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收藏的绘画和勋章。
列出清单全上缴国库,
一文钱也不给旁系亲属。”
“收藏勋章!真是莫名其妙,
人怎么还能有这种爱好!”
别说大话了。你见过死亡,这根本不是什么滑稽事。你极力开玩笑,就是要掩饰你的恐惧,听你说话的声音都颤抖,而你这首打油诗也蹩脚得很。
“有可能……不错,我是见过死亡……我倒是觉得,临死的时候,恐惧往往过去了,感觉完全迟钝了。死神是戴着毛皮手套来捉我们的。它先把人弄昏了再掐死,先把我们要诀别的一切变得完全模糊,离开眼前,失去现实性。世界变得极为苍白,也就不难离开,离开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因此我就想,死也不会是多难的事情,归根结底,人终有一死。说穿了,如果人生在世不止死一次的话,那也许习惯一下就好了。”
不过,一生未能如愿,死倒是很残酷的。于是,宗教便可乘虚而入,对这种人说:“别担心,到彼界再开始吧,你会得到报偿的。”
必须从“此界”就生活。
朋友,什么也不要相信,未经验证概不接受。殉道士的血从来就没有证明什么。哪种狂热的宗教都有自己的信徒,都能激起炽热的信念。有人会为了信仰而死,也会为了信仰去杀人。求知的欲望产生于疑问。不要再相信了,还是求知吧。正因为缺乏证据,才更要强加于人。不要轻信,不要接受强加的东西。
剧烈的精神震**——麻痹痛苦……
想起蒙泰涅讲过一个精彩的故事:他从马上摔下来,昏迷过去。卢梭也叙述过一次事故,说是险些要了他的命:“我一点感觉也没有了,不知道碰撞,坠落,以及随后的情况,直到苏醒过来……夜已深了,我望着天空,有几颗星星,还有点青草绿树。我最初的感觉是个美妙的时刻。我还能意识到自己,也完全是通过这一刻。这一刻我获得了新生,仿佛觉得我看见的所有物体,充实了我轻松的存在。我全身心沉浸在现时,什么也不记得了……既没有疼痛的感觉,也没有害怕、不安的感觉……”
那本博物学的小书,战争爆发时不知放到哪里去了,后来一直没有找到,连书名和作者的姓名都忘记了(那是小开本的英文书,酱紫色封面),我仅仅看了导言部分,那意思是劝人学习博物学。《导言》中(这一点我记得很清楚)说道:所谓痛苦,坦率地讲,是人虚构出来的,而自然万物都争相让人避免,如果没有人的臆想,还能把痛苦压缩到微乎其微。并不是说生物都不会感到痛苦,但首先那些孱弱的、不适于环境的生物,生灭就似乎没有什么意识。接着举了几个有力的例证,其中一例就是母鸡,它从老鹰的爪下死里逃生,立刻又去啄食了,无忧无虑一如既往。据作者说,我也同意他的看法:这是因为动物生活在现时,感觉不到人所臆想的绝大部分痛苦,既不会追念过去(遗憾、内疚),也不会担心未来。作者继续他的大胆论述,而我一看就立刻同意他的观点,他认为被追逐的野兔或鹿(追逐者不是人,而是另一种动物)在奔跑、腾跳和闪避中获取乐趣。不管怎么说,我们知道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老鹰的爪子,同一切突袭一样,能使猎物当即昏迷,往往不待猎物感到痛苦就已毙命了。不过我也看到,他的论述走得太远,难免显得有悖于常理,但是我认为总括起来看完全正确,从自然万物到人类,生存的幸福远远超过痛苦。然而,这情况到人类面前则止步。这也怪人类自己。
人类如若少几分疯狂,本可以免遭兵灾战祸;如若少几分残酷,本可以免受穷困之苦,大大有利于绝大多数人。这不是空想,而是直截了当地指出:我们大部分痛苦绝不是命中注定的、不可避免的,完全是我们自找的。有些痛苦虽然还无法避免,如各种疾病,但是我们也有治疗的办法。我坚信人类会更强壮、更健康,因而也更快乐,而我们所受的痛苦,差不多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二
我把大自然称作上帝,只是图简便,也是要刺激一下神学家。因为,你会注意到,神学家闭眼不看自然,他们即使偶尔看一看,也不会观察。
与其求学于人,不如求教于上帝。人是虚伪的,人的历史就是遁词和伪装的历史。我从前写过:“一辆鲜菜车上装载的真理,比西塞罗最美好的时代还多。”有人类史,也有十分准确称为博物学的自然史。在自然史中,要善于聆听上帝的声音,不要随便听听就罢了,而要向上帝提出具体问题,迫使上帝明确地回答。不要欣赏一下就罢了,而要仔细观察。
这样,你就会发现,凡是幼小的都十分娇嫩,每个花蕾外面包了多少层!幼芽一旦萌发,起保护作用的表层就立刻成为障碍,幼芽必须冲破苞皮,冲破当初保护它的外壳,才可能生长。
