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我夹红烧肉。”发小儿雅拒绝此次聚会的东道主热情布菜的举动,她解释,“四十岁是道坎儿,新陈代谢慢了……”她抖抖她胳膊上的肉。
“我不能吃海鲜,痛风。”男士松道。
“过了三十五岁,成天担心被裁员。”
“可是,科技进步,我们这一代会活到一百岁。”
“漫长的六十五年!”
“漫长的下半辈子!”
隔着圆桌面,所有人成为所有人的捧哏。
“你是什么时候感觉老的?”酒过三巡,话题重新拉了回来。
“从身边不断出现更年轻的人开始。”
“昔日的实习生,现在都是某某总。”
七嘴八舌中,你终于开口:“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越来越短,比如,现在,和你们聊两个小时便消耗了我一天的精气神。”
大家相视一笑,焦虑似乎消解了许多,原来,彼此症状都一样。
既然是发小儿,多年未见,你们不免聊到很久以前的熟人,以及未见时各自的经历和遭遇。他说起初入职场时被年长的上司为难;你说起你们共同的老师从中年起不断换脸,前不久,你遇见她,她现在笑不出来,估计也哭不出来,全怪整容。
“我们可不能那样!”
一声叹息后,你们集体碰杯,在中年往老年去的路上达成一致。
“我们不能那样,那要怎样呢?”你问自己,问绑在同一条年龄船上的人。
你们谈起了运动,希望不会老得很难看,瑜伽、普拉提、跑步、徒步……有人定期健身,一周三次,风吹雨打皆按规矩执行,果然紧致些,精神些。
你们谈起了心态,放轻松比什么都重要。你们不约而同地提起各自认识的过劳死、患抑郁症的熟人。
“人要学会为自己设限!干多少活、挣多少钱,不能没有止境!”那个年轻时最爱说“人生就不该设限”的东道主忽然铿锵有力地发言,如当年你们同意“不设限”一样,此刻为“设限”干杯。
你们谈起了老年后的生活。有人想进行环球旅游,从本地去外地;有人想落叶归根,从外地回本地。
“到时候,我们结伴去旅游吧!”畅想进行环球旅行的人建议。
“到时候,我们住在一个小区吧!”梦想回归的你提议。为了说明可行性,你举例,你的父母和所有兄弟姐妹如何把房子换到方圆一公里内。
你们谈起了眼下的日子,是被迫谈起,因为在座的孩子们要去上课。单位催加班的电话响起。有老人要护理,有亲戚要接待,有物业要上门修理……总之,人人都是八爪鱼,被多方需要,要周全、平衡、顾及。
可是,这不正是中年的快乐吗?在哪儿都是顶梁柱,赚钱的是你,花钱的也是你,充分享受当家做主的快乐。
你等车来。一早被你嘲笑“健忘”的朋友正向你推荐一本书,书中提到中年的意义——
“恭喜你,人类有中年,不过近些年的事。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大部分人类还没到中年就已经离世。”
你笑了,你不会永远年轻,却永远有年轻人在。你无法抗拒老,但能老得体面,从容准备老,选择老的榜样。当你我真的老了,从人类的发展角度看,更该自豪——我跑赢了多少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