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什么?”
“都找到了,枪的主人,还有您寻找的那个胖子——安明,都找到了!”
四.
凌晨四点,张队坐在问询室内,用笔尖轻轻地点着桌面。
他对面坐着个西装革履的胖子,两颊的肉随着他的每一次呼吸,均匀地发出极小的颤动。
这个胖子就是那天张队在火灾现场见到的人,名叫安明,是个商人。这两个信息都是胖子提供的,除此之外刚子没能查到跟他有关的半点消息。
安明又喝了一口水,轻轻用指尖擦过杯缘。张队率先开了口,声音里带着笑意。
“安先生,又见面了,真巧。”
“不巧不巧,您的同事那天跟着我绕城跑了三圈玩儿,也不知有何贵干,不如我自己上门来得方便。”
张队的笑容隐了下去,安明的小绿豆眼倒眯成了一条线。
张队身体微微倾斜着往后靠在椅背上,笔尖点在纸上停了下来。
“既然如此,咱们不妨开门见山。今天刚子是去调查一起案件的关联者,没想到在那儿又遇见安先生您。您是否方便告诉我,这起案件的每一个现场总会有您出现呢?”
安明一听,夸张地摆起了手。
“可别,警察同志您这就冤枉人了。我只是恰好路过,好奇往里面看了眼,就被您的同事又拉又拽给缠住……”
“拉拽不可能,我们有纪律,”张队打断他的话,抿了下唇,“上次的火灾现场您一直看到最后,这次我们寻找的是凶器来源,您居然又在,能不能告诉我您的具体生意内容是什么?”
“我是做服务业的,”安明倒没太过抗拒地开口,“就像有人卖酒有人卖房,我是卖服务的。”
“具体点呢?”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张队的脸色更沉了,安明的笑容也消了下去。
“张队长,您的样子真可怕,像要吃人似的。要是没什么事,我是不是可以……”
“不行,您是本案的关键证人,不巧我这里还有点事,烦请您等我一会儿再来。先坐坐。”
说罢张队起身,经过安明身边时顺手拿走了他的水杯。
安明一言不发静静地看着他,等张队将要出门了,安明忽然开口。
“张队长,您只有24个小时。”
张队回头,两人对视片刻后,各自划开了视线。刚子在门合上的那一瞬窜上前,接过张队手里的水杯。
“化验?”
“估计验不出什么东西。”张队沉思片刻,透过双向玻璃看着安明,“这个人,查出点什么没?”
“没有,连公司地址都没找到。”
“那就继续往下挖,”张队一顿,“现在给我说说具体的情况。”
刚子闻言赶紧将记事本翻开,小声地开了口。
刚子一共查到了四个主人。年纪最大的已经70了,住在敬老院里。最年轻的今年52,前年移民去了加拿大,剩下中间两个,一个65岁,脑瘤去世,另一个62岁,就住在本市。
刚子找到的,就是那位62岁的退伍老兵,沈杨梅。
沈杨梅退伍后选择回家务农,现在年纪大了,儿女们也各自长成,将他接进市区居住。他不爱热闹,便挑了处清净地住下。刚子上门找他,也让他感到非常意外。然而更令人意外的是,开门后,他的房间里还坐着另外两个人——安明,还有他带着的那个女孩。
刚子当时只顾着和安明纠缠,并没有更深入地询问沈杨梅的情况,只留下了自己的号码,便急匆匆地要带着安明回来。
安明倒是答应了他的要求,不过也将刚子挡在门外,独自进屋和沈杨梅待了一阵子。出来时他面色如常,并未掀起任何涟漪。
张队仔细听完刚子的汇报后,给了他两个任务。首先,回到沈杨梅家中,向其详细了解枪支情况后,再在24小时内将安明的情况调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