人类珍爱自己的襁褓,可是,只有摆脱襁褓,人类才能成长。断奶的婴儿推开母亲的**,并不是忘恩负义。他不再需要母乳了。朋友,你再也不肯从这传统的、由人提纯过滤的奶水中汲取营养了。你已经长出牙齿,能咬食并咀嚼了,应当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求食粮。你勇敢点儿,赤条条地挺立起来,冲破外壳,推开你的保护者。你只需要自身汁液的冲腾和阳光的召唤,就能挺直地生长。
你也会发现,所有植物都把自己的种子散播到远处:那些种子或者散发着芳香,引来鸟儿啄食,被带到它们独自去不了的地方,或者自身有小螺旋片和小翅膀,能随风飘到四面八方。须知一种植物长期生长在一块土地上,土壤就越来越瘠薄,越来越差了,新一代植物在同一地方,就不能像上一代植物那样汲取营养了。不要去吃你的祖先消化过的食物。瞧一瞧梧桐树和无花果树带翼的种子飞翔吧,它们似乎懂得,靠父辈的荫庇,就只能变得孱弱,衰退下去。
你还会发现,汁液冲腾,总让离树干最远的树梢儿最先鼓起芽苞。要领悟这其中的道理,尽量远离过去。
要理解古希腊这个神话:阿喀琉斯浑身刀枪不入,只有一处例外,就是母亲触摸过而变得敏感的那个部位。
忧愁哟,你制伏不了我!我通过哀叹和啼哭却听见一首美妙的歌曲。这首歌由我随意填词,它在我感到意志要动摇时给我信心。这首歌由我填满你的名字,朋友,还填满对能勇敢回答者的召唤:
“低垂的额头,挺起来吧!俯视坟墓的眼睛,抬起来吧!抬起眼睛不要望空****的天空,要望那地平线,要望你双脚会走到的地方,新生而勇敢的朋友啊,你准备离开死人腐臭的这些地方,你要让希望带领你向前,绝不让眷恋过去之情拉住你。冲向未来吧。不要再到梦幻中去寻求诗情画意,要善于到现实中观赏吧。现实中若是还没有,那么你就给它增添几分吧。”
尚未解除的焦渴、尚未满足的食欲、战栗、空盼、疲惫、失眠……这一切你都能幸免,朋友啊!我多么希望会是这样!你的嘴唇俯向你的双手,果实累累的树枝弯向你的双手。拆毁所有的垣墙,铲平你前面所有屏障,正是贪婪嫉妒的人在屏障上写道:“私人宅第,禁止入内。”你的劳作,终于能获得全部报偿。抬起额头,你的心终于充满爱,不再积满仇恨和妒意。是的,终于让空气尽情地抚摸你,让阳光尽情地照耀你,让幸福盛情地邀请你。
我异常兴奋地俯在船头,望着向我扑来的无数波涛、岛屿、陌生国度的冒险,而且已经……
“不对,”他对我说道,“你这景象是虚假的。你看见那些波涛,你也看见那些岛屿,而我们却看不见未来,只看见现时。我看见这一瞬间带来的东西:想一想吧,这一瞬间要从我这儿夺走的东西,我永远再也见不到了。谁站在船头往前看,形象地讲,就只看见空茫茫一片……
“空茫茫一片,却充满可能性。在我看来,过去的不如现时的重要,现时的不如可能的和将来的重要。我把可能和将来混为一谈,认为凡是可能的总要竭力变成现实;而且,如果有人促进的话,凡是可能的,将来必成现实。
“你可能矢口否认自己是神秘主义者!然而你完全清楚,这么多可能性,只有一种会变成现实,这就要把其他所有可能性打入虚无之中,本来能成为现实而未成为现实,多么叫人遗憾啊!
“我更清楚,只有把过去抛到身后才能前进。据说,罗得[44]的妻子就因为要往后看,结果化为一尊盐的雕像,即凝固的眼泪。罗得转向未来,便同自己的女儿睡觉了。事情就是这样。”
我这本书,就是为你写的哟,纳塔纳埃尔!当初我给你起这个名字,现在看来哀怨的色彩太浓了;今天我称呼你朋友——你在心里再也不要接受一点哀怨的情绪。
你要力图使哀怨对你毫无作用。自己能获取的,就不要哀求他人。
我已是过来人,现在轮到你了。此后,我的青春将在你身上延续。我将能力传给你。假如我感到你能接替我,那我死了也甘心。我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
感到你很勇敢,有这一点,我死而无憾。接过我的快乐吧。把增加别人的幸福当做你自身的幸福吧。工作吧,斗争吧,绝不要接受你能改变的任何不幸。要反复告诫自己:这完全取决于我。你若是曾经相信逆来顺受就是明智,那么就不要再相信了,也不要再追求什么明智。
朋友,不要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要始终确信,生活,无论你自己的生活还是别人的生活,能够变得更美好。不要相信另一个世界的生活,不要用来世生活来安慰现世生活,来帮助我们接受现世的苦难。不要接受。有朝一日,你开始明白,生活中几乎所有的苦痛,责任不在上帝而在人类本身,你就不再甘心忍受这一些苦痛了。
不要祭祀偶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