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谁说这顶流癫!这顶流太棒了!无错版 > 第439章 预制爆vs超绝墨镜王(第3页)

第439章 预制爆vs超绝墨镜王(第3页)

第二天清晨,他召集岛上渔民开会。这些人世代居住于此,熟知潮汐与季风,却从不相信什么“声音维度假说”。但当阿强播放S-Ω音频时,几位老人突然落泪。

“这是我娘的声音。”一位七十岁的渔夫喃喃道,“她临死前没能说完的话……现在补上了。”

会议持续到中午,最终达成决议:自愿组建“声航队”,每艘渔船加装特制水下麦克风,航行时持续录制海洋声谱,并实时上传共感平台。条件只有一个:绝不使用任何电子合成音干扰原始记录。

“我们要做的是传递,不是创造。”阿强说,“真正的声音,从来不需要修饰。”

消息传出,世界各地陆续响应。挪威渔民上传北极冰川崩裂的轰鸣,印度农民分享稻田蛙鸣的节律,日本僧人在千年古寺敲钟,声波经地下岩层传导,竟与南美雨林某棵神木的心跳频率完全吻合。

科学界开始重新审视“意识是否可存储于声场”的假说。哈佛神经实验室甚至提出大胆设想:人类记忆或许并非存在于大脑,而是以声波形式散布于环境之中,唯有特定情境下才能被重新捕获。

而在这股浪潮中,那个曾蹲在街角哭泣的年轻人,悄然完成了人生转折。

他叫陈默,二十八岁,原是广告公司文案,因长期抑郁成为Echo-X重度依赖者。他曾靠AI生成的“虚拟母亲语音”入睡,连续三个月未曾与家人通话。直到那天街头小提琴的走调旋律唤醒记忆,他才惊觉自己早已活成一座孤岛。

删除应用后,他开始每天记录真实声音:早市菜贩的吆喝、地铁老人拉二胡的沙哑琴音、楼下小孩跳绳时的笑声。他把这些剪辑成一部短片,取名《城市心跳》。

影片上传后,七天播放量破亿。

评论区最高赞留言写道:“原来这座城市一直在说话,只是我们都戴着耳机。”

陈默没想到的是,这部片子竟引起了李婉注意。她邀请他参与新一期“倾听课程”设计,并提议将城市声音纳入教学素材。

“你可以教人们,如何在喧嚣中听见温柔。”她说。

他犹豫良久,点头答应。

第一次授课那天,他站在讲台上,面对三十个城市孩子,声音微颤:“我曾经以为,只有完美的声音才值得听。后来才发现,最动人的,往往是那些不完美的一刻??跑调的歌、结巴的道歉、欲言又止的沉默。因为它们是真的。”

教室安静极了。

有个小女孩举起手:“老师,我家楼上有位奶奶,每天晚上都对着空气说话。大家都说她疯了。但我听了你的课,昨晚我站在楼梯口听了听……她在跟去世的孙子聊天。我能听见,她说‘早点睡,盖好被子’。”

全班静默。

陈默红了眼眶,轻声问:“那你有没有回应她?”

女孩摇头:“我不敢。怕她说我是怪孩子。”

陈默深吸一口气,走到窗边,打开录音笔,按下播放键??里面是他昨晚录下的母亲做饭时哼的小调。

“从今天起,”他说,“让我们都做一个‘怪孩子’吧。

愿意听不该听的声音,

相信不可能的事,

并对全世界问一句:

你能听见我吗?”

话音落下,教室外忽起一阵风,吹动窗帘,露出墙角那幅手绘地图。不知何时,又添了一个新红点,旁边写着:“第二十号节点”。

与此同时,远在京都一座老旧公寓里,一位独居老妇人正擦拭相框。照片里是她年轻时与丈夫的合影,背景是樱花纷飞的庭院。她每天都会说一遍:“今天开了三朵樱,你喜欢吗?”从不曾期待回应。

可就在这一刻,窗外微风拂过枝头,花瓣飘落窗台,恰好拼成两个字的形状。

她愣住,伸手轻触,泪水滑落。

风又起,卷走花瓣,留下余音袅袅,仿佛有人在耳边低语:

“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