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在印度看印度在线阅读 > 第三章 我在印度这一年(第3页)

第三章 我在印度这一年(第3页)

由是之故,我每次到印度还得申请签证。理论上讲,在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我已经有资格拿OCI,但最终印度政府会不会签发还是个未知数。

印度这个国家有些奇怪,没有家属签证,像我这种情况适用的签证叫作“EntryVISA”。然而南亚其他国家的难民,适用的也是这个“EntryVISA”。总之,只要你能够主张足够的居留在印度的理由,你就可以申请“EnrtyVISA”,这就导致这个签证的审查非常严格。

2019年10月我来印度之前,去上海印度领事馆问了一下,工作人员说这个签证需要等两个月。但我当时的时间不够,赶着回印度,于是继续使用原来的一年多次旅游签证,一到印度马上就去申请签证转换。

由于印度移民局的办事效率极低,过了半年都没弄好。2020年2月底,我去金奈移民局进行“面试”,3月的时候,移民局说保证会给我新签证,紧接着印度爆发疫情封了国,整个印度停摆,签证被搁置。我当时就预计到,签证的事可能要悬。果然到了7月的时候,移民局毫无预兆地在他们的申请网站后台把我原来签证转换的申请删除了(也没说拒签),直接给了一份“ExitPermit”(离境许可),要求我在国际航班开通后的一个月内离境(虽然2020年年内都不一定会开通)。

等了十个月,突然来了这么一个操作,可谓始料不及。我太太立马打电话给移民局,质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在我们家里,我是一个特别佛系的人,而我太太则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平时一直都是我唱红脸、她唱黑脸这样搭档。凡是需要跟人争吵辩论、讨价还价的事情,她都会主动请缨,而且她一直认为自己比我更懂得如何跟印度人打交道。

经过我太太电话和邮件的狂轰滥炸,移民局说是因为材料里的某件公证书少了领事认证。

关于认证公证这档子事,大多数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容易接触到,我先解释一下。在咱们国内,有时候需要证明某个文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首先得去做“公证”。公证之后,这个文件才具有法律效力。

但是如果这个文件要在国外用的话,怎么办呢?那就得先翻译成使用国认可的语言,然后做公证。

可外国人怎么知道这个公证书是不是真的呢?这个文件要在使用国生效,就得先拿到该国使领馆做的“领事认证”。

可领事怎么知道这个公证书是不是真的呢?在领事认证之前,要先把公证书让外交部做一下涉外认证,然后各国领事才会帮你认证这份文件,使其具有在该国使用的效力。

所以一份中国的文件或证书要在国外使用,必须遵循以下步骤:

1。在文件签发地的公证处进行涉外翻译公证,要跟他们说明这是涉外文件,这样就会给你一份用于涉外认证的密封副本;

2。公证完成之后将密封副本送去做涉外认证,在上海是送到出入境管理局办理;

3。拿回贴有外交部贴纸认证完毕的文件,最后送使领馆做领事认证。

这个“公证+双认证”的流程,在世界各国都差不多,虽然繁琐但还算是比较合理的。我那时候在上海把前两步做完了,拿着外交部认证过的文件去问印度领事馆,领事馆的人说“这样就可以用了”——然而正是这句话让我产生了误解,领事馆人员的意思是“这样就可以在上海的印度领事馆用了”,但并不是说“这样就可以在印度用了”。我理解成后一个意思,所以当时就没有做领事认证。

在印度,领事认证有时候需要,有时候又不需要。我一开始交材料的时候其实审核已经通过了,还信誓旦旦地保证会给我签证。过了十个月才突然跟我说材料有问题。

于是在7月的时候我又赶紧把公证书快递回上海做领事认证。因为当时大多数快递都停摆了,于是我用DHL把文件寄了回去,花了两百多元人民币。平时用DHL寄包裹也只要两百多元人民币,而文件通常都是包裹的半价(2)。

快递的时效性很好,中间在曼谷中转了一下,只用了四天就到了上海。领事认证也很顺利,送进领馆当天就认证好了。我心想,反正都要从上海再把文件寄回来,一样是寄,不如几样东西一起寄。后来证明这种想法纯属“想当然”。

