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人性的弱点全文免费阅读 > 第14章 赢得认同的十二条规则4(第1页)

第14章 赢得认同的十二条规则4(第1页)

第14章赢得认同的十二条规则(4)

纽约市格林威治储蓄银行的职员詹姆斯·艾伯森曾因这种“是”的技巧,留住了一位顾客。“那个人要在我们银行开一个账户,”艾伯森先生说:“我给他一些例行手续的表格,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表格上的一些问题,但有些他却坚决不填。”

“如果我不懂这个技巧,我一定会告诉他,如果没有那些个人信息的话,我们不会给他开账户。我过去就是那么做的,那样做当然痛快,这就是告诉他我们在这里说了算,银行的规定是不能变的。但那不是我们的目的,一个来开账户的人希望被尊重。

“那天上午我决定不谈论银行的规定,而是使用让对方说‘是’的技巧。因此,我对他说,他拒绝填的那些信息,并不是非填不可。我说:‘可是,假设在你去世的时候,银行是否有责任把这笔钱转到你的继承亲友那里呢?’他做了肯定的回答。

“我继续说:‘如果我们知道了你最亲近的亲属的名字,是不是很方便呢?如果你去世了,我们就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实现你的愿望,对吗?’“他又做了肯定的回答。

“这位顾客的态度改变了,因为他了解到银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不是为了别的,正是为了他自己。在离开之前,那位年轻人又听从我的建议开了一个信托账户,把他母亲填为受益人,并且很配合地回答所有关于他母亲的信息。”

采用“是”的技巧,会让对方忽略争执,而乐意去接受我们的意见。

西屋公司的推销员约瑟夫·亚力森说:“有一个人是在我所负责的那一片里,我们公司极想让他成为我们的客户,我的前任为此努力了10年,一点收获也没有。轮到我接任时,我也做了3年的努力,但没拿到一张订单。但后来我们终于卖了几部发动机给他。我相信接下来他会开下一张几百部发动机的订单。3个星期之后我又去见他,当时我充满信心。但很快我就扫兴了,那位总工程师的第一句话是:‘亚力森,我不能再买你的发动机了。’

“我吃惊地问为什么,他回答说机器的散热性太差,摸起来烫手。凭我的经验,我知道争辩是没有用的。于是我想采用‘是’的技巧。我说:‘史密斯先生,你所说的我完全同意。如果机器的散热性不好,那当然不能买,发动机的热度不能超过全国电器制造协会制订的标准,不是吗?’他做了肯定的回答,我也得到了第一个‘是的’。

“我接着说:‘依照规定,凡是合格的发动机,温度可比室内温度高出华氏72度。对吗?’他又做了肯定的回答,但还是强调我们的机器太热了。我没有和他争执,只是问厂房的温度是多少。他说大约华氏75度。我就给他计算了一下,我说:‘75度,加上72度,等于华氏147度。如果你把手放在华氏147度的物体上,会不会很烫呢?’他没有别的选择,他又做了肯定的回答。

“于是我提议,‘别把手放在上面,不就行了吗?’他承认我说的对。我们又聊了一段时间,然后他叫来他的秘书,又订了价值35000美元的货。在损失了很多钱,砸了很多生意后,我才终于领悟:争辩是行不通的,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让对方说‘是’才有更多好处。”

斯诺是加州奥克兰市卡耐基课程的主持人,他讲述了他的一个故事。他成为一家商店的常客,是因为那家商店老板使他说了“是”的原因。斯诺酷爱用弓箭打猎,他花很多的钱来买弓箭及其他装备。一次他弟弟来看他,因此他想租一支弓给他弟弟用。那家他常去的店里的人,说他们没有出租弓的业务,艾迪于是给另一家商店打电话,下面就是接下来的事情:

“一位男士接了电话,语气非常和善,他的态度和前面那家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说很抱歉他们不出租弓了,因为他们担不起责任。他问我以前是不是租过弓,我说:是,我几年前租过。他又问我是不是出了25到30美元的租金,我又说是。他又问我想不想省钱,无疑我又回答是。

“他告诉我他那儿有一些附带一切装备的弓要处理,一套只要34美元多一点。并说这正是他们不再出租的原因。他又问我,如果买他们的是不是很合算。我说是的。于是我去买了一套弓,并从他的店里买了一些别的东西,自那以后,我就成为他的常客。”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是个聪明的“老顽童”,经常光着脚,在他40岁秃了头时,娶了一个19岁的姑娘。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哲人之一,他引导了人类思想。2300多年以来,他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辩论家之一。是的,他太“狡猾”了。“苏格拉底妙法”,就是要让对方说“是”。他问对方的问题,是别人无法否定的。

连续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是”。不停地这样问对方,直到对方不知不觉地发现自己的结论,正好与自己的原意相反。在你自以为是地否定别人的时候,别忘了苏格拉底,这样你就会提出巧妙的问题,才会得到“是”这样的回答。

规则五:一开始就让对方说“是”。

倾听别人,谦虚待己

大部分人要使别人认同自己时,总是说得过多。推销员更是这样,往往得不偿失。尽量让对方表现吧,对他自己的事,他比你更清楚。请教他,让他来说。不要打断别人,因为那样很危险。当一个人有很多话要说时,他是不会注意你的,要耐心地、开放地对待他,诚恳地让对方说出他的话。

这个办法在商业领域有用吗?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一个例子,一个人因偶然的机会,实践了这种方法。

就在几年前,美国一家大汽车制造公司,计划采购全年所需的汽车座垫用布。有三家厂商做的样品通过了那家汽车公司高级职员的检验。并通知他们,将在某一天确定把合同给谁。

罗先生是其中一家厂商的代表,来参加商谈时,因患严重的喉炎几乎不能说话,而对方的工程师、经理和董事长们正等待他的发言。他站起来想说却说不了。他们都坐在桌旁看着罗先生,于是他就在一张纸上写到:“抱歉,我的嗓子不好,不能说话。”于是对方的董事长帮他展示了他的样品,并夸奖了它好的地方,接着大家热情地针对好的地方议论起来。那位董事长因为要代他介绍,议论时很自然地就偏向于罗先生。罗先生一言不发,只是微笑着点头做手势。

罗先生说:“结果,我得到总值160万美元的订单,这是我所得到的一笔最大的合同。我意识到我原来准备应付整个情况的想法是错误的。很偶然地,我发现让对方来讲话,可以让结果更好。”

费拉达尔菲亚电器公司的约瑟夫·韦伯,有一次去考察宾州一个富有的荷兰裔农民地区。

他经过一家管理良好的农家时,问那里的代表,为什么他们不使用电器。“他们太小气了,不但做不成生意,”那位代表厌恶地说,“他们还经常对公司很有意见。我看是没救了。”

但韦伯决定一定要试一下,他敲了敲那家农户的门,门开了,老尤根博格夫人出来了。“可她一看到公司代表,”韦伯先生说,“马上就把门又关上了。我再次敲门,她把门开了一道缝,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对我们公司的意见。遇到那种人时,你绝不能主动进行推销,必须让他们自己决定来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