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霸王硬上弓
上文说到,美国大众、美国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精英()们,通过选票——或者准确点说,是金钱代表的选票——将“石油——军火集团”的代理人小布什和切尼推上了美国最高决策层。
这一点的意义,如同司马昭之心,明眼的政治人物一眼就能看出来——美国要走“倒腾石油,贩卖军火”的路子了。地点呢,就在前总统老布什——小布什他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伊拉克。
此时,"9·11"事件给了小布什一个完美的借口。
因为智商问题经常为人非议的小布什,竟然做出了让人大跌眼镜的精彩之举:先以这个借口打垮了塔利班,拿下阿富汗,然后再次拾起这个用过一次的旗帜,开始在国际上大造舆论——"9·11"事件的元凶本·拉登,获得了伊拉克的庇护和支持。
萨达姆此时简直比窦娥还冤:本·拉登这人,他压根儿连个影子都没见过。
话说回来,不是有句名言吗: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萨达姆有苦难言,除了赶紧争辩自己与拉登无关外,他早就提前下好了几步棋:
一、1997年,萨达姆与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一的中国签署“阿赫代布油田开发协议”,协议价值12亿美元。
这个协议里最诱人的,不是数额的巨大(虽然数额的确巨大),而是中国将会享受以接近成本价的最低价获得大批石油的“份额油”(价格仅仅几美元一桶)的待遇。换句话说,阿赫代布油田10亿桶原油的储量中,就算仅仅分得10%的“份额”,中国也赚大发了。
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此前在中东,只有欧美石油公司,如英国石油公司(就是2010年年初,在美国墨西哥湾炸了钻井平台的BP)、美国美孚公司、法国道达尔公司等,才能享受这种待遇!
你说,中国会在安理会投票赞同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顺带推翻这个协议,从而将到手的大饼抛掉吗?
二、以联合国安理会认可的“石油换食品”计划为外壳,低价向安理会重要成员国出卖石油,并且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公子行贿,目的可想而知。这也绝非信口胡说,据媒体揭发,“安衙内”每月从萨达姆手里获得2500美元;还有人说“安衙内”从萨达姆手里一次性获得了40万美元的回扣(参见新浪网2005年3月26日转发新华网文章:《美媒体称腐败案调查报告可望证明安南清白》。)。这个数字太小,我们不禁表示强烈怀疑:“安衙内”何等高贵的人物,怎么能看得上这芝麻绿豆的蝇头小利?
接着,流水般的金钱从萨达姆的手里淌出,然后流进联合国和各大强国高官的腰包里,多亏美国间谍们的辛苦工作,为各大报刊和监察机构提供素材,曝光了这些黑幕,于是我们才能看到如下报道(部分而非全部):
·2005年4月,美国宣布对得克萨斯州“海湾石油公司”提起诉讼,该公司涉嫌向萨达姆政权秘密支付了数百万美元的回扣,以便从该政权获得石油合同;
·2005年5月,法国前内政部长夏尔·帕斯夸:收受萨达姆1000万桶石油的贿赂;
·2005年5月,英国议员乔治·加洛韦接受萨达姆2000万桶石油的贿赂;
·2005年10月11日,法国前任常驻联合国代表让·贝尔纳·梅里美涉嫌接受伊拉克贿赂被拘留;
……
2003年,美国人攻入伊拉克总统府,在缴获萨达姆最秘密的大批文件后,各国跟萨达姆所做的交易,明明白白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整个“石油换食品”计划中,俄罗斯公司共从伊拉克购买了价值190亿美元的原油,位列64个石油进口国之首;法国公司其次,为40亿美元;瑞士及英国公司均为30亿美元。(参见中国新闻网2004年10月22日的报道:《联合国报告称俄罗斯曾向萨达姆购买大量原油》。)
当然,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俄罗斯人拿到的好处可不止这些。顺带着,俄罗斯的大官和巨商们也发了大财。比如俄罗斯驻联合国高官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后来跑去美国FBI自首,他自己承认从伊拉克那里拿到的贿赂在100万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