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在印度看印度在线阅读 > 第五章 从头细说恒河(第1页)

第五章 从头细说恒河(第1页)

第五章从头细说恒河

我头一次去印度是在2012年被小伙伴忽悠去的,当时我对印度这个国家几乎一无所知。隐约知道有粉、白、蓝、金四色城这么一回事,但搞不清楚具体在哪儿,因为这些地方在地图上并不叫“白城”“蓝城”等,甚至连泰姬陵在哪儿都不知道。但恒河边的圣城瓦拉纳西,我是知道的,听起来很牛的样子,于是我雄心勃勃地定了个目标:“去印度两个礼拜,我至少要在瓦拉纳西待一个礼拜!”

离开德里第一站,我去的就是瓦拉纳西,住了两天就被现实狠狠打了脸,最后连滚带爬地逃出了瓦拉纳西——恒河上浮尸逐浪,街巷里屎尿横流,牛狗猴无所不在,坑蒙拐骗前呼后拥。

可后来,瓦拉纳西成了我在印度最迷恋的地方之一,前前后后去了不下十次——因为那里是恒河文化的集大成之地。

第二次去瓦拉纳西的火车上,我遇到一个看起来非常知性优雅的印度老妇人,于是向她请教:“为什么恒河明明这么脏,印度人还要奉之为圣河,在里面喝水洗澡呢?”她说:“你不能从物质层面上来理解恒河,恒河的洁净是精神层面上的,而不是物质上的。”

所以,其实印度人自己也知道恒河水脏,但他们依然有勇气畅游恒河、畅饮恒河水。印度人十分忌讳屎尿之类的秽物,唯独对恒河百无禁忌,这背后的缘由就很值得探究一番了。

了解恒河文化,是理解印度教世界观的一把钥匙。当你明白为什么恒河在印度会成为一条圣河,也就能够理解印度的一些奇特现象了。

恒河之水天上来

印度教的传说,恒河原本是一条在天界的河(很可能就是银河)。关于这条河如何从天界下凡,有一个细节丰富的故事:

从前有个国王叫萨迦拉(Sagara),有一天就问他的上师:“我凭什么这辈子能做国王呢?难道上辈子做了极大的善事?”上师跟他讲:“你上辈子是个很穷的婆罗门,有一个女儿。你什么彩礼都没收,就把你珍爱的女儿献给了别人家(Kanyadaan,一种印度教的婚礼仪式),这是天底下最大的功德之一。”萨迦拉听了以后惊呆了,心想我只不过是嫁了一个女儿,这辈子就当上了国王,要是多嫁几个女儿那还了得!立马动起了投机取巧的歪脑筋,决定通过苦修(Tapa)向辩才天女(Sarasvati)索要六万个女儿。

天帝因陀罗(Indra)一看萨迦拉动了真格,心里有点慌:这件事要真让他办成了,这功德大得足以逆天改命,到时候连自己天帝的位子都得让给他坐。因陀罗就去跟辩才天女串通,当萨迦拉提要求的时候,后者坐在他的舌头上,让他把Putri(梵语,意为女儿)说成Putra(儿子)。后来因陀罗的阴谋得逞,老母鸡变鸭,萨迦拉得到了六万个儿子。

萨迦拉国王不死心,后来又组织了一次祭祀(AshwamedhaYajna)来求福报,祭品是一匹马。因陀罗再次从中作梗把马偷走,栽赃给圣人卡皮拉(Kapila)。萨迦拉派他的六万个儿子出去找马,却找到了正在闭关冥想的卡皮拉,把卡皮拉吵醒了。由于他们不尊重伟大的圣人皮卡拉,遭到了诅咒,瞬间化为灰烬(参考《夺宝奇兵之法柜奇兵》),且永世不得超生。

萨迦拉有个孙子叫跋吉罗陀(Bhagiratha),得知这六万个叔叔的悲惨遭遇,跑去喜马拉雅苦修了一千年,请求恒河下凡净化罪孽,救赎他的叔叔们。恒河女神表示,她的力量太大,如果直接冲击下来是要毁天灭地的,只有湿婆能承受。跋吉罗陀找到了湿婆,又用自己的苦修换取了湿婆的帮助。湿婆把头发散开,让恒河水冲击到自己头发上,于是恒河水的巨大冲击力便随着头发散开了。像一个导流系统一样,将恒河水分散到不同的源头支流,最后这些支流又汇到一起。

恒河降临的故事虽有不同的版本,一些细节说法有差异,但基本上大同小异,上面这个版本是我参考不同的中英文版本后自己理解组织的。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默哈伯利布勒姆(Mahabalipuram)有一块世界上最大的单块岩石浮雕,其主题便是描绘“恒河降临”(DestofGanges)的场景。

