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
《计出无奈》问世后,评论家们对书中“乡村人物与风景”的部分给予大量好评。这种风向促使哈代尝试去写一个完全关于乡村生活的故事。于是,被评论家认为“堪称乡村油画”的《绿荫下》问世了。同年,略带忧郁色彩的《一双蓝眼睛》也以连载的形式出版。良好的社会反响无疑给了哈代极大的鼓舞,哈代确定了自己以“乡村”为主要背景的创作路径,全身心地投入了文学创作。
《绿荫树下》手稿
1874年
很快哈代又投入新小说《远离尘嚣》的创作中。《远离尘嚣》一经连载,就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好评。在杂志披露他是作者后,很快就有编辑和出版商与他接洽,给予他丰厚的报酬并开展一系列的采访活动。《远离尘嚣》的成功使哈代跻身当代小说家的前列。
1878年
哈代在《还乡》的写作过程中,开始对绘画产生兴趣。这种兴趣既是因为他自发的兴趣,也是因为了解绘画能对他的创作提供助益。这种对绘画的兴趣及思考也在他的小说中得以显现,例如哈代在《还乡》的第一章就对荒野进行了绘画意象方面的解读,这种对乡村风景的独到解读,也在他之后的创作中不断延续。
1881—1883年
疾病的痛苦成为哈代这一时期的主旋律。在哈代生病期间,妻子艾玛扮演了护士、管家、秘书、助理等多重角色,正是在她全心全意的帮助下,哈代才能继续自己的工作,不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到此停滞。
1886年
哈代发表《卡斯特桥市长》,这是他唯一不以乡村为背景的小说。《卡斯特桥市长》的出版也象征着他完全自发的、天赋式的创作戛然而止了,从此之后,他开始有意识地选择故事、背景和处理方式。
多切斯特粉笔步道,即《卡斯特桥市长》中哈代的卡斯特桥
1888年
这年秋天,哈代去多塞特郡中部进行了一次考察。这次考察也可以说是采风,哈代迫切地想要在这次考察中寻得可以用作新故事背景的社会风貌以及风土人情。在9月30日当天的笔记里,他第一次引用了“小牛奶场山谷”和“大牛奶场山谷”这两个地名,可能在此时,哈代就已经为当时尚未成型的《苔丝》选好了故事场景。
1891年
哈代曾说“若不是因为那样做显得太个人化的话,他本可以将小说命名为《哈代家的苔丝》”。苔丝在牛奶场工作的设定、午夜受洗礼的细节,包括德伯家族的衰败等情节,都与哈代的家族历史息息相关。正因如此,哈代在整部作品中不加掩饰地拥护着女主人公的所作所为,甚至为这本书加上了“一个纯洁的女人,忠实呈现”这样充满争议的副标题。
《苔丝》出版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哈代也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许多信件。这些信件中的态度一半是抨击,另一半是感激。这部在当时充满争议的作品在今天看来无疑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一颗明珠,而这本书也奠定了哈代在英国乃至世界的文学地位。
1896年
《无名的裘德》问世后,哈代遭遇了评论家、出版商、读者,甚至是同学好友的指责与批评,这种“残酷的对待”使得哈代对小说创作心灰意冷,此后哈代发誓不再写小说。
哈代与他的宠物狗
1904年
哈代的母亲去世了。虽然亲人去世给了哈代很大的打击,但好在哈代很快恢复了精神,又全身心地投入《列王》的创作中。
1908年
《列王》第三部分出版,这部诗集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尽管评论家会质疑该作品中的某些细节,但是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虽然哈代从未期待自己的任何一部诗集会大卖特卖,但是这样广泛的赞誉,还是给了他很大的鼓励,让他的心头舒畅不少。
晚年哈代在书房
1917年
哈代出于对自己身后之事的顾虑,销毁了大部分的私人信件及随笔,并在第二任妻子的帮助下开始撰写自己的传记。
哈代与他的第二任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