我在这边确实有些需要的东西:第一是一副眼镜,原来那副眼镜在二月份下海游泳的时候被海浪卷走了,后来一直戴的是备用眼镜。为什么眼镜都要从中国买呢?因为我家这边配不到变色的近视镜片,而印度的太阳又有点大。在市中心的商店或许能找到,估计价格是国内的三四倍,而且还得花时间。第二是我四月份的时候把原来的手机屏幕摔碎了,后来一直用备用手机。在印度显然很难找到华为的屏幕配件,必须从中国买。

这两个都是易碎品,我让我妈找点衣服包一下做缓冲,因此包裹里面只有四样东西:一份文件、一副近视眼镜、一块手机屏幕及一些衣服,总重0。47公斤,还不到500克,正好是承运的起步价。

鉴于在非常时期,我最早先尝试走中国邮政渠道,邮政倒是收下了,普通快递的邮费是163元。结果在海关安检的环节被退了回来,说是包裹有磁性。然而一共就这么几件东西,可以确定不含磁铁,除非金属都算有磁性,说不定人家就是不想承运。那好吧,大不了联系其他快递,既然DHL能够寄过来,那总能寄回去吧?

然而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国内DHL说只接受印度注册客户的预约包裹,我们在DHL上注册并填好信息之后,最后却下不了单,大意就是无法承运从中国寄到印度的包裹;接着我找了FedEx和UPS,直接就说由于种种原因寄不了;最后找了顺丰国际,填好信息之后下单时却说“交通管制”寄不了。

就在我打算放弃的时候,突然灵机一动:没办法直接从中国寄到印度,那我从第三国中转一下不就行了?

盘算了一下,刚好有朋友在曼谷,从那边中转的话,从路径上来看显然是最合理的。跟朋友都说好之后,安排了顺丰国际取件,从上海到曼谷预估费用93元,实收217元,看来非常时期国际快递价格都翻了倍。不过顺丰国际时效性不错,三天就到了。

倒是从曼谷寄出来费了一番周折,找了当地的DHL,没想到DHL对于内容物有着近乎偏执的分类填写要求,光是眼镜下面就有十几种分类。当然也少不了要声明价值,我朋友声明的总价值为900铢,合197元人民币。但让我没想到的是,从曼谷寄到哥印拜陀,快递费居然要3168铢,合694元人民币,是上海寄到曼谷的费用的3倍还多。

两段的快递费加在一起九百多元钱,即便是如今这样的非常时期也令我大跌眼镜。但这还没完呢,快递到印度以后,印度海关打电话给我太太(收件人写的是她),问这里面究竟是什么东西。由于DHL的包裹内容分类里面并没有文件、证书一类(理论上文件都是单独寄的),当时就填写了一个类似于“纸制品”的分类,印度海关对此非常困惑。里面的每一样东西,海关都询问再三,并且还要详细写下来用邮件发给他们。

最后印度海关还是开出了2919卢比的税单,合人民币272元,是声明价值的150%。我的这些东西,从淘宝上买也就六百多元,就算印度海关火眼金睛明察秋毫,它也至少征了50%的税,也不知道按的是什么标准。

所以这个包裹从上海到南印度总共支出了1183元,赶上机票打折的时候,都够单程飞一趟了。在我经济拮据的七月份,这笔钱出得还是非常心疼的。

不管怎么样,现在我的申请文件已经无可挑剔,于是继续向移民局申诉。金奈移民局倒也确实在做事,收到我的申诉之后,派人上门来调查了三四次,了解了我的实际情况。按照他们的说法,之所以不发签证,完全是因为当下的疫情。可他们又反复调查我生活在这边的钱是从哪儿来的,我说我写微信公众号挣生活费,于是他们要了我的微信公众号文章链接。我说我跟这边的中国家庭换钱,于是又要了我所有的换汇记录,大概是想通过我挖出地下钱庄洗钱的线索。

这些事情着实有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我拿不到签证,我只能希望真的是因为疫情。

讲这个关于签证和快递的故事,只是想从侧面给大家看看,在疫情等大背景下,“逆全球化”的操作会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有不少跨国通婚的夫妻,或者在跨国公司工作的职员,目前都面临分居、失业等状况。有些中印家庭的夫妻一年没见,或者孩子生下来一直都没见过爸爸……什么事都有。相比之下,我已经足够幸运,至少衣食无忧、夫妻团聚。

从没想到会把孩子生在印度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