许多印度人都极为笃信神话故事——咱们觉得这是神话,但印度人自古就不修史,于是就把史诗故事当成历史(关于这点,后面的章节还会细说)。仅仅是通过恒河下凡这个神话故事,就能解释印度的很多社会现象。

1。嫁女儿不收彩礼是极大的功德。印度早期有彩礼制度,结果最后变成了事实上的“卖女”。后来一些婆罗门想出了“Kanyadaan”制度(1),鼓励大家白给女儿不要收彩礼,还把这种制度的合理性编进神话里。结果矫枉过正,彩礼原本可以平衡男女双方家庭的不对等,没彩礼可收就导致父母不愿把女儿随便嫁掉,都希望找个更高种姓的好人家。从此好人家变得抢手,攻守之势异也,妥妥演变成了嫁妆制度(另一种联姻的平衡方法)——解释了为什么其他地方嫁女儿至少不会让女方“亏钱”,印度却是嫁女儿赔钱;

2。苦修是万能的,几乎可以实现一切愿望——解释了为什么印度会有这么多变着法儿折磨自己的苦行僧(Sadhu);

3。在印度很多人的道德观里,做善事可以是纯粹为了求善报的利己主义,为了利己而损人也是没问题的,即便是天神也有这样的道德问题(就跟希腊诸神一样)。释迦牟尼当年在婆罗门教基础上创立佛教的时候修正了这个问题:在佛教中如果你做善事的目的本身是为了求善果、求回报,被称为“有漏福报”,是不作数的;

4。恒河有着超强的净化力,可让罪人升天解脱——解释了为什么印度人对恒河水这么痴迷。

这种“超强的净化力”,所反映的是印度文化对水的清洁作用的依赖。

大多数人对印度的印象就是脏,其实脏只是印度的表象,并没有看到其本质。这个我在之前关于“种姓”和“洁净观”的章节里都写过,他们只是对干净的定义与我们不同;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过去印度人口远比现在少,在野地里大小便、在河里洗澡也不至于造成环境污染。这些年随着城市化和人**炸式增长,才变成了一种不合时宜的传统。

“清洗”是印度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想象一下16世纪一个印度教教徒的生活,每天早上出门,提着一罐水去树林里上厕所,然后到附近的小河里沐浴更衣,洗漱干净之后,去寺庙中祷告。每天的主食是各种谷物和豆子,不吃肉食,每顿吃多少、做多少都有规定,不会有剩饭剩菜留到下一顿。

各种古代文明里面,罗马是特别注重公共卫生的,超前地发展出公共浴室和公共厕所,对罗马帝国来说,这些都是文明的象征;印度则特别注重个人卫生,但这纯属环境所迫——你倒是在这么热的地方不讲卫生试试,各种传染病、皮肤病、寄生虫病分分钟可以致命。

我第一次跑去瓦拉纳西的时候,发现当地有很多狗都患有皮肤病,因为那边天气炎热加上环境肮脏。假如印度人真的像一些传闻中那么不讲卫生,恐怕他们自己已经先被恶心“死”了。印度人只是把公共卫生搞得很糟,个人卫生却毫不含糊。

由于地处热带,印度人很早就观察到,如果生活和饮食不讲卫生的话,容易让人生病的现象,同时也观察到传染性疾病的现象。因而在宗教经典中定义了大量“洁净”与“不洁”的事物,并且采取最原始的传染病隔离措施——种姓,以及不可接触的贱民制度。这在各种古代文明里面是绝无仅有的。

印度人对个人卫生和居家卫生的执念是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仅限个人和居家),如果你来过印度,就会发现印度人超级喜欢洗刷。他们热衷于清洗各种东西,因此生活中离不开水,而水在印度也被认为是非常神圣的东西,印度到处都有免费的饮用水(2),坐飞机也可以带水过安检。绝大多数农业社会的生活核心就围绕着一个“吃”字,但印度社会的生活核心除了“吃”还有“洗”,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人肯定要说:“印度的水那么脏,用脏水洗东西不是越洗越脏吗?”

恒河水真正变脏也就是进入工业文明之后的事。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口大量增长,印度在经济上进行了改革开放,新兴工业野蛮生长,却没有相应的环保措施。特别是恒河沿岸有个叫坎普尔(Kanpur)的城市,制革业发达,有150多年的历史。这个地方早期可能规模也不大,对恒河的污染留下的记录很少。要知道制革和造纸一样,都是超高污染的行业,需要大量用水,而印度的特点又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居多,难以集中管理和治理,坎普尔在污染恒河这件事情上出了名。再加上其他各种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排放、传统的丧葬习俗,从1990年到2012年,恒河一度非常可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