拍,可以在坐游船的时候拍,小混混总不可能跳下水来抓你。

还有一种骗子自称是导游,可以免费带你参观河坛。他会把你领到火葬台边的“死亡之家”,这里会有一些从全国各地来等死的老年人。接着他会开始卖惨,说这边的护工都是志愿者,没有收入,要你给他们捐钱;他还会将火化尸体的费用夸大数十倍,要你资助那些老人买木柴(实际上木柴只要几十块钱)。

瓦拉纳西虽是圣城,可这里有一些人心安理得地坑蒙拐骗。不过好在他们只是骗点小钱,你就算被纠缠上了,只要态度强硬,对他们凶一些,都是可以脱身的。我第一次来这边时,被层出不穷的骗子搞得七荤八素。后来摸清了他们的套路,才能坦然自若地欣赏这座恒河边的圣城所特有的韵味。

入海

黄河的水一路越流越少,恒河的水却是越流越多,由于水量太大,到了下游开始分流。

恒河的入海口就跟源头一样凌乱,在西孟加拉邦,恒河分离出第一条分流——胡格利河(Hooghly),加尔各答便坐落在胡格利河畔。胡格利河是西孟加拉邦的命脉,当年东印度公司通过这条河深入整个北印度的内陆,建立起殖民商贸网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