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三峡水道上的游船不知道引渡过多少人,渔民樵夫、赶考书生、宦游官员、骚人墨客……时间是变化的,人流是变动的,无论他们什么心情,当船行三峡,仰望神女峰,也许都会以游客心态高兴地挥挥手。但是,恒久不变的还是那座神女峰。一个孤独的女人,每一个游客都让她肝肠寸断,于是“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她的情郎在哪呢?疑惑他早已终老在了某个短暂的时代?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一个女人的无助和哀伤,即使如花瓣般凋零,但那一瞬间的清香却沁人心脾,如同一汨汨秋水,清澈透心,凉入骨髓。
相比较女人的相思,男人的相思也常常露出其纤细的末端。李商隐、李煜都是表达相思的高手。相对而言,我更喜欢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个满身上下散发着灵感的内向男人,他曾坚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在这里却用到了“百花残,春蚕死,蜡烛灰”等种种意像,把“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感受衬托了出来。尽管让人内心发紧,思念时的微微疼痛感却被准确传达,但三个意象的转换却像是电影镜头的蒙太奇,有些拼贴之感,画面也过于模糊,如雾如梦,看不真切。
南唐的李煜在被赵匡胤软禁之后,身体走在封闭院阁之间,写过《相见欢》。相见欢,亦名乌夜啼。试想深秋月夜,阁楼昏灯,满地黄叶,一个人踩着松软的叶子从阁楼下来,四周冷冷清清,故国已远,尘梦已断。何等凄冷啊。于是他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上阕用月亮,梧桐的意象展露着思念,下阕似乎已经忍不住了,直白的道出了“离愁”。
一个脆弱而敏感的男人。词是好词,可惜太过凄凉。
李清照写的《念奴娇》不一样。她的词,似乎总是身边的景物,她喜欢**,喜欢桂花,睡觉的时候喜欢瑞脑,喜欢麝香。每天都要照镜子,梳妆,喜欢饮酒。但是每一首词看似相似,透过词背后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
她经常喝醉,有时候是三分醉,五分醉,抑或七分醉。每首写到饮酒的词里,饮量和状态没有一次是相同的。
就在今年的寒食,她又饮酒了。风雨过后,有些昏沉的大脑也逐渐清醒。昨夜并没多饮,只是过于惆怅而易醉罢了。一场春雨一场暖,昨日的春寒刚过,今晨已有了太阳。梧桐树被雨水洗刷一遍后愈发的清新了。新桐,是那种树枝上发出孩童巴掌大小的新叶子,毛茸茸,黄嫩黄嫩的。经过阳光照耀,更显得养眼。
太阳高升了,几天来的消沉是否会随着天气转变过去呢?
李清照在词的末句留下的不是疑问。是一种女性独特的感受。季节的更替往往会带来一种情绪。北方的春天总会洋溢着一种生命勃发的情绪,当思君与惜春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是该高兴,还是惆怅?
面对如同童年玩伴一样的新春,是该像个划船嬉戏的孩子,还是深锁院中**秋千的女子?
【23】奔丧
你骑上马儿一骑绝尘,奔赴在去往江南的路上,飞踏的马蹄宛如氤氲的水墨画。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李清照《行香子》
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李清照本想同夫君和和美美地过一个七夕。
就在这一年间,夫妇两人在“静治堂”辑录整理出了《金石录》,这是夫妻两人数十年为金石付出的心血集成。赵明诚把整理好的书稿分卷后精心装裱,放入书签,用漂亮的丝带束十卷成一帙。数十年来两人节衣缩食,赵明诚更是把所有的薪俸拿出来求购古书遗物。一旦求得,夫妇两人就在烛光下互相欣赏着,反复玩味,觉得很像远古时代葛天氏的臣民那样自由快乐。
可以说,那些古书碑文浸透着两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