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而梦想是支撑实践理想的动力! > 第7章 聚人 3(第1页)

第7章 聚人 3(第1页)

第7章聚人(3)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并购雅虎中国之后。2005年8月,包括高盛亚洲、摩根斯坦利亚洲公司在内的承销团队开始阿里巴巴上市的筹备工作,并于次年9月20日在开曼群岛注册Alibaba。ited,在英属处女群岛注册Alibaba。entHoldingLimited。

之后,很多员工尤其是管理团队渐渐意识到,自己手中的并非一张白纸,“随着上市的临近,越来越值钱”。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挂牌交易。

据阿里巴巴B2B招股书披露,与马云一同创办阿里巴巴的蔡崇信持有7681万股,身价为9。22亿港圆,阿里巴巴B2BCEO卫哲持有4825万股,身价为5。79亿港圆,B2BCFO武卫持有965万股,身价1。16亿港圆。

阿里巴巴上市造就的千万富翁有千人之多。

IPO将使阿里巴巴在一夜之间诞生4900名“小富豪”。招股说明书披露,有大约4900名员工持股,平均每名员工有9。05万股,若以11港圆的招股中间价计算,每人通过IPO得到的财富刚好100万港圆。这意味着,整个集团的7000余员工中,近70%都成了“富豪员工”。这是马云更乐意看到的结果。他深知,仅仅依靠价值观和梦想,也是无法长久留住人心的。

说起来,互联网公司上市造就个把百万富翁的事情,也不鲜见。之前,盛大、百度以及腾讯的上市也曾发生过三轮造富运动。但由于陈天桥、李彦宏、马化腾等一些公司主要高管持股比例较高,其余员工持股比例并不高。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造就的百万富翁堪称庞大,但也只有200多人。而阿里巴巴上千名员工一夜间成为百万富翁,到目前为止,恐怕是史无先例的。

对于马云的举动,吴炯至今仍觉得难以理解。他对我说:“马云的胸怀,我很佩服。马云完全没必要给他们股份,但马云给了他们相当多。”

蔡崇信也对我说:“马云把他自己的很多股份慷慨地分发给18个创始人,注重团队,注重朋友义气。其他的互联网创办人都是自己占30%~70%,大股东永远是大老板,这样的公司能否持续发展是个问题。马云提出公司是永远的,人是会换的。这是个健康的理念。”

毫无疑义,每个网络公司的上市都是一次造富运动。但阿里巴巴的上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造富运动:不造首富而造群富,不追求个人巨富而追求员工共富。有这种好老板,谁还不心甘情愿为马云卖命?

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如此大批量地产出富豪,与马云的“财散人聚”的理念有关。

2008年8月15日,马云在参加《赢在中国》对4位选手点评时,就传递了这样的理念:“一个优秀的CEO也必须是个优秀的管理者,多注重细节,从细节管理你的团队,你的团队才会有机会发展。当你的团队离开你的时候,你要想到一点,我们需要雷锋,但不能让雷锋穿打着补丁的衣服上街去。”

马云认为,管理和控制一家公司是要靠智慧而不是股权,中国太多企业因为强调控股权与控制权,而最终陷入利益争斗,影响了公司发展。

所以,从第一天开始,他就没想过用控股的方式控制,也不想以自己一个人去控制别人,公司需要把股权分散。这样,其他股东和员工才更有信心和干劲。

根据招股书披露,马云持股不足5%(1。89亿股),以招股价上限计算,上市后马云身价为22。7亿港圆。在胡润百富发布的《2007胡润IT富豪榜》中,百度李彦宏以180亿圆身价成为IT首富,史玉柱、马化腾分别以135亿圆、120亿圆的身价占据了二、三的位置。而即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的阿里巴巴创绐人马云则以50亿身价的估值位列第八。

对于精英人才,马云不惜血本地吸引其加盟,例如,仅加盟阿里巴巴一年的卫哲,马云给了他1。06%的股份。阿里巴巴上市当天,卫哲就坐拥了14亿港圆财富,超过盛大总裁唐骏,成为赚钱最多的职业经理人。

在“财散人聚”这一点上,蒙牛董事长牛根生和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本来是俗语中所说的“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但两人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牛根生曾在阿里巴巴总部杭州召开的“满月”庆功酒会上,“吹捧”道:“马云财散人聚的能力一点不比我老牛差。我是阿里巴巴薪酬委员会的主席,我发现马云分钱大手笔的能力啊,非常地强。这就是他的分享能力,所以财散就能人聚。”

现在来看,马云“财散人聚”的理念是成功的。他用股权分享,换来了一个精诚团结同舟共济的团队。这支团队一起走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岁月,一起走过了危机四伏的严冬,一起走过了突如其来的非典,一起走过了一天100万收入、一天100万利润、一天100万纳税的辉煌时期,原来开创阿里巴巴大业的功臣,至今仍是阿里巴巴大厦最坚固的基石,这在中国企业界也是难得一见的奇迹。

让员工笑着干活

让员工感受到工作的乐趣,执行力就会大大提高。懂得激励员工,让员工在一个快乐的气氛中工作,而不是每天板着脸,是一个领导者的重要使命。让团队辛苦地、努力地干活,更要快乐地工作,更是对领导者领导能力的考验。

“这恐怕是中国笑脸最多的一个公司,而且执行力超强,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2006年11月,当卫哲刚从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变身为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一踏入阿里巴巴,这个传统零售业的“销售狂人”就发出这样的感叹——

一群互联网销售人员在一部部冰冷电话前长时间站立,笑容满面,手舞足蹈,彼此互称“阿珂”、“青桐”、“破虏”——这可不是金庸武侠小说的拍摄现场,而是阿里巴巴集团下属淘宝公司的员工们工作场所的一幕。淘宝的会议室名字也是“金庸特色”,什么“黑木崖”啦,“侠客岛”……

当卫哲就自己的不解询问一位淘宝网的新员工,对方给他的回答是:“难道你不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吗?”事实是,两个月前,这位新员工还因不能理解公司的“疯狂”而独自窃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