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相濡以沫(4)
元宵,是一个标志。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在这个大地回春的夜晚,世间芸芸众生约定俗成地用各种方式对这一时刻进行欢庆。既然是欢庆,自然也有欢庆的方式,吃元宵,挂彩灯,无论是寒门百姓还是皇亲贵族都无一例外地共同欢腾。可是在这样的节日里,欢乐的人会更加欢乐,悲伤的人也会更加悲伤。
初春,总是充满了怀旧的气息。曾经,欧阳修写过一首《生查子》,其间情致勾起了诸多人的怀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人约黄昏后”,这是一幅有些抽象的画。在充满质感的空旷黄昏,昏沉的落日已经模糊了炯炯有神的眼睛,此间一个小小人影在黄昏天空蠕动着,若隐若现,消失在月升之前,柳梢之后,多么动人的景象。
撕心裂肺的痛,却无法叫喊;物是人非的变化,却不能恸哭。一个隐忍的男人只能在抬头看着柳梢遮掩下渺远的月亮,让袖子吮吸着泪水。黄昏和夜晚,花市和月亮,让我联想到顾城的诗歌。他也写过黄昏,写过一段幻想中饮泣的爱情:
这是启明星的目光
绕住手臂,像精细的银镯
我沉重的眼帘终于升起
她却垂下了淡色的眼睫
我是黄昏的儿子
爱上了东方黎明的女儿
但只有凝望,不能倾诉
中间是黑夜巨大的尸床
读这首诗,总能看到两个可爱的人影,想起年少时青涩的时光。那时,光阴流动得很慢很温暖,我们就如同乘坐着一艘故旧而永恒的木船,悸动的浪花击打着懵懂爱情的美丽和哀愁。他,是黄昏的孩子,少年老成,能把所有的悲苦和坎坷看得云淡风轻。她,是东方黎明的女儿,穿着素淡柔顺星光般的裙子,画着淡淡的眉毛,闭上眼就如同消失了一个世界。
可是青涩的爱恋总如同一颗未熟的果子,每一次分裂都充满了单纯的疼痛。男孩搬家了,转学了,抑或同女孩选择了背道而驰的人生路途。当几年后在街头重逢,黄昏夕阳,相对默然。男孩会不会仍旧无法忘怀那刀片划过的哀伤,掩饰着自己哀伤的凝望,哽咽的倾诉?
黄昏下,当两人各自转身离开,两道背影是否还会有交汇?瞬间相遇时的美好,总会以遗憾哀愁的破裂告终。青春,总会留下一阵阵尖锐的疼痛。欧阳修和顾城,他们的诗歌跨越时代,有了一个交汇。我想这个交汇的时间,就在黄昏。
李清照作《临江仙》,她在小序中说是因为读了欧阳修《蝶恋花》,其中“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让清照喜爱之极。其实,早些年的时候她曾在《词论》里对欧阳修的词表示过不满,认为欧阳修文如海涛,却过于热衷于小歌词的写作,而且往往用语言艳丽鄙亵,有失大家应该有的气度。如今再读,“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句,感慨万千。
四十多年过来了,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幼年时的自己会因为花朵凋谢而惋惜,如今看来其实花朵每年都会开,而自己的青春却早已在某个早晨悄悄溜走了。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昨日就如同一个花丛中捉迷藏的小女孩,等她穿越层层的花丛,身心被花刺划出道道岁月的吻痕,蓦然抬头,却发现亲人早已远去,躲在远处的皱纹开始悄悄地爬上了脸。
就在这个春回大地的元宵,她又一次回头,但故乡已经抛弃了她;她转头向前看,迷蒙的烟火已经遮蔽了来时的路。一大片一大片的云雾如同硕大的花朵,连同她内心的美丽与哀愁静静沉浮在空气的尘土中,旋绕在通向未来的路上。
【26】怀远
通往远方的古道那样漫长,路两旁的艾草都已枯黄,你问,何处是故乡?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李清照《鹧鸪天》
秋天晴朗的风穿梭过树林,如同丢了孩子的母亲,哀号地在江宁城里四处游**,凄凄惶惶,冷冷落落。不几日,深秋已至,此时李清照身旁空无一人。
正值高宗建炎二年,赵明诚膺任江宁府军政最高长官,朝廷南迁后异常忙碌,高宗赵构伙同众臣忙议苟和之事,只有少数直臣反对。外加很多职位空缺,可忙坏了一帮势利小人,争勇斗狠的争夺战搞得朝廷上下乒乓作响。什么国家社稷,什么收复失地,这一切都不如那一顶乌纱帽重要——小人自然有小人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
朝堂上的政治争夺战打得火热,朝堂外的草木却都铺上了一层薄薄的冷霜。月寒如水,万户萧索,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虚幻的自己和一座真实冷清的城。那座城,是她生长的地方。有济南城纯澈的泉水,有汴京城大块大块的火烧云,有青州城水墨画一般错落有致的建筑,有莱州城虚无缥缈的蓬莱传说……每一处都留下过她的诗句和足迹,每一处都散落着她的朋友和风景。
就在宅地里,仍旧有大批辛辛苦苦南运而来的文物。也许,从其中随便挑出一件都有说不尽的来历。一件文物的历史就是无数个体生命的延续,它们的足迹也许遍布了北方所有的大城。如今,那些城都没了,至少在心里都被割裂开去。
那些城,丢失了。那些自己走过的,诗词里读过的城丢了,那又是如何的感受?
每一个方块字都连结一片风景,一些城市,一些时代。在李清照四十多岁时,她的文字世界里已经构成了数座雄伟壮阔的城池了。可是一天,一场战争,一次流离失所的逃亡,使城墙少了很多块墙砖,庭院再也没有绿树,楼阁缺失了窗画,岂止忧伤。
愁苦在心中,于是在庭院中斟上三两杯淡酒,慢慢清饮,看**枯残,任红叶飘落。喝罢酒,再泡上自己最喜欢的小龙团茶,苦涩的茶味喝在嘴里,就想起了往日的时光。
靖康之难,宋徽宗、宋钦宗就这样被掳走了。金人把大宋的太上皇和皇帝关进预先做好的囚车,一路驱使。此外,还有大批的妃嫔,当囚车队伍路过黄河,徽宗看到天地枯黄、萧飒苍凉会不会潸然落泪?
可是,他们是高宗的父亲和哥哥,难道为了一个皇位,真的可以置亲情于不顾吗?朝廷上很多人已经看透了高宗的心思。可李清照还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