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个大梁皇帝,不但比不了大汉天子、大唐天子威加四海的风光,甚至还比不了从前北朝坐拥半壁江山的那些北魏、北齐的皇上。
不但如此,李克用去年还派大军把已经落入朱晃手中的潞州重新夺走,实在是猖狂已极。
所以朱晃称帝后的第一道圣旨,便是以十万兵马围攻河东的潞州。只要打下潞州,李克用的晋阳城便门户大开,暴露在他的兵锋之下。他必须第一个铲除掉李克用,这帝位才坐得稳当。西蜀王建、陇右李茂贞、幽州刘仁恭,虽然地盘比李克用大、兵力比李克用多,可朱晃都没放在眼里。
只有李克用才是他眼中的英雄,只有鸦儿军才是他心中的铁骑,不灭河东,大梁难安。
“平身!”朱晃的视线,在博王朱友文与郢王朱友珪之间来回打量着,流露出一丝犹豫。
朱晃登基之后,没有及时立太子。
他心里仍然打不定主意。
张惠所生的嫡子朱友贞秉性柔弱,当此大争之乱世,绝非英主,守不住他打的江山。郢王朱友珪心机深、擅长诡道,这两年带兵打仗也有过几个胜仗,的确颇有他的心术和权谋,可是也正因为这份诡诈心术,让朱晃放心不下。
身为一代枭雄,朱晃早就清楚,想让天下归心,一靠治绩守土安民,二靠军功开疆拓地。
而朱友珪的德才均不能服众,其才不足以济德,德更不足以辅才,虽然朱晃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人,可至少表面功夫做得不错,打起仗来更是心狠手辣、横扫中原,而朱友珪诡诈狠毒有余,将才却远远不如父亲,他梦想的只是帝位,不是治国的那份沉重……
朱晃的视线停留在温文尔雅的博王朱友文身上,这两年来,他越来越倚重朱友文。朱友文有仁心、有干才、有担当,倘若朱友文真是自己的亲生骨血,那朱晃早就毫不犹豫将他册封为太子了。
一群衣朱腰金的公卿跪拜过后,朱晃突然望见一个瘦小的身影,那人穿着浅绯色官服,极为矮小,也跟着在队列中叩拜,只是动作有点怪异。
这是谁?朱晃纳闷地想着,大唐的文臣,这两年来被他杀得差不多了。当年柳璨为相,心胸狭窄,开了一张长长的名单让他铲除异己,造成“白马驿之祸”,将洛阳公卿、衣冠清流一夕杀尽。朱晃本来就残狠过人,没有张惠约束,更是肆无忌惮,大唐九王、洛阳诸公、柳璨、蒋玄晖、何太后……洛阳亲贵被他杀得路断人稀。可这个怪物是谁?为什么看起来如此熟悉又如此怪异?
叩拜已毕,那矮小官员抬起一张毛茸茸的脸来,一双小眼睛湛然有神,正是当年唐昭宗李晔身边伺喂过的猴子“孙供奉”。
朱晃不禁失笑,召手唤道:“孙供奉也来恭喜朕登基当皇帝了。过来过来,朕初登帝位,大赦天下,百官晋爵,也给你加官两级,封你为从二品银青光禄大夫,以后,就叫你‘孙大夫’。”
那猴子当年是李晔精心喂养并教导过礼仪的,极有灵性,见丹墀上面那个头戴垂白玉珠串十二旒、身穿十二纹章玄衣红裳的人坐着向自己招手,知道是皇上,忙跳跃而前,行大礼参拜。
朱晃望见它如此恭谨,抚须哈哈大笑,甚是得意。
这只猴子是郢王朱友珪特地从洛阳带来的,李晔被弑后,几只平时宠爱的猴子没人管顾,就死剩这一只,朱友珪为讨父皇欢心,这才花时间力气好好**了一番。
他话还没说完,那猴子已抬起头来,眼中放出一阵凶狠的光芒,狂躁异常,它猛然跳上丹墀,跃到朱晃后背上,一只爪子紧抓住朱晃头上的白玉旒,另一只爪子狠狠在朱晃脸上抓了一把,又迅速探爪去抠朱晃的眼珠。
朱晃猝不及防,眼睛差点被抓,他惨叫一声,墀下的大臣也惊呆了,竟无一人敢上前动手。
冀王朱友谦冲上前来,拔剑将刚刚升官的“孙供奉”斩为两段,急切地问道:“父皇!父皇有没有受伤?”
朱晃满脸是血,心中怒气勃发,喝道:“郢王无礼!竟敢带着畜生入朝,难道当朕是李晔那样玩物丧志的昏君?来人,夺去朱友珪紫袍,罚俸两年!”
差一点,他就要在自己的登基之日变成河东李克用那样的独眼龙,成为天下人的笑柄!朱友珪这个蠢货,为了讨自己欢心,为了早点当上太子,竟如此处心积虑,连这种荒唐事都干得出来!
朱友珪伏地谢罪、抖衣而颤。
他命人将这只猴子**了很久,还在府中设了密室,放了身穿衮冕、貌如朱晃的偶人,让“孙供奉”参拜,从未失误,更没见过“孙供奉”有过这种古怪行径。
若说它是为了忠于旧主,可它至少已参拜过与李晔面貌大异的偶人几十次,今天怎会当殿发狂?
丽妃李洛镜立在朱晃身边屏风后,眺望着朱友珪满脸的沮丧,险些失笑出声。这自作聪明的混帐东西绝不是自己的对手,她只不过略施小计,便让他差点送掉性命。
她知道郢王朱友珪暗中训练“孙供奉”、欲在陛见时献礼之后,便收买了郢王府的一个侍卫,让他在训猴之余,多次以刀剑、毒物惊吓“孙供奉”,惊吓之时,总会摇响一对金铃,从此“孙供奉”一听到金铃声便吓得躁急古怪。
刚才,她一等到“孙供奉”上前,便轻轻摇响袖中金铃,果不其然,“孙供奉”狂性大发,朱晃这老东西被吓了一跳,而朱友珪则弄巧成拙、颜面扫地。
和她斗,他实在还嫩了点。
当年大明宫里,有上百位嫔妃公主、数千名内官侍女,黄巢的后宫更是女人无数,没点手腕心计,她怎么可能从长安城的血雨腥风里活到今天?
下个月,她就要被册封为大梁淑妃。
朱晃刚下部议,要追封张惠为皇后,原来的丽妃改封为淑妃,这皇后之下的三夫人之位,只有她一个人侪身其中,其他九嫔、才人都位在她下,所以,李淑妃已是事实上的后宫之首。
从大唐公主到大齐贵妃、大梁淑妃,二十年来朝代更易,她的荣华却从未动摇,朱友珪这蠢货,他怎敢随意向她下战书?怎敢与她的儿子争抢大庆殿上的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