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经验与传承(2)
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有几个要点:第一,他们是很贫穷的,往往“陷于饥寒,危于冻馁”;这是因为他们不务农,不作务,是一种不耕而食的寄生阶级。第二,他们颇受人轻视与嘲笑,因为他们的衣食须靠别人供给;然而他们自己倒还有一种倨傲的遗风,“立命,缓贫,而高浩居”,虽然贫穷,还不肯抛弃他们的寄食——甚至于乞食——的生活。第三,他们也有他们的职业,那是一种宗教的职业:他们熟悉礼乐,人家有丧祭大事,都得请教他们。因为人们必须请他们治丧相礼,所以他们虽然贫穷,却有相当崇高的社会地位。骂他们的可以说他们“因人之野以为尊”;他们自己却可以说是靠他们的知识做“衣食之端”。第四,他们自己是实行“久丧”之制的,而他们最重要的谋生技能是替人家“治丧”。他们正是那殷民族的祖先教的教士,这是儒的本业。
从这种“小人儒”的生活里,我们更可以明白“儒”的古义:儒是殷民族的教士,靠他们的宗教知识为衣食之端。
(《说儒》)
老子
老子因为迷信天道,所以不信人事,因为深信无为,所以不赞成有为。他看见那时种种政治的昏乱,种种社会的罪恶,以为这都是人造的文明的结果。如今要救世救民,须得“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须得“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以复回到那“无名之朴”。他真要把一切文物制度都毁除干净,要使:
小国寡民……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一章)
这种议论,把“退化”当作“进化”,有许多流弊,后来孔子、韩非,极力挽救,终不能完全打消老子学说不良的影响。这便是老子的缺点了。
(《先秦诸子之进化论》)
孔子
孔子虽不主张复古,却极“好古”。他的好古主义,全从他的进化论生出来,他把历史当作一条由简而繁不断的进行。所以非懂得古事,不能真懂今世的事。譬如看一问算学演题,须从头一步一步看去,才可明白最后的等式。又如下棋,若要知现在这一子错在何处,须回想先下的几子,方可明白。所以唐太宗说:
以古为鉴,可知兴废。
孔子的“好古”主义,正是如此。
(《先秦诸子之进化论》)
道家的弊病
总之,老子、列子、庄子都把“天行”一方面看得太重了,把“人力”一方面却看得太轻了,所以有许多不好的结果。处世便靠天安命,或悲观厌世;遇事便不肯去做,随波逐流,与世浮沉;政治上又主张极端的个人放任主义,要挽救这种种弊病,须注重“人择”、“人事”、“人力”一方面。
(《先秦诸子之进化论》)
道的观念
他们的大贡献在于超出天地万物之外,别假设一个“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道。使中国思想从此可以脱离鬼神主宰的迷信思想。然而他们忘了这“道”的观念不过是一个假设,他们把自己的假设认做了有真实的存在,遂以为已寻得了宇宙万物的最后原理,“万物各异理,而道总稽万物之理”,有了这总稽万物之理的原理,便可以不必寻求那各个的理了。故道的观念在哲学史上有破除迷信的功用,而其结果也可以阻碍科学的发达。人人自谓知“道”,而不用求知物之“理”,这是最大的害处。
况且他们又悬想出这个“道”有某种某种的特别德性,如“清静”、“柔弱”、“无为”、“虚无”等等。这些德性还等不到证实.就被应用到人生观和政治观上去了!这些观念的本身意象还不曾弄清楚,却早已被一种似是而非的逻辑建立为人生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则了。这也是早期的道家思想的最大害处。
(《淮南王书》)
暮气的出世哲学
服食养形,冶炼黄金,按摩导引一类的神仙方术,虽然含有不少的幼稚迷信,然而其中事事都含有自然科学的种子,都可说是医学、生理学、物理学、化学、冶金学的祖宗。我们试翻《淮南万毕术》(茆泮林辑本)的残章断句,都可以想见此种方术之士确是在那里寻求自然界的秘密。搜集民间的经验知识,作物理的试探。此种向外的寻求,尽管幼稚荒谬,往往可以走上科学发明的道路。不但阿刺伯与欧洲的学术史可以证明比象,即论中国古来的一点医术、药物学、冶金术的知识,其中大部分何尝不是这班方术之士的遗赐?不幸这种向外的寻求一变而成为向内的冥想,幼稚的物理试探一变而为暮气的出世哲学,这才是走上万劫不复的死路上去了。试问“恬然无思,澹然无虑”,“不学而知,不为而成”,“形若槁木,心若死灰,忘其五藏,损其形骸”,“存而若亡,生而若死”,——试问这种理想能带我们走到哪种去?为什么不做活泼泼的人却要歆羡那“存而若亡,生而若死”的槁木死灰境界?为什么不住这现实的人世界却要梦想“休息于无委曲之隅,而游遨于无形埒之野”,“上游于霄霓之野,下出于无垠之门”?
故这种暮气的出世哲学的完成,乃是中国民族的思想大踏步走入中古世界的信号。这时候印度的宗教还不曾开始征服中国.然而中国人已自己投人中古的暮气里去了。中国人已表示不愿做人而要做神仙了,不愿生活而愿意“存而若亡,生而若死”了!
(《淮南王书》)
自然是个最狡猾的妖魔
须知人类所以能生存,所以能创造文明,全靠能用“智故”,改造自然,全靠能“用己而背自然”。“自然”是不容易认识的,只有用最精细的观察和试验,才可以窥见自然的秘密,发现自然的法则。往往有表面上像是“背自然”,而其实是“因任自然”。一块木片浮在水上是自然,造一只五百斤重的舢板是因任自然,造一只两万吨的铁汽船也是因任自然。鸟用两翼飞行是自然,儿童放纸鸢是因任自然,轻气球是因任自然,用重于空气的机器驾驶载重万斤的飞船也是因任自然。自然是个最狡猾的妖魔,最不肯轻易吐露真情。人类必须打的她现出原形来,必须拷的她吐出真情来,才可以用她的秘密来驾御她,才可以用她的法则来“因任”她。无为的懒人尽管说因任自然,其实只是崇拜自然,其实只是束手受自然的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