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什么意思 > 第18章 物是人非 5(第2页)

第18章 物是人非 5(第2页)

在晚年清淡的生活中,她的心似乎已经麻木了。一切的感情都已经淡然,一切的生活都变得洒脱,只是在某个偶然的时刻,会没有原因地黯然神伤、涕泣如雨。烟花易冷,人世已分,如果心已经被岁月的风吹得冰冷,还会流出温暖的泪吗?

在临安的小阁楼中,她铺开厚厚的《金石录》手稿,一个字一个字的斟酌、厘定。赵明诚的字体秀美飘逸,从每一个字形里都能看到他生前千变万化的表情。厚厚的三十卷《金石录》一修订就是数年,数年来几乎和外界断绝了联系。也许,等书修订好了,也就是自己该离开的时候了吧。

在临安,仍旧有很多血缘亲戚。他们其中很多人也都有了高官厚禄,可是她却躲得远远的。市井民间,已经有她的词在传抄,刊印。数年的深居简出,在一个冬天,温暖的火炉旁,她翻阅着修订完成的《金石录》,喝一口水,舒一口气,此生再无遗憾了。再伏案写上一篇序言,她把这本书进献给了皇上。《金石录》一经传阅,精致的文笔,详细的论述就在大臣们之间引起轰动,那些整天忙碌于政治斗争和争名夺利的臣子们,看到这耗尽两人一生所著的大书后,残存在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又悄悄开始萌动了。皇帝决定赏赐李清照,而她却不见了踪影。

收拾好行李细软,她开始了人生最后一次放逐。贴身携带的,是残留的最后一件收藏珍品——书法家米芾的两幅字帖。无论是赵挺之还是赵明诚生前都将米芾的书帖视为珍宝,而她,这次只想寻找到米芾的后人,请他题跋。

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有一天她找到了米芾的长子米友仁。米友仁也是一位极有成就的书法家,一直定居在江苏镇江,擅长行书,山水画也颇佳,大有他父亲当年的风度。当李清照呈上米芾的二帖时,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看着父亲当年的字,百感交集,似乎对于那沦陷的北方,也有无尽的思恋。

一幅字,勾起了同代人之间无限的回忆。他正襟危坐,题写了《灵峰行记》,其中说:

易安居士一日携前人墨迹临顾,中有先子留题,拜观不胜感泣。先子寻常为字,但乘兴而为之。今子数字,可比黄金千两耳。

得到米友仁的题字,清照内心欣喜,书法的美感让她喜上眉梢。一旁的米友仁眼眶里却已含泪花。

再次回到临安,她的视线已经模糊,腿脚已经越来越乏力。她感觉自己正骑在一匹白马上,那匹白马已经越来越没有了气力,驮着她一步步走向钱塘江,走向大海,走向海中的可以安心睡眠的坟墓。

庭院里冷冷清清,黄昏时分,晚风正急,夹杂着雪花。她模糊的视线里又一次看到了秋千,仍就是春光里黄昏的秋千。

秋千上的少女明媚青春。一场雨潇潇落下,少女的倩影在雨水中消失了。忽然,雨中的小院**起了波浪,变成了像大明湖一样的水面。雨水里,有白鸟飞翔,有荷叶飘摇。

她只感觉屋子忽然之间变成了一条船,她又成了少女时代那溪亭里划船的人,手中的《金石录》变成了一支船桨,轻轻摇动,小船就缓慢顺水而动。

有人说,李清照是在七十二岁的那个黄昏去世的。但是,并没有人看到过她的尸体。传说,那天傍晚她一个人在河边,划起舴艋舟一直到了大海,小船消失在黄昏中的远方,而庭院里多了一个空****的秋千。

那海上飘摇的小船上,应该能看到梅花。

【40】余生(后记)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那推动江湖的也推动轮盘

那风化岩石的也风化我们的手臂

土地与半土地相继丧失面目

芙蓉继承了芙蓉

还是芙蓉,永久是芙蓉

我把整条江遗传给你们

连同黄昏雨以及问句

——方旗《哀歌二三》

她走了。秋千上再也没有她的身影。我想,她一定是驾着一只小船从海上走的,只是不知道她会不会划船回到溪亭,再去看看当年那些荷花与鸥鹭。靖康之后,汴京与洛阳已经成了永远回不去的地方,这是李清照心中永恒的彼岸。彼岸的那一侧,波涛汹涌,记忆绵长。

一部《漱玉词》,让李清照成为李清照,那些躲在幽暗历史角落的女子们也相拥而泣,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心中的离伤都能在那些清雅的小词中找到知音。有了《漱玉词》,她们不再担心被遗忘。

每当早上醒来,睡眼惺忪之际,一些奇怪的念头总会从我的大脑中一闪而过,我是谁?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读《漱玉词》,每一首都切中内心的疑问。她写词,往往都是从早上开始,从睡醒开始,沉香已燃尽,空气中飘散着烟雾袅袅的孤单。起身,下床,一番梳妆,打开窗格,把天生的寂寞打扫干净,让生活渐渐延展开来,秋千、江梅、花朵、诗书、风雨、爱人、黄花,这些才渐次在新的一天中缓慢绽放。

读“黄昏疏雨湿秋千”一句,我便喜欢上了李清照的《漱玉词》。简单的一句词,就泄露了她背后的生命密码。她的一生完全可以浓缩成那春光灿烂的一天,早上还快乐地**秋千,升升降降高高低低中看墙外的意中人,对未知的青春充满了好奇。黄昏时分的天空已经充满了离别惆怅,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子已经消失在疏雨黄昏之中,留下的,只有一个空****的秋千。

在这浓缩的一天中,有过少女时“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般的害羞,有过新婚后“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的娇羞。夫君远离,有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相思,故国飘零,孀居独处,又有过“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感伤,所有的哀愁都会由清晨汇聚在黄昏,所有的断裂从秋千开始,到秋千结束。小船从溪亭出发,一路划向死亡之海,海的深处,是与赵明诚的相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在无边幽暗的夜里,每写一首词,总能依稀看到很多风致不同的女子从夜深的地方慢慢走来。一首词,往往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是那些欢喜和忧伤却如此相似。有了漱玉词,很多被历史风尘埋没的情感才慢慢复活,褪去铅华,那些无名女子以她的情感穿越千年的时光,留驻在现代人的心里。

读《漱玉词》,读李清照的爱情,脑海中总有纷至沓来的爱情传说。

也许,这就是《漱玉词》的珍贵之处。每个人读过漱玉词后,心里一定都有一个《漱玉词》里的女子的倩影。无论时光飞逝,斗转星移;无论沧海桑田,时代变换,有些诗词的记忆永不褪色,如同那滔滔不绝的江水。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