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入宫
一行人收拾好行装浩浩****地准备出发。
在行宫的门口,我看见了太子。他头戴黄金冠,身着四爪蟒服,腰间挂着汉白玉。他长得跟成筠河有三分相似,却多了一些张狂、自负,眼神咄咄逼人。
成筠河见了他,恭恭敬敬地行礼:“太子兄。”在知书识礼的大户人家,往往遵循“长兄如父”的礼法,兄长可代替父亲教训弟弟,弟弟无敢不听的。想来皇家更是如此了。长幼有序,规矩极严。
太子看见了成筠河身后的我,饶有兴趣地问道:“六弟,几时找了这么个俊俏丫头在侧啊?”成筠河低头笑笑,没有回话。太子许是习惯了这个弟弟的寡言,便没有再问,只在上马车之前说了句:“寻常大家公子且置许多丫头姬妾在旁,何况是皇子?你却总过得跟和尚一般。如今总算是开窍了。”他一定是巴不得弟弟们都是不上进的。
一路从南至北的马车上,成筠河跟我讲了宫里的许多禁忌、规矩。
“我们清风殿在皇宫的角落,离外头远,见到太后父皇皇后贵妃他们的机会并不多,不用动辄下跪。我母亲是个谨小慎微的人,总不许宫人大声喧哗。领的各类物品,也不许宫人跟别的宫里去比较,不许抱怨。她唯一的爱好,就是做针线,踢毽子。”
我心里感叹着,也许正是因为姜娘娘的过分小心,不争不抢,才有她们母子十八年的平安吧。
到了皇宫,感觉气氛不对。乾坤殿的内侍们急匆匆地从宫门外迎太子去侍疾,走了几步,似乎漏了什么似的,唤道:“忘了宣王殿下。”
成筠河嘱咐贴身内侍小酉带我回清风殿,然后自己跟着太子的后面就去了。看样子,君上不是普普通通的“有恙”,而是病得很重。只是在太子没回宫之前,瞒着这个消息。
清风殿果然偏远,走了好久才走到。一个女子穿着朴素的月白色服饰在院子中拔草,见人来了,她站起身来。看衣着打扮,她似乎是这清风殿中的管事妈妈。但我的直觉告诉我,她不是。
我跪在地上,行了个大礼:“娘娘千岁。”一旁的宫女递上湿毛巾,她擦了擦手,问小酉:“这姑娘是?”小酉忙回:“陆姑娘是六爷从禹杭带回来的。”
“哦?”她愣了一下,说了声:“你起来吧。”她上上下下地打量了我一番,笑了:“小六倒是第一次带姑娘回宫。你叫什么名字?”
“回娘娘,民女陆芯儿。”
她又问小酉:“你六爷呢?回宫之后怎的不来见母亲?”
“被乾坤殿的人带走了,说是侍疾。”
姜氏的脸上闪过刹那的难过。她的丈夫病了,竟没有人来告诉她一声。这满宫殿的人,谁都没有把她当回事。转瞬,她呼出一口气,似乎是想开了,瞧淡了。
“圣上怎么忽然就病了?上次看见他,还好好儿的……”她自嘲地笑笑道,“算起来,上次看见圣上,还是八月十五阖宫欢庆的时候,本宫坐的位置离他远得很,只能遥遥看上几眼,现在已经快两个月了。”
小酉站着,一声儿也没敢言语。姜氏唤着小丫头:“收拾间屋子给陆姑娘住吧。”
成筠河一直没回来,我在清风殿里等得心焦,遂换上宫女的服饰,出门打探消息。
满宫里都是紧张的气氛。听几个宫女闲谈,零零碎碎拼凑出一些消息。自前几天殷贵妃吃了瘪,连续七日,圣上没踏进她的寝殿半步。她从一进宫,便集荣宠于一身,从未遭受过如此冷落,便大张旗鼓地说自己病了,把宫里的医官们全都唤了去,动静儿闹得挺大。
殷贵妃几年前生七皇子的时候,很是艰难,生了三天三夜才生出来,险些血崩丧了命。圣上听说她病了以后,念及她当初生产吃的苦头,到底是不忍心。三日前,去瞧她。当晚,宿在了那里。
后来不知发生了什么,次日卯时,圣上手脚抽搐,口吐白沫,把殷贵妃吓得够呛。
很快,阖宫都知道了。皇后骆静姝急匆匆地赶过来,一个巴掌把殷贵妃抽倒在地上。殷贵妃家世好,且进宫就得圣宠,位分又极高,皇后一向对她客客气气的,从没有如此这般。
殷贵妃捂着脸,看上去瘦瘦的骆静姝力气竟这么大。
“殷雨棠,你这个小贱蹄子,竟敢谋害圣上?说!是何人指使?是你那在高丽作战的哥哥,还是你那朝堂上手持玉笏的爹!抑或是沐雨阁上挂着的你那殷家的祖宗!”
沐雨阁,意为栉风沐雨。先帝所建。里面挂着六个人的画像。这六个人当年是誓死效忠跟着先帝打天下的,立下汗马功劳。先帝特意允准将他们的画像挂在阁楼上,享万世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