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耿耿星河女主角叫什么 > 第111章 英明(第1页)

第111章 英明(第1页)

第111章英明

俞侑道:“太后容臣详禀,为战所需粮草几何?必耗资不菲。此乃圣朝百姓之民脂民膏。我圣朝虽天朝上邦,但屡屡开战,国力亦有所损耗。若向蛮夷施以小利,只需不足作战所耗粮草之百一,便可免于此战。臣愿做特使前往,促成邦交。不折损圣朝一兵一卒,亦可用中原之礼仪感化蛮夷。圣人言,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一席话引来不少赞同。几名士大夫皆点头、捋须:“俞大人说得甚是,甚是。”明宇不慌不忙地看向俞侑:“俞大人饱读诗书,佩服佩服——”俞侑不屑道:“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臣虽文臣,亦不惧死!”

明宇突然话锋一转:“俞大人既饱读圣贤书,岂不闻圣人还有一言,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若朝廷连保卫国土的能力都没有,百姓们如何信赖朝廷?俞大人口口声声言及粮草损耗,士可杀,不可辱,圣朝被那蛮夷所欺,尊严气节损耗,岂是财帛可以计算?一次满足了蛮夷,纵换得和平,若有下次,该如何呢?再次求和吗?此等行径与丧家之犬摇尾乞怜有何区别?”

俞侑气得胡须乱颤,他用手指着明宇:“陆将军的心思,微臣却也知道!武将嘛,盼着朝廷打仗,好居功自高!你不知权衡利弊,从大局出发,只知怂恿太后下战书,意欲何为!你枉食朝廷俸禄!”

我咳嗽一声。朝堂一时间得以短暂的安静。我看向俞侑,似笑非笑道:“哀家有决断,无须陆将军怂恿,还请俞卿慎言。另则,刚刚俞卿说,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哀家想问,下一句是什么?”

俞侑噤了声,面色有异,他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这句话出自《史记》殷本纪。是比干对纣王说的。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他说完这句话,便上了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结果被纣王挖了心肝。

“俞卿自比忠臣比干,那哀家是谁?”

他慌忙跪在地上:“臣该死,臣有罪,太后恕罪啊。”

我起身,笑道:“俞卿大可放心,哀家不是纣王,绝不会挖了你的心肝。你敢于直言,并主动请缨前往蛮夷之地做特使,此等忠勇当赏黄金千两。”

朝堂一片哗然。他们看着我,揣测我的态度。我一瞬间想起太宗皇帝从前告诉我:“芯儿,你瞧,孤为什么能稳稳地坐在这个位置上,因为底下的人永远摸不透孤的心思。”

我站在金銮殿高处,俯视群臣。我当然不能杀俞侑,他并非恶人,他只是与我政见不同而已。和而不同,朝堂上需要这样的臣子。但我仍会坚持自己的政见,亦需让所有人知道,太后说一不二,并不是那等软耳根妇人,随风摇摆。

“圣朝至今,延续四朝。昔年,太祖皇帝以微末之身,起兵于陇西,以兵戈救乱世于水火,一统九州。太宗皇帝收服安南,攻打高丽,三征百越,扩大堪舆。先帝在时,亦出兵漠北,威震玉门关。到陛下这一朝,难道就不能继承先辈遗志吗?祖宗栉风沐雨,换来一城一池,岂能任人染指丝毫?若向蛮夷求和,哀家死不能面对先祖,生不能面对百姓。陆将军——”

“臣在。”

“哀家命你带粮草前去支援何将军,只许胜,不许败。”

“是。”

起初,一群武将跪在地上,道:“太后英明。”渐渐,所有人跪在地上,道:“太后英明,圣朝千秋万载。”

灏儿睁大眼睛看着一切。他看着我黑色袍服上绣的金丝凤凰在金銮殿上熠熠夺目,他听着我的声音响彻大殿的每一个角落。他感受着满朝文武匍匐在地的“太后英明”。

下朝的时候,他含含糊糊地跟我说:“母后,你会一直坐在上面吗?”我一愣。他这么小的孩子,或许根本不明白坐在上面是什么意思。我微笑地看着他,柔声说:“等灏儿长大了,就自己坐在上面,母后便下来了。”

灏儿点点头。他渐渐地大起来,眉眼一日日地清晰。偶尔,翻阅本朝史册,觉得灏儿越发像我在史册上看到宫廷画师笔下的太祖爷。巍峨的眉,炯炯的目,一张阔口,看人的眼神,使人觉得犹如雷雨乍来。

他平素待人不亲近,不似寻常孩童。我让他叫明宇舅父,他从未喊过。他亦不愿喊水月姨娘。不叫炽儿皇兄。他对周边所有的人,都比较冷淡。包括嬷嬷,包括我。

我抱着他的时候,他从不笑。但他对他的两个姐姐不一样。他喜欢让她们抱。亦喜欢她们逗他。他喜欢伸出小手,拉她们。喜欢将御花园里的花摘下来,戴在她们头上。但他从来没有跟我这样过。他在我面前好像很严肃,不轻易张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