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大学继续攻读,主修课程梵文入门。
1926年(民国十五年)三十一岁
在柏林大学继续攻读,主修课程普通语言学。
9月6日,在柏林大学哲学系肄业。
秋,从德国经巴黎回国。
冬,返里省亲。
12月,接受广州中山大学朱家骅邀请,携弟傅斯严(孟博)去广州,任教于中山大学。
1927年(民国十六年)三十二岁
春,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文科主任(文学院长)及中文、历史两学系主任。
秋,创设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刊行《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
是岁发表的文字有:
《评秦汉统一之由来和战国人对于世界之想像》,载11月8日《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一集(第二期。
《论孔子学说所以适应于秦汉以来的社会的缘故》,载11月《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一集(第六期。
《评〈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载12月《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一集(第七期。
1928年(民国十七年)三十三岁
春,任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筹备委员。
10月,历史语言研究所正式成立,创刊《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11月,应聘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建议蔡元培院长收购明清档案,并且开始调查殷墟以及两广方言。
是岁发表的文字有:
《评丁文江〈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载1月《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一集(第十期。
《与顾颉刚论古史书》,载1月《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二集(第十三、十四期。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国立中央研究院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本(第一分。
《周颂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本(第一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
《诗经讲义稿》。
《战国子家叙论》。
《中山大学民国十七届毕业同学录序》。
1929年(民国十八年)三十四岁
春,历史语言研究所从广州迁至北平,所址在北海静心斋。接收明清档案并开始整理。
秋,兼任北京大学教授。
11月,赴开封解决中央研究院与河南民族博物馆之间有关殷墟考古发掘纠纷。
12月,事毕返京。
1930年(民国十九年)三十五岁
主持历史语言研究所所务,在北大兼课。
历史语言研究所调查广东少数民族语言、河北方言。
11月,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次发掘山东龙山镇城子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